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春芳
摘要: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多元化要求當代的中學生們必須要全面發(fā)展,所以從初中開始,音樂教育已經逐步完善,并且要呈現(xiàn)多元化的發(fā)展。在音樂教育中,充分融入民族音樂教學,符合時代的發(fā)展要求,但是同時也會現(xiàn)出種種問題。例如教學方式較為簡單,還在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新課改的實行,對于音樂課也有很高的要求,例如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采用多媒體教學的形式,讓課堂不再單一,不再乏味。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既緊跟時代變遷追逐流行音樂,同時又浸潤在民族音樂的搖籃中,不斷的滋養(yǎng)自我。
關鍵詞:初中音樂課 ?民族音樂 ?文化
中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并流傳著大量的民間音樂,這些音樂經過了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在不斷豐富發(fā)展之后,又成為各個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標志。這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音樂作品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學習,學生熟悉并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操。
對于初中生來講,更加喜歡現(xiàn)代流行歌曲,然而在初中學生的認知中,音樂課僅僅是唱歌,放松。如果在初中的音樂課能夠融入民族音樂的元素,那么中學生將會對音樂有更多的認知。作為中學生,應該去了解我國各個民族的文化以及民俗、民風,提高自身對文化的認知,通過學習民族音樂,可以提高學生的愛國情懷。
一、民族音樂的教育意義
目前音樂文化已經步入全球化的潮流當中,音樂教育中充分融入民族元素,采用民族音樂來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精神,獲得更多的知識,目前是音樂教育的主流渠道。
(一)促進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有很多學生喜歡聽流行音樂以及網絡音樂,殊不知,民族音樂可以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同時對身心健康發(fā)展也有很大的作用。學生想要提高綜合素質,首先應該有民族意識,同時要具備民族自信心。
(二)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傳承
弘揚傳承民族特色,需要學生正確對待民族音樂,尤其是在音樂教學中,應該開展民族教育,可以完善知識構架,對于初中生來講更加應該了解民族文化,培養(yǎng)自身的民族情感。在學習民族音樂時,首先要了解其文化知識,同時也要了解民族音樂的韻律,才可以傳播以及弘揚民族音樂,這對于青少年來講,首先應該樹立使命感,提高自身的民族音樂素養(yǎng)。
二、民族音樂的獨特風格
(一)民族特色的旋律
經典的民族音樂,旋律尤其能表現(xiàn)民族的特性。是與民族文化、民族氣質、以及生活習性綜合作用的結果,在華麗的音樂背景下,最能夠體現(xiàn)出整個民族的精神與情感。如民族管弦樂《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作品。全詩意境空明,韻調優(yōu)美。它還是一首琵琶獨奏曲,樂曲也描繪了夕陽西下時,江面船上演奏小姑的情景。彭修文訂譜的這首民族管弦樂《春江花月夜》,是以古曲《春江花月夜》為藍本,經過縝密思考,刪節(jié)為八段音樂構成,并對此曲進行了極其細膩的藝術處理,充分運用了樂器色彩巧以編配,通過動與靜、遠于近、景與情的結合的藝術手法,給大家展現(xiàn)了春、江、花、月、夜、人,這六種事務錯落重疊、優(yōu)美恬靜的意境,充分體現(xiàn)了“平和恬淡”為美得中國古代音樂審美特征。
(二)民族特色的結構
民歌的獨特韻味除了獨具特色旋律,還有多種多樣類型的曲式結構,常見的有7種,其中四句式的“起、承、轉、和”結構最具代表性,常見于民歌中的小調體裁,如山東民歌《沂蒙山小調》,歌曲分為四個樂句,每個樂句的尾部都有一個小拖腔,落音為2、1、6、5,具有起承轉合的結構特點。歌曲舒展豪放,旋律優(yōu)美,具有質樸開朗的特點。
三、民族音樂的多元教法
在傳統(tǒng)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絕對主導和權威,側重于音樂知識點的講授,注重的是在既定的教學時限內完成預設的音樂知識和音樂表演技巧的講解,課堂里的學生主體則更像是被動的“跟從者”,其自身的情感情緒感悟理解等并沒有被重視,也很難收獲很好的效果。
八年級上冊的《老鼠娶親》是一首流傳甚廣的絳州鼓樂,作品以老鼠迎娶新娘作為想象地主題,沒有借用任何管弦樂器,憑著高超和靈活地演奏技巧把滑稽、機敏、膽小的老鼠與熱鬧、講究的娶親主題結合了起來,表現(xiàn)出了非同一般的藝術效果。為了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更好的理解感悟,根據前后情緒的變化和發(fā)展,將樂曲分為準備出洞、娶親路上、拜堂成親、抱頭鼠竄四個部分,分別結合畫面,采用音畫結合的情境教學方法,實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改教學理念,緊貼學生的認知發(fā)展特點,借助教學多媒體、故事和游戲活動等多種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開放的、寬松的、自由的、充滿樂趣的課堂教學情境,激起初中生對音樂的熱誠與情感,創(chuàng)造學生的音樂共情,讓學生在自主體驗中得到成長。
四、民族音樂的文化傳承
民族音樂文化可以讓學生充分的了解民族歷史以及藝術、情感等,在初中音樂課中,充分的融入民族音樂文化,可以提高情感教育。同時也可以改變學生對于音樂的認知,在充分學習民族音樂后,學生可擔負及傳承使命,這是初中音樂課程的主要目的。民族文化體現(xiàn)在音樂教育中,具有一定的民族性質,無論是創(chuàng)作好環(huán)境以及所表達的情感,會與傳統(tǒng)音樂不同。所以民族音樂更適合初中生的音樂課程。
參考文獻:
[1]孫潔.淺談如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J].大眾文藝,2019,10,98-99.
[2]顏宵虹.在初中音樂中滲透民族文化教育[J].現(xiàn)代教學,2018,0469-70.
[3]2011年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
義務教育教科書音樂教室用書 八年級上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