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娟
摘要:目的:分析直腸癌新輔助治療后原發腫瘤達病理完全緩解(pCR)者的病理特點。方法:選擇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直腸癌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直腸癌新輔助治療,所有患者的直腸癌原發腫瘤均已經完全緩解,對患者臨床資料與病理特征進行分析總結。結果:此次入選50例直腸癌患者中,發現2例出現隆起型腫瘤,5例潰瘍型腫瘤,6例浸潤型腫瘤。。結論:新輔助治療直腸癌患者,不但能夠讓患者原發腫瘤達到病理完全緩解,同時能夠顯著降低患者淋巴結轉移發生概率,值得推薦。
關鍵詞:直腸癌;新輔助治療;原發腫瘤;病理完全緩解;病理特點
【中圖分類號】R574.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6--01
早期直腸癌沒有明顯癥狀,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患者體內直腸癌腫瘤體積增大,患者會出現腹痛、排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便血等明顯癥狀;待到患者感到不適,前往醫院就診的時候,直腸癌往往已經發展到中晚期。目前,臨床治療直腸癌,往往采用根治性手術[1]。但臨床統計顯示,直腸癌手術后復發概率很高。近些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創新,直腸癌新輔助治療技術(放化療方案)取得了重大突破。現在,在直腸癌臨床治療中,新輔助治療方案取得了廣泛應用。有關研究顯示,新輔助治療方案能夠顯著縮小直腸癌患者原發腫瘤病灶,能夠有效降低直腸癌復發率,并且預防直腸癌病灶發生遠處轉移[2]。本文將圍繞這一方面的相關問題,進行專門研究?,F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直腸癌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50名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24例,患者的年齡在35歲~76歲之間,患者平均年齡(49.63±5.16)歲。所有患者的直腸原發腫瘤為CR(ypT0期),不存在區域淋巴結受累情況。
所有入選患者均接受新輔助治療與根治性手術治療,且經過手術確診其原發腫瘤已經達到完全緩解。完全緩解定義:實施新輔助治療與手術治療之后,經手術病理證實患者體內沒有腫瘤細胞殘留。
1.2治療方法
1.2.1新輔助治療
在開展手術治療之前,所有患者均實施新輔助治療。新輔助治療方案分為單藥卡培他濱方案放化療、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方案放化療。放化療放射總劑量控制在42~50Gy之內。此次入選50例患者中,有25例采取單藥卡培他濱方案放化療,另25例采取Xelox方案(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方案)放化療。
1.2.2手術治療
根據TME原則,為50例患者實施直腸癌根治手術治療。在50例患者中,有22例實施低位前切除術,3例實施肛門局部切除術,25例實施腹會陰聯合切除術。
1.2.3術后輔助化療
50例患者完成直腸癌根治手術之后,對其中的22例患者實施輔助化療,另28例患者因為自身身體無法耐受,或者臨床建議沒有實施輔助化療。
2結果
手術病理檢查顯示:行新輔助治療后,在50例直腸癌患者中,有41例檢出直腸潰瘍性腫瘤,有1例檢出直腸隆起型腫瘤,有6例經肉眼觀察未發現腫瘤殘留(符合浸潤型腫瘤特征)?;颊咧蹦c病變的最大直徑在0.16cm至7.2cm之間,直腸病變的平均直徑是(2.13±0.23)cm。
基于直腸癌腫瘤分型,可以發現:潰瘍型腫瘤在全部患者病例中的占比為82%(41/50);隆起型腫瘤在全部患者病例中的占比為2%,浸潤型腫瘤在全部患者病例中的占比為12%。
對50例患者的病理切片進行顯微鏡下檢查,均未發現直腸癌腫瘤細胞殘余;鏡下檢查結果顯示:在全部病理切片中,發現15例切片中檢出粘液湖成分(但粘液湖成分中均未檢出細胞);在全部病理切片中,發現38例切片中出現了纖維化伴慢性炎細胞浸潤。
基于直腸癌組織分型,可以發現:乳頭狀腺癌在全部患者病例中的占比為76%(38/50),黏液腺癌在全部患者病例中的占比為30%(15/30)。
手術病理檢查顯示:50名患者體內共檢出560枚淋巴結,每名患者體內的淋巴結數量不等(具體數量在0枚~37枚之間,中位數為11枚)。有23名患者體內檢出的淋巴結多于12枚,占比為46%(23/50)。有6名患者的淋巴結內發現了轉移病灶,占比為12%(6/50)。
3討論
目前,臨床上治療直腸癌的常用方式是全系膜切除術,全系膜切除術雖然可以直接切除患者直腸內的癌病灶[3]。采用新輔助治療方案治療直腸癌,使用卡培他濱或卡培他濱聯合奧沙利鉑對患者行放化療,是治療直腸癌的另一種方案。卡培他濱進入患者體內,在患者的直腸癌所在部位轉化成5-氟尿嘧啶(C4H3FN2O2),C4H3FN2O2可以殺滅癌腫瘤。奧沙利鉑與直腸癌腫瘤DNA鏈上的g共價鍵結合,可以阻斷癌腫瘤DNA復制,從而造成癌腫瘤細胞萎縮、凋亡。對直腸癌患者采用何種治療方案,醫學界存在著爭論。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指南認為,直腸癌患者實施新輔助治療之后,不管其臨床治療效果好壞,都應該實施根治性手術治療[4]。也有人認為,直腸癌腫瘤完全緩解患者可以實施局部切除手術治療,也可以實施非手術治療,可對患者實施嚴密的隨訪觀察[5]。
綜上所述,實施新輔助治療直腸癌患者,不但能夠讓患者原發腫瘤獲得完全緩解,還能夠大幅度降低患者淋巴結轉移風險。
參考文獻:
[1]何婉.局部進展期直腸癌不同新輔助治療后的病理完全緩解:一項系統綜述和Meta分析[J].結直腸肛門外科,2021,27(3):2-2.
[2]陶金華,王貴玉,馬德寧,等.直腸癌患者新輔助同步放化療后病理完全緩解的影響因素分析[J].腫瘤學雜志,2021,27(8):6-6.
[3]李冬冬,張晴晴,武云龍,等.直腸癌新輔助治療后病理完全緩解和近似完全緩解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2021,101(18):6-6.
[4]金鑫,陳東,陳海濤,張映賢,釧志睿,羅曉茂.經直腸三維超聲在直腸癌新輔助放化療后病理完全緩解評估中的價值[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21,23(09):655-658.DOI:10.16245/j.cnki.issn1008-6978.2021.09.006.
[5]陶金華,王貴玉,馬德寧,張騫,王猛,李波,羅軍,蔣來,劉卓.直腸癌患者新輔助同步放化療后病理完全緩解的影響因素分析[J].腫瘤學雜志,2021,27(08):64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