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飛
摘要:股骨轉子間骨折在臨床上較為常見,且易發于老年女性群體。另外,對此疾病治療現狀進行分析,對比臨床數據,發現近年來,相較于其他類型的骨折,股骨轉子間骨折發病率有所上升,所以針對此情況,需收集以往的治療案例,探討疾病治療方案發展情況。本文簡要說明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概述,包含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病因、癥狀、并發癥和治療方案,重點探討髖關節置換術在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治療中的應用現狀。
關鍵詞:老年患者;股骨轉子間骨折;髖關節置換術
【中圖分類號】R323.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6--01
老年群體身體素質較弱,肢體靈活性較差,且因年齡較大和不良生活習慣影響,易患有多種老年疾病,日常需藥物維持,但一旦出現不按時按量服藥,便會導致暈倒和休克等情況出現,使得骨折患病率明顯上升。關于此疾病,為保證康復后患者恢復以往生活質量,髖關節置換術是首選治療方案,但匯總近年來治療案例,發現此手術治療方案仍存在一定爭議,所以本文主要針對髖關節置換術應用現狀進行研究。
1 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概述
1.1 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病因
此疾病的常見病因有跌倒(身體出現明顯的旋轉,導致其處于過度外展或者內收位倒地,大轉子受到明顯撞擊)、直接暴力等,導致患病的場景有車禍,跌落和骨囊性病變等[1]。
1.2 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和治療后的癥狀
在閔重函[2]等學者的研究中,發現患者除以上癥狀外,還會出現關節僵硬、無力,精神焦慮和抑郁等不良心理癥狀,且在疾病治療(手術治療)后,還會出現軟組織粘連和肌肉萎縮等,所以治療需及早實施術后康復,術后康復也是篩選手術方式的其中一個原因,比如術后患者很難實現下床活動,便會導致康復訓練推遲,使得住院時間和住院成本增加。
1.3 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治療方案
確定患者患處移位,需及時實施牽引復位治療,而相比閉合性復位,開放性復位對組織的損傷更小,所以首先開展麻醉干預,之后解剖復位,最后外固定。
在孟慶奇[3]等學者的研究中,其選擇了92例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分別對比動力髖螺釘、防眩股骨近端髓內釘和半髖關節置換術的治療效果,最終發現在術中出血情況和輸血率方面,防眩股骨近端髓內釘治療效果更優,而在HSS評分環節中,半髖關節置換術效果更好。
另外在黃偉彥[4]等學者的研究中,選擇92例患者,分析不同內固定方式(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鎖定加壓鋼板、動力髖螺釘、Gamma釘)的治療效果,最后發現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組在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與輸血量、骨折愈合時間、并發癥等方面皆優于其他組。除以上治療方案,還有以下學者對應用髖關節置換術方案治療骨折的研究。
2 髖關節置換術在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治療中的應用現狀
2.1 加長型股骨柄半髖關節置換術
在趙忠全[5]等學者的研究中,其認為在實施手術時,手術順序的確定非常重要,比如以小轉子復位-植入假體-大轉子復位為步驟。另外在重建環節,其認為股骨小轉子和股骨距重建需先行開始,因為此步驟實施后,便可進一步確定擴髓方向,從而促使手術更加順利。而選擇加長型骨柄后,在植入前期,需先一步實施骨水泥型假體,可使其起到支點作用,為后續的骨折復位打好基礎。
2.2 雙動半髖關節置換術
在馬啟裕[6]等學者的研究中,選取112例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每組各56例,對照組內固定術治療,觀察組雙動半髖關節置換術,對比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手術優良率高于對照組(96.43%明顯高于85.71%)。此結果說明相較于內固定術,雙動半髖關節置換術效果更好。
雙動半髖關節置換術:為患者實施全麻,調整其體位為側臥,用Moore切口將骨折部位暴露,常規復位處理,選擇小轉子上方,確保截除股骨頭和股骨殘頸,確定1-1.5cm的股骨距,處理骨圓韌帶(切除)并擴髓,取適量紗布處理髓腔,注入骨水泥,規范插入股骨柄,復位大轉子和小轉子,將股骨柄傾斜,角度保持為°,前傾,同樣保留骨距,環扎小轉子和假體,填塞假體柄上端(骨水泥),固定,松質骨植入,雙動人工股骨頭植入,修復和逐層縫合,并留置負壓,引流后實施抗生素干預和預防深靜脈血栓干預。
2.3 唑來膦酸聯合骨折髖關節置換術
在邱偉[7]等學者的研究中,共選擇46例女性患者(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轉子間骨折行人工股骨頭置換治療),治療組(22例)術后使用唑來膦酸干預(保持每年1次,共輸注3次)和抗骨質疏松治療(骨化三醇及鈣爾奇D),對照組僅使用骨化三醇及鈣爾奇D。隨訪兩年(每年6,12,24個月隨訪)后發現,觀察組患者,治療1年后的骨密度更優,且骨形成標志物(骨鈣素)水平升高,骨吸收標志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下降。此學者認為,此疾病治療不僅要緩解癥狀、恢復肢體功能,還需改患者的骨質疏松癥,促使患者恢復骨折前生活質量。
2.4 骨水泥固定與生物固定半髖關節置換術
在郝林杰[8]等學者的研究中,共選擇310例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103例骨水泥固定組(采用骨水泥固定半髖關節置換術),207例生物固定組(采用遠端生物固定長柄假體半髖關節置換術),經結果分析發現,生物固定組手術時間較短,而出血量則是骨水泥固定組少于生物固定組。結果表明,除非患者對手術時間有一定要求,相較于骨水泥固定,實施生物固定治療效果更明顯,可廣泛實施生物固定半髖關節置換術。
骨水泥固定組:保持15°傾斜,開髓,擴髓,選擇假體,確定假體長度,仔細清洗髓腔,并擦拭干凈(無菌紗布),骨水泥注入,骨水泥柄插入髓腔、凝固后復位干預,鋼絲捆扎固定。生物固定組:開髓和擴髓保持一致,選擇股骨柄試模,測量安裝長度(偏心距和下肢長度),置入生物型股骨長柄假體,鋼絲捆扎固定,放置人工股骨頭,復位胯關節。兩種手術步驟大致相同,僅材料不同。
2.5 股骨距替代髖關節置換術
在周世強[9]等學者的研究中,共選擇出76例患者(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最后結果發現,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相比對照組較高,而治療后住院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近期并發癥發生率均較低,優于對照組。而對比圍術期死亡率、骨性愈合時間、骨性愈合率、遠期并發癥發生率、髖關節Harris評分、生存質量SF-36量表評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兩種治療方案表現無差異。以上結果表明,股骨距替代髖關節置換術手術步驟較為復雜,從而導致手術時間增長,若患者不耐受手術,需要將手術時間壓縮,便可采用其他治療方案,同樣能保證治療效果,促使肢體功能恢復。
2.6 半髖關節置換術
在李真[10]等學者的研究中,共116例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分為骨水泥組與生物組,每組皆有58例。兩組基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分析術后并發癥和髖關節Harris評分,發現骨水泥組出現中毒、假體松動、肺部感染、創傷后精神障礙人數共有6例,占本組10.3%;最終得出,兩種方式在半髖關節置換術中皆較為常見,但讀者認為若考慮到早期實施康復訓練,可采用骨水泥型。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采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時,大多討論的是股骨柄材料的選擇,材料包括骨水泥型和生物型,兩種材料都有其實施優點,在臨床上,治療人員可靈活性為患者選擇更適宜的材料,選擇手術方案可著眼于更多的治療案例中,為患者選擇更符合其預想的方案。
參考文獻:
[1]王繼雄. 探討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術后再發對側粗隆間骨折的臨床治療及發病原因[J]. 雙足與保健, 2019, 28(16):2.
[2]閔重函, 周瑛, 陳平泉,等. 海桐皮湯外熏結合推拿手法對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術后康復和骨愈合影響的研究[J]. 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9, 29(4):4.
[3]孟慶奇, 李斯明, 崔樹廷,等. DHS、PFNA、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不穩定性股骨轉子間骨折的療效對比[J]. 實用醫學雜志, 2019, 35(7):5.
[4]黃偉彥, 彭杰威, 萬明,等. 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鎖定加壓鋼板、動力髖螺釘、Gamma釘4種內固定方式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9, 23(12):7.
[5]趙忠全, 陳杰超, 李學福,等. 加長型股骨柄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股骨近端重建研究進展[J].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2020, 34(4):5.
[6]馬啟裕、段筱勇、郭友忠. 雙動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對髖關節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響[J]. 海南醫學, 2020, 31(23):4.
[7]邱偉, 連星燁. 唑來膦酸干預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轉子間骨折髖關節置換后患者骨密度,骨代謝標志物的2年隨訪[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21, 25(33):8.
[8]郝林杰, 張育民, 馬濤,等. 骨水泥固定與生物固定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療效比較[J]. 臨床骨科雜志, 2020, 23(5):5.
[9]周世強, 吳治宏, 程亞鋒,等. 股骨距替代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的療效觀察[J]. 廣西醫學, 2019, 41(22):5.
[10]李真, 饒仁林, 駱浩. 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高齡不穩定股骨轉子間骨折中的假體選擇[J]. 創傷外科雜志, 2019, 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