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凌峰


摘要:目的:分析在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中采用血府逐瘀片聯合利培酮治療方案的整體療效以及促進癥狀評分改善的療效以及對體征指標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自2020年開始后的2年間的51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所選患者均為女性,依據患者的治療方式將所選51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分為兩組,其中25例單純應用利培酮治療的患者設為單藥組,另外26例采用血府逐瘀片聯合利培酮治療的患者設為聯合組,在兩組療程治療完成之后統計其療效并進行組間對比。結果:聯合組總體療效明顯優于單藥組(P>0.05),且聯合組與單藥物在機體血糖、血脂、體重指數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治療前精神分裂癥陰性與陽性癥狀量表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癥狀評分均持續下降(P<0.05),而聯合組下降幅度明顯比單藥組更大(P<0.05)。結論:在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中采用血府逐瘀片聯合利培酮治療方案,可獲得更滿意的整體療效,并能夠更好的促進癥狀評分改善,且不會對體征指標產生影響,安全性和有效性均比較可靠。
關鍵詞:血府逐瘀片;利培酮;精神分裂癥;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74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6--02
精神分裂癥在青年女性群體中發病率較高,患病后嚴重影響了患者自身社會功能及家庭,同時也帶來了沉重的社會負擔[1]。國內外研究機構通過對精神分裂癥病理研究后提出,該病的發生與患者間下丘腦系統、腦一腦垂體的機能障礙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精神分裂癥患者在病情發作時出現明顯的精神異常,但患者的智能、人格相對保持完整,而由于該病導致患者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因此,確診后采取有效的干預方案對于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2]。對精神分裂癥的治療,血府逐瘀片與利培酮是臨床治療精神分裂癥的一種常用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3],為此,本文選取我院自2020年開始后的2年間的51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了分組觀察,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20年開始后的2年間的51例精神分裂癥患者,所選患者均為女性,依據患者的治療方式將所選51例精神分裂癥患者分為兩組,其中25例單純應用利培酮治療的患者設為單藥組,另外26例采用血府逐瘀片聯合利培酮治療的患者設為聯合組,單藥組患者年齡最小25歲,最大58歲,平均年齡(40.23±8.13)歲;聯合組患者年齡最小24歲,最大59歲,平均年齡(40.58±8.24)歲,兩組患者基線特征近似(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單藥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療,本次所用的利培酮(國藥準字H20010309)為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初始劑量為每天1 mg,根據患者的病情狀況調整用量,2周內加至治療劑量,平均劑量為(4.55±0.57)mg;聯合組采用血府逐瘀片聯合利培酮治療,利培酮用藥方法及生產廠家與單藥組一致,血府逐瘀片每次劑量為6片,每日2次,患者持續口服兩個月。
1.3觀察指標以及評定標準
在兩組療程治療完成之后統計其療效并進行組間對比。通過評估患者在完成治療后的空腹血糖濃度、胰島素抵抗指數、甘油三酯、胰島素水平、膽固醇、體重指數水平以及治療后不同時間的血清催乳素水平以判定患者的治療安全性[2]。其中,總體治療效果采用PANSS 量表進行判定,主要對患者的陰性癥狀、陽性癥狀以及一般病理方面進行評分,其中,PANSS總分降低水平超過75%則判定為顯效,PANSS總分降低水平超過50%則判定為有效,PANSS總分降低水平低于50%則判定為無效[4]。患者在治療兩個月后采集5ml空腹靜脈血糖,并通過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患者的膽固醇、空腹血糖濃度、甘油三酯水平變化,胰島素水平變化采用雙抗體夾心免疫法檢測,胰島素抵抗指數評估運用穩態模型 (HOMA)進行公式為 IR=INS×FBS/22.5,體重指數計算公式為體質量(kg)/身高(m)2。血清催乳素檢測方法為:在患者入院治療之前1天及治療后1個月、治療后3個月、治療后6個月、治療后9個月、治療后12個月末晨7點采集患者的空腹靜脈血,對患者的血清催乳素水平進行檢測,檢測儀器為ACCESS型全自動微粒子化學發光免疫分析系統(美國貝克曼庫爾特有限公司生產),檢測試劑盒為公司原產的儀器配套試劑盒,設置批間變異系數為8%,批內變異系數為5%,嚴格按照儀器操作說明開展測量,血清催乳素水平超過25 ng/mL則判定為高催乳素血癥[5]。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對本次研究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采用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卡方χ2檢驗計量資料,P<0.05時提示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總體效果對比
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單藥組(P<0.05),見表1。
2.2兩組癥狀評分對比
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癥狀評分均持續下降(P<0.05),而聯合組下降幅度明顯比單藥組更大(P<0.05),見表2。
2.3 兩組血糖、血脂代謝水平對比
聯合組與單藥物在機體血糖、血脂、體重指數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3。
2.4兩組治療前后血清催乳素水平對比
聯合組與單藥物在血清催乳素水平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4。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罹患率近年來有所增高,特點為起病呈亞急性、周期性反復發作,該病在女性群體中的發生率高于男性群體,發作時癥狀主要為思維、行為、情感紊亂,每次發作精神癥狀相似[6]。
精神病理學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癥的陽性癥狀的致病原因主要是中腦邊緣系統多巴胺功能亢進,陰性癥狀的發病機制主要為額前葉多巴胺功能活性降低,同時,該病與 5-HT1A受體作用有著密切的聯系,機體的活動行為、情感調節相關以及多巴胺功能調節中5-HT2A受體發揮著重要的作用[7]。本研究所應用的治療藥物利培酮,主要是促進穩定多巴胺系統的穩定性,并對5-HT2A受體產生拮抗作用,同時促進一部分5-HT1A受體和5-HT2A受體激活[8]。藥理學研究表明,利培酮能夠對多巴胺功能亢進產生較強的抑制作用,從而促進患者陽性癥狀改善,并促使低興奮多巴胺神經元提高,使患者的陰性癥狀得到改善[9]。
同時,精神分裂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除了病情本身的癥狀,患者往往會出現內分泌代謝異常狀況,且治療藥物也會對內分泌代謝產生較強的影響[10]。絕大部分抗精神病藥物均具有H1受體阻斷的作用,而此作用容易造成患者體重上升,精神病分裂癥患者的預后與血糖代謝狀態有著密切的聯系。大部分臨床研究者一致表明,抗精神病藥物使用過程中會引起胰島素拮抗,如利培酮在使用過程中會對胰島β 細胞分泌胰島素產生較大的影響,從而引發膽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同時會因為與轉運葡萄糖蛋白結合而導致患者出現血糖代謝紊亂,引發血糖水平上升,因此,在精神分裂癥治療期間對其安全性的關注也同樣重要[11]。
血府逐瘀片是近年來我國中醫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常用藥物,該藥物最早出自于清朝的《醫林改錯》,其原文記載為血府逐瘀湯,主要是由牛膝、桃仁、甘草、紅花、柴胡、丹參、生地黃、川芎、桔梗、當歸、赤芍、枳殼等中藥熬制而成,方藥的治療原則為活血化瘀、行氣止痛,該方也是所有血府血瘀治療方劑中的經典方劑,在婦科月經不調、精神疾病等多種疾病的治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12]。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總體療效明顯優于單藥組(P>0.05),且聯合組與單藥物在機體血糖、血脂、體重指數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治療前精神分裂癥陰性與陽性癥狀量表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癥狀評分均持續下降(P<0.05),而聯合組下降幅度明顯比單藥組更大(P<0.05),由此表明本次研究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中采用血府逐瘀片聯合利培酮治療方案可獲得更滿意的整體療效,并能夠更好的促進癥狀評分改善,且不會對體征指標產生影響,安全性和有效性均比較可靠。
參考文獻:
[1]袁偉.奧氮平聯合利培酮治療急性腦梗死所致精神障礙的臨床效果及對PANSS和TESS評分的影響與安全性[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2,15(02):65-68.
[2]林明栓,蘇小慧,符俊騏,薛志敏.利培酮聯合葉酸治療對癲癇性精神障礙患者血清BDNF、NSE水平及糖脂代謝指標的影響[J].中國醫師雜志,2021,23(11):1715-1717.
[3]李偉,趙永厚,張君.基于“痰瘀”交互病機理論與精神分裂癥現代生物學機制——氧化自由基損傷之間的關系,論精神分裂癥的中醫“化痰消瘀”治則[J].黑龍江中醫藥,2014,43(06):5-6.
[4]錢秀蓮,蘭智勇,王國民,陳云郁.阿立哌唑聯合利培酮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療效及對糖脂代謝和炎性細胞因子影響的觀察[J].中國藥師,2021,24(09):1680-1683.
[5]樸權俊,崔佳佳,康艷寶.奧氮平與利培酮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及血清補體、超敏C 反應蛋白的影響比較[J].中國基層醫藥,2021,28(08):1176-1181.
[6]徐錫泉,鄭育群,許慶文,蔡清君.舒肝解郁膠囊聯合利培酮治療老年精神分裂癥伴失眠的療效及對患者睡眠質量和認知能力的影響[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1,8(06):997-998.
[7]倪珂,李磊,賀峰,回佳印.利培酮聯合齊拉西酮治療精神分裂癥后抑郁的療效及對患者認知功能、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1,15(11):138-140.
[8]程麗霞,康才子.電針合并氟哌啶醇、利培酮聯合給藥治療精神分裂癥激越狀態的療效與安全性觀察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29):62-63.
[9]程園園,楊文明.血府逐瘀湯聯合氟伏沙明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臨床療效及對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響[J].中醫藥臨床雜志,2020,32(09):1698-1702.
[10]王凱源,王海芳,馮淬靈.從《傷寒雜病論》祛瘀血方和血府逐瘀湯看瘀血與精神、感覺異常類疾病的關系[J].環球中醫藥,2019,12(12):1938-1939.
[11]張方,李文杰,董永書.血府逐瘀湯聯合利培酮、丙戊酸鈉對感染性腦炎所致精神障礙伴攻擊行為MOAS、PAN-SS評分的影響[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8,36(10):2550-2553.
[12]張莉,楊波,楊玉冰,謝靜.基于羅伊適應模式的護理干預對雙相情感障礙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7,44(04):712-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