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佰超
摘要:在我國,導致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即卒中。伴隨近年來卒中單元、機械取栓以及靜脈溶栓的發展,缺血性卒中救治出現了時代性革新。但是由于該病的治療時間窗較短,多數患者在未送至醫療中心時,可能已失去溶栓治療的機會。本文就卒中院前急救體系研究進展應用進行相關綜述。
關鍵詞:卒中;院前急救;研究;進展;應用
【中圖分類號】R45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6--01
卒中院前急救流程包含患者自我識別、調度中心識別、急救車派遣、現場處理、急診轉運、院前院內銜接等多個急救環節,患者的救治效率、預后恢復與各環節的運轉質量與效率均有密切關聯[1]。下文主要綜述卒中院前急救體系研究進展應用,以期為我國卒中院前急救體系的相關研究與發展提供參考。
1、患者自我識別
居民因缺乏卒中急救意識與識別早期信號的能力,常嚴重延誤卒中院前救治的時間。英國、美國、韓國等多個國家近些年來陸續開展了卒中公眾認知相關教育活動,我國已有許多專家逐漸加強對該領域的關注,同時嘗試開展與我國國情相符的卒中宣教內容。目前符合我國國情的卒中公眾認知教育新形式為“中風1-2-0”中風快速識別和立刻行動之中國策略,通過提高地方政府與國家相關部門對該項目的支持與重視,積極展開卒中公眾健康教育項目,更有利于進一步促進患者自我識別[2]。
2、院前評估
在卒中院前急救中,EMS(急救醫療服務系統)承擔著調度員的作用,但其僅通過電話中所提到的患者癥狀對卒中進行迅速、準確的識別相對不易。一是由于很難識別后循環病變非優勢半球的相關癥狀;二是由于臨床有超過32%的卒中類似癥狀有其他疾病所致。為了將卒中識別率提高,建議急救人員可使用簡單可行的工具快速識別卒中,比如LAMS(洛杉磯運動評分)、MASS(墨爾本急救車卒中篩檢表)、ROSIER(急診室卒中識別量表)等。院前對大血管閉塞進行有效鑒定可決定大血管閉塞卒中患者是否直接轉運至能夠進行血管內治療的高級卒中中心[3]。在大血管閉塞預測方面,相較其他的院前卒中識別量表,LAMS量表明顯更優,且在院前環境中較NIHSS(美國國立衛生院卒中量表)評分準確度更高。各評估量表正確、合理的應用,有利于為患者爭取更多治療時間,將其二次轉運總次數降低,因此做好院前急救專業人員的相關培訓十分重要且必要。
3、現場處理
現場急救包括評估患者的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監測其生命體征,為其開通靜脈通,緊急情況下及時給予相應治療以及獲取患者關鍵信息,包括了解并確定其病史、發病時間、心房顫動、近期手術等情況。有研究指出,導致現場延誤的原因與醫院低質量溝通以及心電圖、靜脈插管等耗時操作具有一定關聯。另有研究發現,救護人員接受緊急醫療培訓后可明顯縮短卒中患者的現場急救時間,且救護人員培訓次數越多,專業水平越高,則其現場急救用時越短。
4、急診轉運
4.1急救地圖
急救人員將可疑卒中患者及時送往具有血管內治療能力或是具備溶栓治療條件的距離其最近的醫院這一步驟十分關鍵。在一項卒中患者院前急救的回顧性分析中顯示,卒中地圖能夠將救護車到達現場的中位時間由原本的17分鐘減少至9 分鐘,并將患者原本8.3%的溶栓率提升至9.7%,將血管內血栓切除術治療者的比例由原本0.9%提升至1.6%[4]。
4.2 轉運方式
2003年,臨床首次提出了MSU(移動卒中單元)這一概念。MSU是一種移動急救系統,專門用于應對卒中。卒中單元救護車上包括信息傳輸設備、遠程醫療系統、CT掃描儀,可完成車載CT掃描、遠程會診、現場診斷、急診轉運以及溶栓治療等項目[5]。研究認為,在MSU進行溶栓治療,能夠將溶栓率提升6倍,且不會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但就目前臨床中MSU的應用來看,仍存在一系列挑戰:包括在MSU對疑似患者僅行CT診斷可能提升誤診率,從而使非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溶栓治療;MSU設備價錢高昂,患者醫療成本可大幅提高等;因此需對MSU的臨床應用效益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與評估。
4.3 院前干預措施
現場任何急救措施的實施均不能延誤患者轉運,因此應盡量在轉運途中完成藥物干預、物理干預等各項急救措施。RIPerC(遠隔缺血適應)是一種內源性的卒中神經保護方法,有研究發現將該法應用于救護車轉運途中,可將患者的腦組織存活情況改善,起到即時保護其神經的作用,整體而言,安全可行。
5、院前院內銜接
急救人員在轉運途中,應提前將疑似卒中患者的轉運消息告知接診醫院,同時為接診醫師說明預計到達時間、患者最后看起來正常的時間、靜脈溶栓禁忌證、卒中嚴重程度評估等內容,達到優化院前院內銜接流程的目的,使接診醫院提前做好各項接診準備,開啟綠色通道,將患者入院至溶栓的中位時間縮短,提升救治效果。
6、小結
卒中救治包含兩個階段,一是院前救治,一是院內救治,相較院內延誤,在院前階段發生的延誤明顯更多。因此,臨床一定要重視卒中的院前急救體系建立,以最大程度的提升搶救成功率。
參考文獻:
[1]王處,王海燕,陳穎慧,等.院前急救干預流程鏈式管理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院前救護中的應用[J].內蒙古醫學雜志,2021,53(11):1392-1393-1396.
[2]李堅玲,孔建宜.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對老年急性腦卒中患者治療有效率,病死率與傷殘率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20,10(08):3.
[3]孫英莉,段寶民,劉增省.120調度員運用兩種篩查量表早期識別院前腦卒中患者并給予電話指導救治的效果比較[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21,33(06):752-754.
[4]王宏運,雷亮,白予龍,等.醫療服務管理同質化在鄉鎮院前心腦血管疾病急救中的應用[J].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01):11-13.
[5]周湘鴻,袁光雄,姜維民,等.院前急救流程優化對急性腦卒中患者CT檢查時間及DNT的影響[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21,26(0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