龍云鵬 陳旭
隨著現代化醫療技術的普及、推廣,西醫已經成為治療主要趨勢,但是從疾病根治角度來分析,西藥不治根,加之臨床中菌株隨著藥物使用增強自身抗藥性的問題,無法長期臨床干預。中醫主張去除病灶根本,把脈問診,中藥輔助,緩慢改善患者的病癥。中醫藥理論作為中藥用藥的前提,經過藥物加工制劑,用于臨床。中藥相對比西藥,其成本較低,藥物作用對機體功能影響小、傷害少,被臨床認可,近年來逐漸被推廣,但是隨著中藥的普及,臨床合理用藥成為關注的主題,中藥師作為臨床提供中藥知識、藥物服務的專職人員,其能夠及時發現臨床用藥不合理現象,但是以往的社區醫院中中藥師臨床用藥指導參與度低,導致中藥用藥不合理現象嚴重,已經威脅到社區醫院的信譽[1]。同時現代相關研究發現,臨床用藥期間,如果中藥師參與指導,審核處方,告訴患者相關藥物服用問題,可大大提高用藥合理率。因此,為了保證社區醫院合理用藥性,以社區醫院抽取的120 例患者為樣本,讓中藥師參與藥物管理,詳細匯報做如下陳述。
1.1 一般資料 篩選2020 年1~12 月在本社區醫院就診的120 例患者,根據隨機電腦等量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 例。對照組年齡20~80 歲,平均年齡(50.03±10.38)歲;男女比例為38∶22。觀察組年齡21~80 歲,平均年齡(50.48±10.37)歲;男女比例為37∶23。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就診患者均臟腑器官功能正常運行;一般資料數據完整者;就診者均已經知曉了研究內容,自愿簽署名字。排除標準:晚期腫瘤者、臟腑各項器官功能衰竭者、血液系統疾 病者。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用藥管理,按照日常用藥標準,開具處方,領取,保管,將其直接發放給 患者。
觀察組:根據社區醫院用藥情況和患者提出的問題,綜合整理,發現幾點用藥不合理現象:①未明確告訴患者藥物服用方法,特別是哪些藥物是空腹服用的,哪些不適,如果空腹服用會有哪些反應;②合并用藥,藥物引起不良現象;③藥物存儲不佳,導致患者用藥后發生惡心嘔吐;④藥物使用期限檢查不當,出售有效期外的藥物;⑤藥物重復使用。針對以上問題,社區醫院要求中藥師參與用藥管理,具體操作如下。①中藥師培訓:社區醫院將常用藥物知識整理、歸納,印發常識藥物手冊,每周五下午召開知識講座,針對藥物不良影響、藥物配伍禁忌、相互作用等知識進行講解;同時針對中藥師的責任心和職責明確指出,分享用藥不合理誘發的醫療事故;社區醫院中責任制落實,獎懲機制完善,每周考核,考核成績與工資掛鉤[2]。②參 與給藥方案制定:醫務人員開具的用藥方案,中藥師檢查,查看藥物配伍是否合理,根據藥物知識,患者病情提出藥物使用意見,發現藥物配伍不合理,調整配方,重新制定,例如:心絞痛患者,依據臨床診斷確診為氣虛血瘀不穩定型,給予丹參針劑、丹參酮等藥物,但丹參針劑不對癥,故不適用。③參與用藥合理性監督:根據患者用藥情況,定期隨訪,隨訪期間注意流程和時間控制,了解患者用藥后續,根據患者中藥治療后續變化,確保中藥使用合理性,同時隨訪期間對患者的不良影響進行詢問,并給予針對性處理,最大限度減少藥物對患者的傷害;再者,完善藥歷,藥歷作為中藥師用藥的書面證明材料,全面記錄了患者的實際病情變化,藥物使用合理性和禁忌證,按照藥歷調整用藥,確保用藥方案的合理性;臨床醫生處方開出后,仔細核對藥方配伍,發現問題立即與醫生溝通,做好中藥服務工作;同時針對中藥房窗口作用進行調整,設立咨詢臺,并將中藥基礎知識放置咨詢臺上,對患者和家屬的問題及時解答,定期參與社區醫院用藥座談會,會上提出自我用藥管理意見,以便提高用藥合理性[3]。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分析兩組不合理用藥事件發生情況、處方審核情況及用藥滿意度。不合理用藥事件:未規范記錄處方、未規范藥物規格數量、多次更改處方、未規范藥物劑型書寫。處方審核:對社區醫院醫生開具處方審核結果進行調查統計,審核內容:不適用病癥、用法劑量問題、配伍禁忌、藥物相互作用、過敏現象、中藥劑量使用超常。用藥滿意度:采用社區醫院自擬滿意度調查表,滿分100 分,調查表信度系數0.897,按照滿意程度劃分為四級: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綜合考慮患者文化程度,讓患者于相應選擇后面打“√”。滿意度=非常滿意率+滿意率+一般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不合理用藥事件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不合理用藥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處方審核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適用病癥、用法劑量問題、配伍禁忌、藥物相互作用、過敏現象、中藥劑量使用超常占比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處方審核情況比較[n(%)]
2.3 兩組用藥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用藥滿意度比較(n,%)
隨著近幾年來,我國中成藥在臨床上的應用推廣,藥用價值不斷升高,同時相關報道發現,如果臨床中超標使用某種藥物,患者藥物不良癥狀層出不窮[4]。因此,為了中藥的安全使用,臨床相關管理部門專門設置中藥安全檢查者,不過落實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各醫院等級不同,配備不同,無法有效落實管理方案[5]。與此同時,臨床相關文獻調查發現,想要提高中藥合理用藥性,中藥師必不可少[6-8]。
社區醫院以自身條件為基點,在中藥合理用藥期間,讓中藥師參與管理,并取得成就,本次研究結果得出:觀察組不合理用藥事件發生率5.00%低于對照組的1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適用病癥、用法劑量問題、配伍禁忌、藥物相互作用、過敏現象、中藥劑量使用超常占比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滿意度96.67%高于對照組的8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調查結果提示:以往臨床用藥不良現象總結為藥物用法用量未叮囑、藥物配伍不合理、藥物使用期限不合理、藥物重復使用等,以此為基點,社區醫院讓中醫師參與日常醫生處方開具過程、處方給藥制定以及參與用藥合理性監督過程,有效保障了醫院藥物合理使用率。不過在中藥師參與期間,仍然需要注意一些事項:①除中藥師參與監督外,醫院利用自身現代有的設備創建醫院信息共享平臺,錄入相關藥品數據、劑量等基線數據,每個月或者每季度針對藥物使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明確藥物去向,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依據[9-11]。②藥物咨詢臺建立后,咨詢臺培養專業人員,并定期讓咨詢人員接受專業知識培訓,不斷提高咨詢員知識涉及范圍,以便解決患者和家屬的問題[11-13]。③社區醫院雖然相對比大醫院來講,條件基礎較弱,不過日常規范和責任制度也應隨著醫療事業的發展不斷完善,并根據醫學要求,完善中藥合理用藥監督制度,創建監督平臺,要求工作人員相互監督,中藥師認真審核處方,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用藥方法,確保用藥合理性[14-17]。④中藥師臨床培訓期間,重視知識儲備,特別是發現新型中藥配方后,認真研究各種藥物作用、配伍及禁忌等事項,以便提高臨床用藥有效性[18-20]。
綜上所述,在社區醫院合理用藥期間,中藥師的參與不僅能夠保證臨床治療的有效性,還能讓醫生提高中藥用藥謹慎性,讓中藥師的作用充分發揮,指導并建議臨床用藥,為臨床用藥和用藥合理化提供支持,進而實現用藥安全性、經濟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