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陜西開放大學 陜西 西安 710119)

書 名:新時代大學英語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
作 者:任梅
出版單位:四川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09月
定 價:30.00元
ISBN:9787569024180
大學生英語知識水平和交流應用能力的培養,直接關系到新時代國家發展和國際間交流。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英語教學方式創新度不高,教學內容缺乏吸引力,導致教學效果差強人意,應用能力培養更是不易實現。迫切需要開拓思維,推陳出新,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時代大學英語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在深入分析傳統教學模式在英語知識掌握和應用能力培養不足的基礎上,結合新時代英語能力要求,依托當代大學生學習新趨勢和新特點,提出教學模式創新思路和實踐方法,旨在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第一章根據英語學科特點及國內教學現狀,創造性地提出混合教學模式的概念;第二章概述混合教學模式的機理與結構;第三章詳細闡述英語六大要素的教學模式創新;第四章回歸英語的應用功能,分析提高應用能力的方法與策略;第五章講述英語的文化交流屬性;第六章通過舉例大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障礙和困難,延伸加強不同學生英語能力培養的方法和策略。
新時代創新英語教學模式,首先需要雕琢教學內容。單純依據大綱進行教學設計,完成詞匯、語法、閱讀等方面的教學,實際就是初高中應試教育模式的延伸,課堂氣氛沉悶,教學內容枯燥,加上單一的考核機制,無法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教學效果不理想。一方面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查閱信息便捷快速,可以在課程設計中加入網絡熱門事件和校園身邊事,構思英語特有的表現形式,以此展現在課件當中,提升課堂內容的價值性和時代性。另一方面英語教師隊伍素質提升,有利于教學內容質量改善。通過舉辦網絡培訓班,嚴格考核培訓水平,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引進外教充實師資隊伍,通過課程教研活動提升國內教師業務素質,引入新思維,更新教學課程內容,改革課堂教學方式。《新時代大學英語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第一章,指出國內高校大課堂英語教學對學生熱情培養具有很強的帶動效應。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倘若內容沒有設計亮點,學生投入課堂的熱情會呈現帶動式的減退;如果教學內容新穎,教學方式升級,再通過外教師資的加持,學生熱情就會以團隊效應的方式響應課堂訴求。
其次,需要升級教學模式。傳統授課模式已經不能實現培育英語應用能力的目標。大數據時代,自媒體和信息平臺在學生中應用廣泛,將耳熟能詳的媒介應用到課堂教學,實現教師與學生的角色調整互換,結合精心構思的教學內容,促進課堂互動交流,鍛煉英語口語能力,夯實詞匯與語法基礎,可以有效地改善當前教學模式乏善可陳的窘境。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豐富的英語教學資源,借鑒其中特色的教學方法和經驗,以微課或者慕課的形式,開展課上或者課下教學,在教師的指導和串聯作用下,提升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新時代大學英語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第三章,針對詞匯、語法、聽力、口語、閱讀、寫作六大要素,分析傳統教學模式與現實能力需求的客觀不足,根據高校自身英語辦學特色,在提高英語實際應用能力上練內功,增強英語應用交流的勇氣和信心。
最后,需要加強英語實踐。通過不同場景的實踐教學,體驗直接的英語應用場景和交流氛圍,才能從根本上檢驗英語的實際應用水平。在校內,通過定期舉辦英語角,創造教師與學生的實景交流機會,還有外教和留學生的加入,英語交流氛圍濃厚,學習熱情高漲;舉辦英語文化交流大賽,營造通過英語了解外國文化的理念,摒棄其只作為溝通工具的片面思維。在校外,全方位考察具備英語應用實景條件的企業和組織,通過對學生進行短期培訓,了解專業領域詞匯和常用交流語句。在教師指導下,投入到實景英語交流實踐當中,體驗真實的英語工作語境,促使查找自身不足,通過努力補齊短板,增強實際應用能力,滿足今后工作和交流的需要。《新時代大學英語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第五章,指出過去英語狹義上的交流工具屬性,在新時期代表著文化之間的碰撞與交流,分析跨文化交流視域下英語文化教學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只有轉變思維,才能發揮其重要意義和關鍵作用。
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時代,對于大學生的英語素質要求更加全面,只有通過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實踐的創新探索,才能實現對英語知識水平和實際應用能力的切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