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峰

摘要: 目的 觀察分析不同操作技巧對肝癌治療的效果,確定最有效的肝癌微波消融操作模式。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300例肝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300例肝癌患者資料分成A、B兩組,對比其臨床資料,將治療過程進行總結和分析,將操作過程的心得體會及治療效果分享。結果 對比300例肝癌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分析術前討論情況,治療方案設計情況,進針路徑情況,最終發現以CT輔助進針有助于提高治療效果,A組患者的心理舒適度評分和生理不適發生率均好于B組,危及器官分布情況優于B組,這說明采取CT輔助治療能取得的治療成效優化不采取CT輔助治療的臨床成效。結論 微波消融治療的核心在于進針的精確性,應用CT輔助進針能有效提升治療效果,在本次研究中,肝癌患者經過微波消融治療,多數患者腫瘤得到控制,一些早期發現的小肝癌甚至腫瘤多發和>5cm的患者得到治愈,一些中晚期腫瘤患者的腫瘤在持續縮小,一些有臨床壓迫癥狀的患者臨床癥狀減輕,這表明在CT幫助下的微波消融治療得到了有效提升,因此該方法適合在肝癌射頻消融操作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肝癌操作;微波消融;療效
【中圖分類號】R5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6--02
在肝癌治療中,常見的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通過切除腫瘤位置,防止擴散,以挽救病人生命。但是,手術切除并非適用于所有肝癌患者,部分肝癌患者因為腫瘤的位置、數量以及大小原因,自身無法承受手術切除干預,所以面對這種患者,治療人員需要選擇射頻消融術幫助患者實現對疾病的有效控制,射頻消融術和手術切除相比,擁有低創、恢復快、痛苦小和安全性高等諸多優勢。但同時,該治療方案對主治醫師的技術要求極高,如果主治醫師的操作不當,會讓患者的身心舒適度受損,不僅影響到術中的安全性,更會對術后的康復質量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為了提高微波消融術的安全性,保障肝癌患者的康復質量,將對比300例在我院接受微波消融術患者的臨床資料,找到最合適的治療操作,實現肝癌微波消融操臨床效果的提高。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間,共有300例以上患者接受微波消融治療,從中提取3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其所接受的治療模式,分為A組和B組,A組中有男97例,女53例,年齡區間40~70歲,平均年齡區間(55.71±11.98)歲,患者以乙肝或丙肝后肝癌為主,經過術前準備,ct引導下微波消融治療,術后保肝支持等綜合治療。B組中有男89例,女61例,年齡區間41~72歲,平均年齡區間(56.33±12.01)歲,患者以乙肝或丙肝后肝癌為主。兩組患者比較無差異,存在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具有良好認知功能患者;②對自身病情以及所采取治療方案有足夠了解患者。
排除標準:①排除其他惡性腫瘤患者;②排除并存其他臟器功能障礙患者;③排除血管侵犯/遠處轉移患者。
1.2實施方法
對B組患者行術前常規化驗檢查,選擇術式,介入或消融,小肝癌定位明確的直接行微波消融治療,定位不明確或多發大肝癌可以先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期再行微波消融治療。術后給予保肝、抗肝腫瘤、熱療的綜合治療。
A組患者經CT檢查。告知患者提前飲水,讓膀胱充盈,在檢查的時候保持仰臥位,電壓調節為120kV,電流調節為220mA,層厚與層間距均設置為7.5mm,矩陣512×512。首先采用平掃方式掃描整個肝臟,掃描間隔4mm,注射藥物后,等26s后進行CT增強掃描。比較分析病灶具體部位、大小、腫瘤邊緣與形態、內部信號、回聲等情況。若閱片意見不一致,需進行充分探討協商,必要時可引入第三人,最終得出統一結論。選擇術式,介入或消融,小肝癌定位明確的直接行微波消融治療,定位不明確或多發大肝癌可以先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后期再行微波消融治療。術后給予保肝、抗肝腫瘤、熱療的綜合治療。
1.3操作技巧
B組行常規術式,在確定進針路徑之后,實施穿刺,在穿刺中注意調針,防止出現針道轉移等問題。
A組行CT輔助術式,具體操作如下:①術前討論選擇術式及進針路徑;② 用CT進行X線斷層掃描,定位之后采用無菌下局部麻醉,千頁針引導定位;③定位針旁選擇穿刺點,破皮,最好不選用刀片破皮,可能會出現皮下出血及破皮范圍大而出現消融針固定不穩情況發生。可以選擇5號注射器針頭破皮,完美解決上述問題;④配合好患者呼吸,CT引導下于穿刺點進針直達腫瘤,然后拔除定位針,根據腫瘤大小部位及患者耐受程度等,調節消融的功率及時間。注意不要一步穿刺到腫瘤,如果出現位置偏差反復調針,會加大副損傷及出現針道轉移風險,可以采用步進進針方式,減少肝損傷。消融結束后增強CT掃描判斷療效及有無并發癥發生;⑤回病房后內科綜合治療,出院前預約下次復查治療時間。
1.4評價方法
評價分為三個方面,一個是患者的心理感受程度,一個是患者的生理不適程度。心理感受程度以患者的術中不適可耐受度、宣教指導有效度、焦慮緊張度和整體舒適度為主,每個維度的分值在0~25分間,術中不適可耐受度、宣教指導有效度、整體舒適度的分值越高,焦慮緊張度的分值越低,說明患者心理舒適度越高。
生理不適程度以患者的生理不適和體位并發癥為主,根據患者在接受治療中的惡心、肝區持續疼痛、嘔吐、肩背肌肉酸痛等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以及針道出血、氣胸等體位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判斷兩組患者肝癌微波消融操作的優劣性。
治療對器官危及程度以肝功能、肝體積、胃腸道瘀血和凝血功能為對比,比較兩組患者的
1.5統計學方法
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行數據的分析處理,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以t值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以X2檢驗。若P<0.05即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心理舒適度對比
經過治療對比發現,A組的心理舒適度評分要明顯好于B組的心理舒適度評分,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其具體評分結果如表1所示。
2.2生理不適率
經過治療對比發現,A組的生理不適率要明顯低于B組的生理不適率,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其具體評分結果如表2所示。
2.3危及器官分布情況
兩組患者危及器官分布結果對比,患者肝功能V5、V10、V40、Dmean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正常肝體積V5、V10、V20、V40、Dmean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胃腸道瘀血V5、V10、V20、V40、Dmean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凝血功能V5、V10、V20、V40、Dmean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小肝癌的患者經過積極合理的治療,大多數都能夠治愈。多發或者較大肝腫瘤患者經過一次或后期續貫消融治療,很多患者達到了治愈的目的。但是一些多發腫瘤較大,邊緣不規則,患者依從性差的,效果不理想,出現了腫瘤進展,肝內外轉移,預后差。另外一些腫瘤較大,壓迫癥狀明顯的患者,可以進行姑息性消融減瘤治療,促進腫瘤縮小,減輕患者臨床癥狀。一些失去介入消融治療機會的患者,需要給予內科綜合治療,帶瘤生存,減輕患者痛苦,延長患者生存期。所有治療患者無一例因并發癥而死亡,出現兩例肝被摸下出血患者,經過應用止血藥物并在CT下動態觀察后,出血控制,回病房后進一步治療。
我國慢性乙肝患者眾多,加上丙肝酒精肝等,很多患者病情進展至肝硬化甚至肝癌,很多患者不注重定期復查,到檢查的時候,已經到了肝癌晚期,失去了治療的最佳時機,所以,肝癌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尤為關鍵,決定患者的預后。肝癌的治療有很多種,包括 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微波消融、射頻消融、氬氦刀、粒子植入、肝癌靶向治療等,我們所做的肝癌微波消融只是其中的一種,但是它簡單易行,療效顯著,費用相對低廉,尤其對早期發現的小肝癌效果顯著,可以達到治愈的目的。肝癌微波消融是利用微波針的熱效應,造成腫瘤凝固壞死,達到治療的目的,其優于開刀手術切除、創傷小可以反復進行,也沒有放化療的副作用,也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優點多多。我院目前建立了門診慢病管理系統,對慢性肝病的患者建立起了監測系統,可以很好的監測患者病情的進展,通過早期干預,控制病情進展,對肝癌的早期發現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微波治療中,通過術前討論,不斷優化操作技巧,總結經驗,配合介入內科等綜合治療,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填補了本地治療的空白。
參考文獻:
[1]干霞,許濤,杜敏,等.B超引導下肝癌微波消融治療原發性肝癌的療效及不良反應[J].實用癌癥雜志,2020(2):237-240.
[2]李紅霞,賀春嬌,楊延飛.CT引導下微波消融聯合經導管動脈栓塞化療術治療原發性肝癌的臨床療效及對血清指標的影響[J].癌癥進展,2021,19(21):2224-2228.
[3]全亞寧,商曉杰,孟璇,高榆秀.實時超聲造影和融合影像導航下微波消融與手術治療小肝癌患者療效比較[J].實用肝臟病雜志,2020,23(4):581-584.
[4]程笑,黃靜,李文飛,鐘濤,蔡麗娟,李暉,郭亞兵,陳錦章.微波消融治療小肝癌的效果分析[J].中華肝臟病雜志,2021,29(11):1059-1062.
[5]高楠,牟培源,白媛媛,黃雪梅,姜婷婷.腹腔鏡超聲與經皮超聲引導微波消融治療復發性肝癌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臨床新醫學,2021,14(3):275-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