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霞


摘要:目的 探究終末期腎病(ESRD)維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應用營養護理干預前后生存質量的變化。方法 將2019.01~2020.12于本院進行MHD治療的86例ESRD患者納入研究,根據隨機排列法分為常規組43例,施行常規護理;干預組43例,施行營養護理干預,觀察護理前、護理后(護理3個月后)營養指標及生存質量變化。結果 護理后,干預組血清白蛋白(ALB)、轉鐵蛋白(TRF)水平均高于護理前(P<0.05),且高于同時期的常規組(P<0.05);護理后,干預組生存質量(WHO-QOL)評分高于護理前(P<0.05),且高于同時期的常規組(P<0.05)。結論 營養護理干預能夠改善行MHD治療的MHD患者的營養狀況及生存質量,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關鍵詞:終末期腎病;維持性血液透析;營養護理干預;生存質量
【中圖分類號】R6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6--02
終末期腎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是各種腎臟病的終末期階段,患者存在腎功能的不可逆轉,需依賴維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以維持生命[1]。營養不良是ESRD的常見并發癥,相關數據指出,我國營養不良在慢性腎臟病患者的占比約為22.5%~58.5%,而在MHD患者中的占比約為30.0%~66.7%,顯著增加心血管事件及死亡風險[2]。因此,加強對ESRD患者的營養干預尤為重要。研究指出,營養護理干預通過營養評估、營養干預計劃制定與實施等系統的干預流程,能促使患者意識到營養均衡的意義,并提升其對自身營養狀況的管理,從而達到良好的營養狀態[3]。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將常規護理與營養護理干預進行對比,觀察護理前后患者營養狀態及生存質量的變化,旨在探索一種有效的營養護理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2019.01~2020.12本院接收的86例ESRD患者進行研究,均接受MHD治療,根據隨機排列法分為常規組、干預組各43例。納入標準:①均符合ESRD診斷標準[4];②年齡達到或超過18周歲;③無藥物過敏史;④透析齡≥6個月;⑤病情穩定;⑥意識清楚,無聽說障礙、知覺障礙,可完成護理指導;⑦對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排除標準:①認知功能低下者;②擬3個月內行腎移植手術者;③生活不能自理者;④活動性感染者;⑤合并結核病、惡性腫瘤、多器官功能衰竭;⑥患精神類疾病。
1.2 方法
86例患者均行MHD治療,周期為4h/次,3次/周。
常規組:常規護理。以口頭講解為主的健康宣教;病情監測,記錄血透指標及生命體征等;管理水分攝入及飲食指導等。
干預組:基于上述護理施行營養護理干預。(1)成立小組:由科室的護士長、主治醫師(1名)、營養師(1名)、責任護士(5名)共同組成營養護理干預小組,以頭腦風暴、查閱核心期刊資料等方式確定營養護理干預的方法。(2)營養評估:采用改良主觀全面營養評價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對患者的營養狀況進行評估,包括生理功能改變、胃腸道癥狀、身體質量指標、肌肉消耗、皮下脂肪、飲食改變、合并癥7個方面,總分7~35分,總分>7分提示營養不良[5]。由小組成員共同評估患者的營養狀況,并針對個體情況制定營養護理干預計劃。(3)飲食日記:發放統一的筆記本,指導患者記錄飲食日記,內容包括進食的時間、食物的種類、名稱、烹飪方法、攝入量、耗油量,小組成員根據患者攝入食物中含有的營養物質比例(能量、蛋白質、微量元素等),結合患者的SGA評分,制定飲食目標:糖類、脂肪、蛋白質每日的攝入量分別為5~6g/kg、1.3~1.7g/kg、1.2~1.4g/kg,限制水鈉磷攝入,控制鉀攝入。將患者的總營養目標劃分成若干個小目標,每2周進行1次日記分析,結合患者的SGA評分及營養指標,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改進。(4)心理護理:采用專業量表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根據評分判斷患者有無出現負性情緒,針對存在負性情緒者應分析原因,并主動與患者溝通,給予指導;同時囑家屬、朋友多給予患者鼓勵與支持。(5)運動療法:指導患者可進行有氧運動鍛煉,包括打太極、慢跑、散步等,確保運動過程中無氣喘、心悸、疲乏、下肢無力等。40~60min/次,1~2次/d。兩組均在MHD治療期間進行護理,為期3個月。
1.3 觀察指標
以護理前后營養狀況及生存質量變化完成對護理效果的評價。(1)營養狀況: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3個月后)在患者空腹狀態下抽取外周靜脈血3mL,經3500r/min離心處理5min后取血清,采用羅氏 Cobas 8000 C702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白蛋白(albumin,ALB)、轉鐵蛋白(transferrin,TRF)濃度,其中ALB采用雙縮脲法,TRF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2)生存質量:于護理前、后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量表(WHO-quality of life,WHO-QOL)進行評估,包含生理、心理、獨立性、社會關系、環境、精神支柱/宗教/個人信仰6個維度,共26個條目,每個條目0~4分,生存質量與分值成正比[6]。
1.4 統計學處理
以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性別、年齡、透析齡、原發病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 營養狀況比較
護理后,干預組血清ALB、TRF水平均較護理前升高(P<0.05),而常規組較護理前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2.3 生存質量比較
護理后,干預組WHO-QOL評分較護理前升高(P<0.05),且升高幅度大于常規組(P<0.05),見表3。
3 討論
MHD是ESRD的腎臟替代療法,可有效清除體內毒素,改善尿毒癥癥狀,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腎病發展,維持患者的生命。由于MHD需終身治療,長期透析可帶走體內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同時可引起食欲下降問題,導致患者攝入營養不足;微炎癥狀態、負性情緒、代謝性酸中毒、透析不充分、血糖血脂抑制過度等因素,可增加營養物質的消耗,從而引發營養不良[7]。目前認為,營養干預是ESRD患者臨床治療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現代醫療模式的不斷發展,如何提升ESRD患者的生存質量成為臨床診療的重點,護理工作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常規護理中雖也有飲食指導,但較為籠統,缺乏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實施過程中也未對患者的掌握及執行情況進行反饋,整體護理效果欠佳。鑒于此,本研究對部分患者采取營養護理干預,包括營養評估、飲食日記、心理護理、運動療法等,結果顯示護理3個月后,該組血清ALB、TRF水平均高于護理前,而常規組與護理前比較無統計學差異,提示營養護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準確合理的營養評估是開展營養護理干預的重要前提,既往采用的SGA評分為半定量,準確度較低。因此,本研究采取改良SGA評分,在常規SGA評分的基礎上根據MHD患者的特點進行評估,可更為全面地評估患者的營養狀態,具備更高的準確性,為營養護理干預方案的制定提供準確的數據[8]。通過記錄飲食日記可準確掌握患者的飲食習慣,確保為患者提供合理的膳食方案,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改進;同時將總目標劃分為小目標,可將護理人員的監督逐漸轉變為患者的自我監督,從而達到良好的護理效果,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在既往的研究中,蔚雷雷[9]等發現,通過營養護理干預能提升患者血清ALB、TRF水平,而常規護理組護理前后的營養指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提示營養護理干預通過流程化的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態。本研究還發現護理后,營養護理干預組WHO-QOL評分較護理前升高,且高于同時期的常規組,說明前種護理模式在提升患者生存質量方面有著顯著優勢。在營養護理干預中,除通過科學的評估及監督外,還注重對患者心理層面的關注,通過心理評估可準確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加強與患者的溝通,針對問題進行疏導,同時加強家庭支持及社會支持,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改善其心理狀態;并通過科學合理的運動指導提升機體抵抗力,利于病情控制。由此可見,營養護理干預通過全方位的護理服務改善患者的身心狀態,從而提升其生存質量。潘海燕[10]等發現,護理后,營養護理干預組生存質量評分較護理前升高,而常規護理組護理前后該評分無顯著變化,進一步強調營養護理干預在提升患者生存質量方面發揮著更為顯著的效果。但鑒于本研究的護理時間較短,研究結果存在局限性,故在今后的工作中還需延長護理周期以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
綜上所述,營養護理干預通過系統的營養評估、營養計劃制定、實施與監督等,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態及生存質量,在行MHD治療的ESRD患者中應用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李金環.營養護理對終末期腎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4):106-108.
[2]中國醫師協會腎臟內科醫師分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腎臟疾病專業委員會營養治療指南專家協作組.中國慢性腎臟病營養治療臨床實踐指南(2021版)[J].中華醫學雜志,2021,101(8):539-559.
[3]陳敏軍.營養護理對終末期腎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13):1770-1772.
[4]上海慢性腎臟病早發現及規范化診治與示范項目專家組.慢性腎臟病篩查診斷及防治指南[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7,37(1):28-34.
[5]盧蘇琳.營養護理對終末期腎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9):55-56.
[6]張璐,李貞,羅紅梅.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質量評價及其信度和效度[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6):1484-1486.
[7]Miao ], Liang R, Tian X, et al. Contributors to nutritional status in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as practised in Henan Province, China[]. Asia Pac J Clin Nutr,2018, 27(2):318-321.
[8]賴碧紅,周東池,葉水英,等.跨團隊飲食干預改善血透患者營養不良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19,20(6):534-536.
[9]蔚雷雷,薛芃石.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針對性營養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8,22(4):34-37.
[10]潘海燕,曾建好,成月瑩,等.營養護理干預對終末期腎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海南醫學,2021,32(5):678-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