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吉

摘 要: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福建自貿區”)的建立,是加快我國對外貿易轉型和實施簡政放權的重要舉措,同時給福建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帶來了重大機遇。本文以福州片區自貿區的建立對福建省對外貿易的影響為研究視角,除了分析研究福建自貿區設立的背景,指出福州片區對福建省對外貿易帶來的機遇,還將簡要探析創建自貿區對福建進出口貿易的挑戰及其應對措施。
關鍵詞:福建自貿區;進出口貿易;福州片區
一、引言
2014年12月12日,國務院決定設立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China(Fujian)Pilot Free Trade Zone)。福州、廈門和平潭三大片區構成了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作為中國大陸最靠近臺灣的自由貿易區,福建自貿區自建立以來著重于進一步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其中,平潭作為福建第一大島,自貿區地理位置優勢突出,可著力打造兩岸自由貿易示范區,并逐步拓展到國際自由港;廈門片區政策優勢明顯,應以廈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作為重點區域投入,海滄保稅港區則可作為廈門自貿園區建設的主要試點;而福州是自貿區和國家級新區雙覆蓋的城市,其片區重點建設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以及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兩岸服務貿易與金融創新合作示范區。在搜索相關文獻資料之后發現,很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分別就福建自貿區與其他自貿區可學習經驗、福建自貿區與閩臺發展對接機遇、福建自貿區三大片區做了較為充分的研究。關于各大片區精準定位的研究此起彼伏,但以福州片區的建立對福建省對外貿易的影響為視角的研究分析很少,因此對于進出口貿易受到自貿區建立深入影響的研究有較大的意義。
二、福建自貿區設立的背景
1.區位優勢明顯
福建省地處東南沿海,北接長三角,南下則是珠三角,本身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我國沿海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福建地區經濟水平發展良好有充足的實力發展自貿區,且自然災害少,該地區除了有充足的貨源、交通便利、有利于貨物運輸和自貿區發展外,靠近東南亞國家的僑胞眾多,靠近臺灣地區也有利于兩岸貿易和發展。福建自貿區的建立與發展有利于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探索兩岸經濟合作新模式,于腹地的很多海西企業而言,極大便利了經貿往來。
2.發展基礎良好
福建省陸地海岸線長3751公里,分布有125個港灣,擁有豐富的港口海洋資源。福建省水產品、農產品、石材等自然資源都十分豐富,特別是以金屬、非金屬礦產居多。例如,福建龍巖紫金礦業和廈門鎢業年產量非常大,都是知名的國內外行業。因為有著這些豐富的空間資源和自然資源,福建省優勢產業有著十分明顯的特色,這為福建自貿區今后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片區優勢產業突出
福建自貿區在2015年4月正式掛牌,面積共118.04平方公里,包含福州、廈門和平潭三個片區。福建自貿區的三個片區,有著各自的優勢產業。平潭片區的優勢產業,主要集中在旅游、港口和航運、文化創造等產業。廈門地區作為海峽兩岸貿易中心,可以重點發展現代港口產業,從目前形勢來看,廈門長庚醫院作為自貿區的產物之一,有很大的實用性和借鑒之處,同樣三大片區以后可能會出現臺灣的旅行社、臺灣的酒吧和夜總會、臺灣的職業培訓機構等。而福州片區主要以電子信息、生物技術、精密機械、現代金融等產業為主,建設一個“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樞紐城市。
三、福州片區自貿區對福建省進出口貿易帶來的機遇
1.海絲優勢:沿線主要貿易國家進出口貿易
福州作為海峽西岸經濟圈的首府城市,是福建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是福建省最大的城市。為落實自貿區建設,立足于“一帶一路”和總體布局,福州市出臺了《福州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實施方案》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戰略,幫助福州建設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實現全面開放格局。在此政策推動下,福州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有著更廣泛和密切的經貿、文化交流。同時2020年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實施僑資、僑智、僑力引進工程,鼓勵引導僑胞回鄉投資興業,支持新生代僑胞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因此,隨著福州海上絲綢之路的建立,福州獲得國家自貿區、福州新區、海絲核心區、生態實驗區等政策優勢,省級政府賦予充當全省排頭兵的地位,也會促進福州市多元化發展。
“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在強調“道聯通、貿易流通、貨幣流通、人們的溝通”四個基本功能的基礎上,福州將服務全國兩岸自由貿易區,為放眼全球定下了基調,持續改善自貿區服務和報關,以及國際金融服務、投資保險、行政服務和高品質的管理,實現自由化、便利化,使得在沿海運輸物流、國際中轉服務以及清關貿易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這樣的融合發展,也將為福州新一輪區域經濟發展構筑新的增長極,在促進區域共同繁榮的同時,也促進福建省沿海地區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共同發展。
2.產業優勢:跨境電商和先進制造業
福州的產業結構則富有優勢而多元化。福州在原兩個縣級市分別有著名的制造業企業福耀玻璃、恒申控股。在新興產業方面,政府將一批朝陽產業作為重點引進與扶持的對象,在長樂區(同時也稱為濱海新城,是福州新區的主要發展方向)大規模發展IT行業。福州已有的福州軟件園與福州高新區培育了一批知名的IT行業企業,主要有新大陸、星網銳捷等上市公司。微電子行業的瑞芯微電子近來頗有名氣。福州在城市南部建設了汽車產業基地,東南汽車、福建奔馳雖然產量小、產值低,但也是客觀存在著的企業,能提供崗位。還有非常重要的是閩系房地產企業,盡管這些企業大多把總部遷往上海了,但其發源地是福州,在福州仍有大量重要業務。
跨境電商產業方面:福州片區成立四年多來,利用這個機會福州保稅試點城市批準建立電子商務兩岸經濟合作試驗區,支持引進跨境電商進口的政策,創新了跨境電商的監管方式。如今,一大批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和配套設施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福州跨境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迅速,已成為我國重要的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基地。
先進制造業方面:自2018年以來,福州片區積極對接落實“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著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集聚發展,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工業化和信息化、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申遠二期、東旭光電等重點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先進制造業投資快速增長。為推動互聯網與先進制造業融合,加快福州市工業互聯網發展,福州市將通過發展基礎賦能平臺、發展行業特色平臺、發展服務應用平臺、推動企業“上云上平臺”等措施,依托云計算平臺、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完善新產品開發測試系統,持續高效地開展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
3.金融優勢:金融機構和金融創新
福建地區向來是民間金融異常發達的地區,從2013年以來,福州及其周邊城市(如寧德)由于泡沫破裂,信用評級急劇降低,當地的民營企業家很難申請到貸款,又被迫用更高利息從民間資本融資,造成惡性循環。而自貿區提供的一系列國際金融優惠政策,有助于大量沒有出口的民間資本找到突破口,一定程度上緩解泡沫壓力。作為省會城市,福州擁有的政治優勢就是省屬國企總部與省級金融機構的存在,這些企業提供了大量高層次的就業崗位。其中,中國武夷是行業外鮮少聽說的著名世界級承包商。最為著名的是興業銀行,作為福建的商業銀行,其發展勢頭良好,并把大量業務布局在福州。
4.貿易優勢:進出口貿易發展
自貿園區的保稅政策和延時通關政策,有助于降低通關和倉儲成本,促進進口貿易的發展。福州地貌多山,且受到政治影響,交通不便,內陸腹地較淺。但隨著新世紀高鐵建設的大力推進,目前從福州出省的客貨混跑已經覆蓋到江西,對接兩湖等內陸省份,大大擴展了福州港的縱深。結合本身的港口和倉儲優勢,進口貨物能夠直達內地企業,為進口貨物帶來了更大的市場空間,進出口貿易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四、福州片區自貿區對福建省進出口貿易發展帶來的挑戰
1.金融人才與自貿區發展需求相矛盾
據相關統計,互聯網金融行業人才缺口超過300萬,復合型人才“一將難求”,風控崗位的人才需求尤其突出。近期國內各大高校也對互聯網人才培養痛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推動配套人才體系建設。如今,“科技+金融”已逐漸成為自貿區核心功能,只有如此,才能促進貿易的便利化、監管的高效化、功能的專業化共同發展,以滿足區域發展的多元化需求。也就是說,自貿區復合型、多元化發展離不開金融從業人才,福州片區對金融人才數量和人才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而現有金融人才已不能滿足自貿區的需求。
2.進出口貿易監管模式有待提高
貿易便利化是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化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國際大型生產的發展、勞動,以及跨國企業國際分工的深化,特別是IT企業及時性采購的需求和終端物流服務的不斷增加,“海關作為進出境監督管理機關,在整個國際物流服務過程中處于關鍵環節。海關通關管理水平的高低對國際物流的暢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傳統產業技術水平提升緩慢,貿易轉型困難
2020年,在新冠疫情影響下,世界經濟增長進入了停滯狀態,經濟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復雜。尤其是歐洲各國經濟復蘇步伐越來越慢,國內經濟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十分突出,這也導致外貿發展的不確定性因素很多,我國外貿企業也面臨巨大挑戰。
從圖可知,2020年在福建省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5.3%,超過了2000億美元?!稗D型升級”已成為外貿行業的重中之重,創新才能進步和發展,由于外貿企業諸多矛盾的影響,所以必須要做出選擇,通過轉型升級取得了必然的發展趨勢,但企業需要謹慎選擇轉型升級需求的方式,只有選擇最實用、最符合企業自身的方式,才可以化危機為機遇,使企業渡過難關。
五、福州片區自貿區發展對福建進出口貿易挑戰的應對措施
1.轉變職能,使得監管模式更加科學
福州要進一步對接“一帶一路”規劃建設,充分利用港口資源優勢,以擴大吸引海內外客商參與港口的建設。2018年3月17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出臺,正式將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出入境檢驗檢疫管理職責和隊伍劃入海關總署,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這次合并非簡單的檢驗檢疫掛靠海關,而是打散后重新調整,這就使得貿易便利化加強,監管合力(監管設備、進出口商品的風險防控等)也進一步加強。
2.深化多元貿易,以目標為導向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作為21世紀中國自由貿易區的核心、絲綢之路海上通道、福州片區應積極創新發展貿易,重點建設免稅商品交易平臺、港口貿易中心服務平臺和服務外包產業合作,加強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合作,進一步擴大與印度洋沿岸國家的貿易。同時,根據自身定位和區位優勢,建設信息共享服務平臺、高新技術產業合作中心、海洋產業合作中心和金融合作中心。
3.加強完善跨境支付,著力提升通關效率
除了完善跨境支付新手段、加快港口基礎設施建設,最重要的是提升海關通關效率,因為這是福建省港口物流效率提升的重中之重。對比其他國家和地區貿易區,我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不高,這嚴重影響我國通關效率。福建省也面臨這樣的問題,貨物在進出口的過程中,不僅受海關的監管,同時還要符合其他相關進出口條件。而企業在各部分之間協調,直接導致物流的效率低下,直接影響了進出口貿易物流的效率,從而影響通關。
六、結論
在深水區改革的新常態下,福建自貿區要認識自身特點和存在的優勢,要加強體制創新,特別是臺海兩岸互動發展,探索適用于福州地區的開放政策。福建自貿區應以兩岸金融貿易領域先行先試為重點,探索有利于中國整體的新舉措,幫助重構國際貿易新規則。一方面,通過福建保稅區的建設,必須控制風險,進行全面改革,促進國內產業升級。另一方面,中國將促進雙方的國際經濟發展,并推動人民幣在國際化進程中抓住機遇并獲得發言權。在新一輪改革中,福建自貿區也將取得巨大成就。福州地區將自強不息,安定臺海兩岸,建立“海上絲綢之路”中心城市,完成經濟引擎的重擔,配合周邊地區,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史軒亞,陳麗霞,朱斌.福州市自貿區發展方向選擇研究[J].海峽科學,2015(5).
[2]李敏杰.福建自由貿易區與上海自由貿易區經驗的學習復制與創新[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5(03):159-160.
[3]陳夏娜,常婷,朱文清,林麗萍,楊麗.福建自由貿易區與上海自由貿易區的經驗借鑒及創新研究[J].特區經濟,2017(10).
[4]閆華清,孫仁蘭.基于SWOT分析的福建自貿區發展戰略研究[J].對外經貿,2016(07):37-39.
[5]馮麗娜.如何推動福建自貿區下的閩臺經貿發展——基于國際貿易區域發展視角[J].現代交際,2018(14):159-160.
[6]唐瀅.福建自貿區發展策略選擇與定位研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7(03):16-17.
[7]潘冬東.福州自貿片區建設與文化走出去[J].大陸橋視野, 2017(03).
[8]關成穎.福建自貿區金融創新問題與對策研究[D].廈門大學,2017.
[9]劉文圖,侯秀英,伍晶晶,阮鈴鳳.福建自貿區的現狀及對策研究經濟與管理[J].2017(03).
[10]田川,張亭亭.福建自貿區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探究[J].經濟視野,2017(23):48-49.
[11]李思卿.福建自貿區建設背景下完善福州海關監管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7.
[12]洪華暉.福州自貿區外貿企業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研究[D].福州大學,2017.
[13]沈金洲.貿易便利化角度下福建自貿區海關監管制度創新研究——以福州關區為例[D].福建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