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 探討化瘀清腸湯對潰瘍性結腸炎的療效及對血清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表達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石家莊市中醫院收治的100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美沙拉嗪口服治療,治療組患者在口服美沙拉嗪基礎上給予化瘀清腸湯口服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癥狀評分、腸黏膜屏障功能指標、炎癥指標。結果? 治療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癥狀評分、腸黏膜屏障功能指標、炎癥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患者的各項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化瘀清腸湯能減輕患者癥狀、恢復腸黏膜屏障功能、降低機體炎癥因子水平,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關鍵詞:潰瘍性結腸炎;化瘀清腸湯;美沙拉嗪;炎癥因子;腸黏膜屏障功能
中圖分類號:R51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6-0140-04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otis,UC)是免疫性炎性腸病,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的黏液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其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因此對于該病的治療尚無靶向性藥物。隨著我國居民飲食結構的變化,環境污染、腸鏡檢查的普及率提高等原因,我國的UC發病率有著明顯的增長[1],目前約為1.16/萬人[2]。西醫對于該病的治療有氨基水楊酸類藥物、免疫抑制劑、生物制劑、微生態制劑等[3],該方案存在著療程長、復發率高以及不良反應多的缺點。中醫并無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名,但根據該病黏液血便、腹痛、便血、大便次數增多等臨床癥狀特點,屬于“腸澼”“痢疾”等范疇。中醫藥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優勢明顯,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體質、減輕患者癥狀、促進腸黏膜恢復、降低疾病復發率[4]。本研究選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石家莊市中醫院收治的100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自擬化瘀清腸湯在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中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石家莊市中醫院收治的100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治療組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年齡19~61歲,平均年齡(41.72±10.83)歲;病情程度:輕度15例,中度35例;病程5~14個月,平均病程(10.38±1.94)個月。對照組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21~67歲,平均年齡(42.40±11.72)歲;病情程度:輕度18例,
中度32例;病程7~16個月,平均病程(10.96±2.18)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西醫診斷標準,參照《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2018,北京)》[5],表現為持續或反復發作的黏液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癥狀,結腸鏡檢查及黏膜組織活檢符合潰瘍性結腸炎的病變特點,病程大于6周,并排除腸結核、真菌性腸炎、偽膜性腸炎、缺血性結腸炎、白塞病等其他腸道炎性疾病。②中醫證型診斷,符合《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6]中大腸濕熱證的診斷標準。主癥:腹瀉,便下黏液膿血,腹痛,里急后重。次癥:肛門灼熱,腹脹,小便短赤,口干、口苦,舌質紅,苔黃膩,脈滑。③年齡18~70周歲。④病情程度依照改良Mayo評分[7]診斷為輕、中度。⑤證型為大腸濕熱證。
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內科疾病影響治療者;②合并嚴重腸道并發癥者;③處于妊娠期、哺乳期者;④有精神障礙不能配合治療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美沙拉嗪[生產企業:LosanPharma GmbH(德國),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50124,規格:0.5 g×40片]
口服治療,2片/次,4次/d,療程4周。
治療組患者在口服美沙拉嗪基礎上,給予化瘀清腸湯口服治療。化瘀清腸湯組成:白頭翁15 g、敗醬草15 g、黃連6 g、黃柏12 g、秦皮12 g、仙鶴草12 g、大青葉12 g、赤芍12 g、牡丹皮6 g、大血藤12 g、三七粉3 g。每劑水煎400 mL藥液,2次/d,口服,療程4周。
1.4? 觀察指標
臨床療效。參照《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6],療效指數=(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治愈: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療效指數≥95%;顯效:癥狀和體征改善,70%≤療效指數<95%;有效:癥狀和體征改善,30%≤療效指數<70%;無效:癥狀和體征無明顯減輕或加重,療效指數<30%。臨床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癥狀評分。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8]標準,對患者排便次數、便血、腹痛、里急后重癥狀按照從輕到重程度分別賦值為0分、2分、4分、6分進行分析對比。
腸黏膜屏障功能及炎癥因子水平。治療前后分別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TNF-α、IL-6、IL-8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江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具體實驗操作方法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字2檢驗、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排便次數、便血癥狀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各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癥狀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3。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腸黏膜屏障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清DAO、D-LA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DAO、D-LA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治療組患者的DAO、D-LA水平指標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液中炎癥因子TNF-α、IL-6、IL-8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液中TNF-α、IL-6、IL-8水平均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的TNF-α、IL-6、IL-8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 討論
目前對于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原因、發病機制不明確,學者普遍認為是在遺傳、環境、心理等多種因素影響下,腸道局部免疫紊亂、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腸黏膜屏障受損從而導致發病[9]。目前對于該病的治療目標是誘導并維持臨床癥狀緩解以及黏膜愈合,防治并發癥,改善患者生命質量,并加強對患者的長期管理[10]。對于輕中度潰瘍性結腸炎,治療以氨基水楊酸類藥物為主,包括柳氮磺吡啶(SASP)和5-氨基水楊酸(5-ASA)制劑。據統計[11],84%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通過應用美沙拉嗪獲益,但是需長期口服藥物以維持緩解狀態[5],并且受環境、飲食、情緒影響容易復發。據統計,我國潰瘍性結腸炎1年的復發率為45%~55%[12]。中醫標本兼治、扶正祛邪的特點在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方面有較好的臨床優勢。中醫藥可有效改善患者體質、促進臨床緩解,減少甚至停止使用美沙拉嗪藥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13]。
中醫認為潰瘍性結腸炎活動期病機為“本虛標實”。機體正氣虧虛,濕熱之邪客于大腸,瘀毒乃生,腸道黏膜損傷出現潰瘍、糜爛。因此,采用化瘀清腸的治療原則,以達到固護脾氣、培土養本、清解腸道濕熱、化除腸道瘀毒的目的。方中白頭翁為治熱毒血痢要藥;敗醬草清熱解毒、祛痰排膿,常用于痢疾便血、黏液血便等的治療;黃連、黃柏苦寒,善清腸道濕熱;秦皮、仙鶴草收澀止瀉,同時仙鶴草還具有止血功效,用于便血;赤芍、牡丹皮、大血藤清熱活血,能清腸道濕熱毒邪;大青葉性大寒,可以增強方中清熱之效;三七活血止血,具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傷正”的特點。《醫學衷中參西錄》記載:“痢疾下血鮮紅不愈……三七能化腐生新,是以治之”。在促進病變腸道黏膜修復的同時,預防病情復發,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西醫認為免疫功能失調、腸黏膜屏障受損是潰瘍性結腸炎發病的重要原因。在病變的腸黏膜中TNF-α、IL-6、IL-8作為炎癥因子,能夠加重體內炎癥反應、加重腸道黏膜損傷[14],并且TNF-α通過NF-κB通路參與腸道黏膜炎性反應[15]。本研究中,治療后,治療組患者的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明顯降低,考慮化瘀清腸湯能通過降低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機體內炎癥因子水平達到減輕腸道炎癥的目的。
本研究中,治療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并且患者癥狀評分、黏膜屏障功能、炎癥因子水平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根據潰瘍性結腸炎中醫病機,采用化瘀清腸湯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癥狀,增強腸道黏膜屏障、降低機體炎癥因子水平,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沈洪,唐志鵬,唐旭東,等.消化系統常見病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診療指南[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9,34(9):4155-4160.
[2]呂蘭婷,王麗娟.中國潰瘍性結腸炎干預的衛生經濟學評價研究進展[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9,14(1):113-120.
[3]彭昊,董筠.中西醫結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研究進展[J].河南中醫,2021,41(3):448-453.
[4]汪青楠,李娟梅,倪瑤,等.中醫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研究進展[J].吉林中醫藥,2019,39(9):1251-1255.
[5]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癥性腸病學組.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2018年,北京)[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8,38(9):796-813.
[6]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7,32(8):3585-3589.
[7]D’Haens G,Sandborn W J,Feagan B G,et al.A review of activity indices and efficacy end points for clinical trials of medical therapy in adults with ulcerative olitis[J].Gastroenterology,2007,132(2):763-86.
[8]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
[9]甄建華,黃光瑞.潰瘍性結腸炎病因和發病機制的現代醫學研究進展[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9,27(4):245-251.
[10]梁笑楠,尹鳳榮,張曉嵐.炎癥性腸病診斷與治療的共識意見(2018年,北京)潰瘍性結腸炎部分解讀[J].臨床薈萃,2018,33(11):987-990.
[11]王麗麗,楊杰,張麗曼,等.理氣健脾化瘀清腸法聯合美沙拉嗪治療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2019,41(11):1680-1684,1728.
[12]岑俊威,鄭麗梅,陳仕梅,等.潰瘍性結腸炎復發的多因素分析及預防措施[J].中外醫學研究,2021,19(16):182-184.
[13]李軍祥,陳誩.潰瘍性結腸炎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7年)[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18,26(2):105-111,120.
[14]Ho G T,Cartwright J A,Thompson E J,et al.Resolution of inflammation and gut repair in IBD:translational steps towards complete mucosal healing[J].Inflamm Bowel Dis,2020,26(8):1131-1143.
[15]Wang Y,Duan X,Liu X,et al.Rho kinase Blockade Ameliorates DSS-Induced Ulcerative Colitis in Mice Through Dual Inhibition of the NF-κB and IL-6/STAT3 Pathways[J].Inflammation,2020,43(3):857-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