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桂藝


摘要:目的:探討屈光參差性弱視兒童短期單純屈光矯正療效。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期間于我院就診屈光參差性弱視兒童總計45例(55只眼),入院完善相關檢查后均行短期單純屈光矯正治療,分析患兒在不同年齡、屈光狀態及屈光程度下的治療效果,觀察治療前及治療一個月、治療2個月后視力相關指標的變化情況。結果:不同年齡患兒的矯正視力相比差異無意義,P>0.05;遠視性屈光參差性弱視的矯正效果明顯優于近視性參差性弱視,差異有意義,P<0.05;輕度屈光參差性弱視患兒的矯正有效率明顯高于中重度,而中度屈光參差性弱視患兒的矯正有效率高于重度,差異有意義,P<0.05;治療1個月及2個月后患者視力、CutSF、AULCSF較治療前均有明顯好轉,P<0.05,但治療前后的Smax,及Frmax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屈光參差性弱視兒童短期單純屈光矯正有一定效果,但其療效受患兒年齡、屈光性質及屈光程度影響,未來仍需進一步擴展合理規范治療,并關注雙眼視覺功能。
關鍵詞:屈光參差性弱視;短期;屈光矯正;視力
【中圖分類號】R777.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6--02
弱視是眼科中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異常視覺體驗引起的單眼或雙眼最佳矯正視力下降,小兒是最常見的病發群體,對于小兒的危害較大,若不及時治療,在影響兒童視力正常發育的同時更會對其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1]。臨床根據弱視的發病原因分為多種類型,其中屈光參差性弱視是弱視的一種常見類型,病因與先天性、后天眼球屈光進展的差異、某些眼科手術有關,是指雙目屈光度的偏差在100度左右,屈光度高的眼易發生弱視。臨床以遠視性屈光參差性弱視較為多見[2]。經調查發現[3-4],屈光參差性弱視在學齡前兒童中有著較高的發生率,導致其出現明顯的視物不清和視力下降的現象,影響日常生活與學習,因此積極糾正兒童弱視癥狀意義重大。屈光矯正是治療該病最基本的方式,本研究旨在進一步分析屈光參差性弱視兒童短期單純屈光矯正療效,為臨床治療該病時使用不同方法的順序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期間于我院就診屈光參差性弱視兒童總計45例(55只眼),納入標準[5]:①符合弱視診斷標準;②年齡≤12歲;③可與醫護人員完整交流,語言功能健全;②無功能障礙性疾病;③患者知曉本次研究內容,并自愿參與;④入選研究前未佩戴矯正,首次接受弱視訓練。排除標準:①存在精神狀況無法參與調查;②不愿意配合本次研究者;③有斜視;④合并其他眼部器質性疾病;⑤合并顱內疾病;⑥既往有眼部手術史。其中中男27例,女18例,年齡4~10歲,平均(7.56±2.56)歲。其中4~6歲有25例,7~10歲有20例,近視性38只眼,遠視性17只眼,根據屈光不正眼初始矯正視力分為:輕度(>LogMAR1.0)中度(>LogMAR1.0~0.2)重度(<LogMAR0.2)各有28、19、8只眼。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所有患兒入選前均行眼科常規檢查,包括視力、眼位、眼底等檢查,并排除相關器質性病變后采用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膠對患者雙眼進行滴注,3次/d,連續用藥3d后對患者眼部進行檢影驗光,斜視度檢查采用三棱鏡角膜映光法交替遮蓋法檢查6m及33cm的斜視度。
1.2.2 分組方法
根據年齡不同分組,分為4~6歲組,7~10歲組;根據不同屈光性質分組,分為近視性與遠視性;根據屈光程度分組,分為輕中重度。
1.3 觀察指標
比較各組治療前后矯正視力,臨床療效。參照《實用眼科學》[6]評估療效,分為以下四類類:治愈:視力恢復正常;顯效:視力提高1.0以上;有效:視力提高0.8或提高4行;無效:視力較治療前無變化。(顯效+有效)/例數×100%=總有效率。
1.4 統計學處理
選擇SPSS22.0軟件對研究內全部數據實施計算處理,以%形式表達計數資料,開展卡方檢驗;以(x±s)形式表達計量資料,開展t檢測,在計算結果顯示P<0.05時,提示數據差異有統計學分析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年齡患兒的矯正療效比較
不同年齡患兒的矯正視力相比差異無意義,P>0.05,詳見表1。
2.2 不同屈光狀態患兒的矯正療效比較
遠視性屈光參差性弱視的矯正效果明顯優于近視性屈光參差性弱視,差異有意義,P<0.05,詳見表2。
2.3 不同屈光程度患兒的矯正療效比較
輕度屈光參差性弱視患兒的矯正有效率明顯高于中重度,而中度屈光參差性弱視患兒的矯正有效率高于重度,差異有意義,P<0.05,詳見表3。
2.4 治療前后患兒視力相關指標的變化情況
治療1個月及2個月后患者視力、CutSF、AULCSF較治療前均有明顯好轉,P<0.05,但治療前后的Smax,及Frmax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4。
3 討論
經研究發現[7],在兒童生長發育階段,屈光狀態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會逐漸由遠視化向正視化或者近視化方向發展,而與之相應的屈光參數也在不斷發生改變。其中屈光參差性弱視是弱視的一種常見類型,由于兩眼的屈光度數相差較大,外界景物在左右兩眼黃斑部所成的象大小不等,清晰度不同,造成兩眼物象的融合困難[8]。目前,屈光矯正已成為屈光參差性弱視最主要的治療方法,傳統觀念認為,多采用單純戴鏡的方式,我國近年來在屈光矯正上主張抑制優勢眼,并配合視覺刺激訓練來干預,但治療的成功率文獻報道不一,仍有部分患兒由于某些原因導致治療失敗[9-10]。
本研究通過分析屈光參差性弱視兒童短期單純屈光矯正的療效及其相關影響因素,結果顯示:不同年齡患兒的矯正視力相比差異無意義。但在趙博文[11]等人的研究中得出,認為年齡與高度屈光不正眼最佳矯正視力提高有直接關系,即3~6歲、7~9歲小兒的視力矯正效果明顯優于10~12歲小兒,但本文所得數據無差異一方面可能為數據樣本太少,產生的結果可能偏倚,另一方面由于所選患兒的年齡相差程度較小,因學齡期兒童的視覺系統處于從“遠視眼”向“正視眼”快速發展的階段,年齡越小則矯正效果越佳[12]。另外遠視性屈光參差性弱視的矯正效果明顯優于近視性屈光參差性弱視,輕度屈光參差性弱視患兒的矯正有效率明顯高于中重度,說明單純短期屈光矯正療效與患兒屈光程度呈正比,即弱視程度越嚴重,矯正視力恢復越差[13]。并且輕度患兒中70%以上均達到治愈標準,這與國內外相關研究的結果取得一致,其原因可能為重度弱視患兒的初始矯正視力較差所導致。這也提示我們初始矯正視力的好壞將會影響弱視屈光矯正治療效果。治療1個月及2個月后患者視力、CutSF、AULCSF較治療前均有明顯好轉,P<0.05,但治療前后的Smax,及Frmax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說明短期單純屈光矯正可達到一定治療效果,對視力恢復很有幫助,能夠改善弱視。在此筆者提出建議,對適齡兒童建立屈光發育檔案,通過跟蹤并動態監測兒童屈光發育的過程,及早發現屈光異常的現象,并根據小兒年齡、屈光程度及屈光性質及時給予相應的干預,以此干預弱視的發展[14-15]。
綜上所述,屈光參差性弱視兒童短期單純屈光矯正有一定效果,但其療效受患兒年齡、屈光性質及屈光程度影響,未來仍需進一步擴展合理規范治療,并關注雙眼視覺功能。
參考文獻:
[1] 李倩,毋立新,陳越,等. 視覺誘發電位對弱視早產兒評估的價值[J]. 山西醫藥雜志,2019,48(18):2271-2273.
[2] 閆春妮,曲曉瑜,郅瑛,等. 視感知覺學習結合遮蓋治療屈光參差性弱視的療效[J]. 國際眼科雜志,2019,19(11):1998-2000.
[3] 趙武校,藍方方,甘露,等. 屈光參差性弱視的黃斑形態特征研究[J]. 眼科新進展,2019,39(1):58-62.
[4] 趙武校,甘露,藍方方,等. 已治愈與未治愈屈光參差性弱視患者雙眼間的波前像差特點[J]. 眼科新進展,2019,39(2):153-157.
[5] 董玉紅,霍敏,張靜. 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觸鏡對單眼屈光參差性弱視兒童的矯治效果觀察[J]. 安徽醫藥,2019,23(3):510-512.
[6] 韋仕崗,藍劍青,謝文娟,等. 虛擬現實視感知覺平臺在近視性屈光參差性弱視患者立體視功能可塑性的臨床應用研究[J]. 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2019,27(4):13-15.
[7] 甘露,藍方方,趙武校,等. 不同程度遠視屈光參差性弱視的波前像差特點[J]. 國際眼科雜志,2019,19(3):446-449.
[8] 董鳳,崔莎,顏世傳,等. 壓抑療法與遮蓋法治療大齡兒童遠視性屈光參差性輕中度弱視的療效及依從性[J]. 中國中醫眼科雜志,2019,29(5):380-383.
[9] 趙麗娜,嚴寒冰,戴云. 像差矯正結合視覺訓練下的弱視CSF分析[J].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19,48(3):475-480.
[10] 張震英,閆小藝,田春雨. 視感知覺訓練對不同類型和程度弱視兒童的療效觀察[J]. 中國中醫眼科雜志,2019,29(6):451-454,458.
[11] 趙博文,付晶,于靜,等. 屈光參差性弱視兒童短期單純屈光矯正療效分析[J]. 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2019,27(2):5-8.
[12] 何海龍,郭雅楠,付晶. 屈光性弱視患兒視力和雙眼視覺屈光矯正效果的臨床研究[J]. 中華眼科醫學雜志(電子版),2021,11(4):198-204.
[13] 陳英,呂露,劉蕓,等. 4D數字化弱視斜視矯治系統對遠視性屈光不正性及屈光參差性弱視的療效觀察[J]. 國際眼科雜志,2021,21(2):321-324.
[14] VENTURA, LIANA O., LAWRENCE, LINDA, VENTURA, CAMILA V., et al. Response to correction of refractive errors and hypoaccommodation in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Zika syndrome[J]. Journal of AAPOS: The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Pediatric Ophthalmology and Strabismus,2017,21(6):480-484.
[15] ABDEL-KHALIK.EL-SAADANY, HANY.KHAIRY, GHADA.RAJAB, et al. The use of iris claw intraocular lens in aphakic eyes with inadequate capsular support and in phakic eyes for correction of high refractive errors[J]. Delta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20,21(1):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