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光化



摘要: 目的:了解鳳慶縣居民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發病現狀,以及治療對生存的影響。認真分析近年來當地消化系統腫瘤分布情況、發病率、死亡率等,了解其危害及影響,了解患病人群的生活飲食習慣,自身健康認知情況,從而達到降低或者防止消化道癌癥發生的目的。方法 采取描述性研究方法對2016年10月~2019年9月間鳳慶縣中醫醫院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數據和鳳慶縣慢病管理系統提供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鳳慶縣2016年10月~2019年9月間消化系統腫瘤發病率為158.36/10萬,標化發病率88.31/10萬,其中男性發病率57.86%,女性發病率42.14%,男性高于女性。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男性和女性均為 65~70歲組達到發病高峰。結論: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成為危害鳳慶縣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對居民健康危害日趨嚴重,應加大防癌、抗癌宣傳力度,積極采取全人群和高危人群相結合的預防策略。
關鍵詞: 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發病率;描述性研究方法
【中圖分類號】R714.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6--01
惡性腫瘤嚴重影響人類健康,是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疾病負擔持續增加,我國前5位惡性腫瘤除了肺癌,其余均為消化系統惡性腫瘤[1]。為了解鳳慶縣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發病情況,對鳳慶縣2016年10月~2019年9月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數據進行流行病學分析,為更好地開展消化系統腫瘤防治工作提供依據。
一、材料與方法
(一)資料來源
鳳慶縣中醫醫院2016年10月~2019年9月消化系統腫瘤數據及鳳慶縣慢病管理系統提供的數據,人口學資料來源于鳳慶縣公安部門。
(二)方法
根據《國際疾病分類》(ICD-10)對惡性腫瘤發病資料進行編碼分類,發病日期為首次診斷日期。運用WPS和Excel進行統計分析,主要指標包括發病率、標化發病率、生活不良嗜好、順位、標化發病率,按2017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進行計算。
(三)質量控制
鳳慶縣中醫院上報及其他醫院、鄉鎮衛生院及時上報腫瘤發病情況,對重復上報的予以刪除,對漏報病例予以補報。
二、結果
(一)消化系統腫瘤年齡分布
鳳慶縣2016年10月~2019年9月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發病率在26歲以上各年齡組,隨年齡增加而不斷上升,30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較低,66~70歲組達到高峰( 32.31/10 萬),見表一 。
(二)消化系統腫瘤與生活習慣關系
鳳慶縣消化系統腫瘤發病率為158.36 /10萬,標化發病率為 88.31 /10萬,鳳慶縣2016年10月~2019年9月消化系統腫瘤750例,平素有飲酒、吸煙、辛辣刺激性食物及腌制食物愛好者發病527例,占總發病例數70.27%,無飲酒、吸煙、辛辣刺激性食物及腌制食物愛好者發病223例,占總發病例數29.73%,有不良生活習慣者發病率明顯高于無不良生活習慣者,見表二。
(三)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發病情況
鳳慶縣2016年10月~2019年9月有消化系統腫瘤750例,男性434例,女性316例。發病率為158.36/10萬,標化發病率為 88.31/10萬,占惡性腫瘤發病的49.12%,超過全國發病率40.75%; 男性434 例,粗發病率為91.638/10 萬,女性316 例,粗發病率 66.722/10萬。男性明顯高于女性,見表三。
(四)消化系統腫瘤發病順位
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發病順位依次為胃癌83.613/10萬、結直腸癌29.7718/10萬、肝癌16.4689/10萬、食管癌12.034/10萬、胰腺癌8.8682/10萬、膽囊癌7.6012/10萬,胃癌發病率最高,結直腸癌發病率居第二,肝癌發病率第三 ,見表三。
三、討論
鳳慶縣2016年10月~2019年9月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發病情況顯示,消化系統腫瘤發病率為158.36 /10萬,標化發病率為88.31 /10萬,高于全國消化系統腫瘤發病率[2]。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男性發病率為91.638/10萬,女性為66.722/10萬,男女發病性別比為1.37:1,男性明顯高于女性。消化系統腫瘤發病多與患者不良生活習慣和膳食結構相關。鳳慶縣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發病前三位依次為胃癌、結直腸癌、肝癌。胃癌與家族史、胃病史、飲酒、吸煙、高鹽飲食、腌制食品、燙食和飲食不規律有關,鳳慶縣胃癌發病率為83.613 /10萬,明顯高于上海2003~2007年的胃癌標化發病率(21.05/10萬)[3]。
有研究報道,飲茶、輕體力活動、食粗糧、蔬菜、水果、奶及其制品、蔥蒜類食物以及外科手術對延長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患者生存時間方面有積極作用[4]。因此,應合理飲食并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治療胃病、肝炎等與消化系統腫瘤發生相關的疾病,以期減少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的發生。同時,對于消化系統腫瘤要早發現、早治療,提高患者生存率。調查顯示,鳳慶縣消化系統腫瘤 30歲以上年齡組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65~70歲組達到高峰,說明老年人對致癌因素易感,是消化系統腫瘤發病的高危人群,老齡人口比例增加已成為腫瘤發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隨著老齡化的加劇,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疾病負擔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將持續增加。因此,要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定期體檢、保持良好生活飲食習慣等以病因預防和早診早治為重點的干預措施,將消化系統腫瘤發病率控制在較低水平。
參考文獻:
[1]陳萬青,鄭榮壽,張思維,等.2012年中國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分析[J].中國腫瘤,2016,25(1):7-8.
[2]羅海亮,李成云,楊新萍,等.武威市2006~2011年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發病分析[J].中國腫瘤,2014,23(1):19-22.
[3]周余春,陳甜甜,陳興棟,等.泰興市2006~2010年常見消化系統腫瘤發病趨勢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2,20(6):635-637.
[4]劉本剛,張帆,王建軍,等.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存時間以及相關因素的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16,23(9):1107-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