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艷超,王利霞(.石家莊學院音樂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00;.石家莊學院體育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00)

書 名:基于人本主義教育視角的研究型大學創業教育模式研究
作 者:吳紅云
出版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01月
定 價:68.00元
ISBN:9787312047244
當代大學生成長環境、培養模式以及心理素質較之前差異明顯,以往固有的思政教育方式儼然跟不上時代步伐。基于人本理念的思政教育,是根據學生成長實際,在教育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新模式,著重改變教師與學生課程定位,促進交互式教學模式推行,關注學生思想變化與性格成長,關心學習習慣與生活訴求,強化人本理念的塑造、引領和指導作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基于人本主義教育視角的研究型大學創業教育模式研究》一書,在闡述人本主義教育與研究型大學創業教育的基本概念及相互關系的基礎上,重點分析相關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通過中美著名高校的案例分析及差異比較,得出符合中國國情,滿足創業教育要求的新模式。第一章概述當前研究型大學創業教育模式面臨的問題與解決方法;第二章介紹人本理念,研究型大學,創業教育等相關理論及概念;第三章到第六章詳細闡述創業教育的實踐模式并根據中美兩國大學開展情況進行分析比較;第七章歸納總結適合中國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實踐模式。
高校開展人本理念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從根本上改變當前教學現狀。首先,有利于教學績效的穩步提升。通常課堂傳授,師生地位從屬明確,形式傳統,課堂熱情投入度不夠。作為課堂教學有力補充的實踐教學環節,無論校園內外,也按照固有模式進行,沒有體現真正的實踐性和時代性,造成教學資源的嚴重浪費。固定單一的考核方式,不能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同時教師與學生完成思政教育與學習的狀態,與新時代要求嚴重不符。以學生為本的思政教育新模式,就是從根本上改變教學主體地位,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教師通過教案的精心設計,增強課堂內容的吸引力與親切度,將枯燥的思政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的案例分析。該書第一章分析了研究型大學創業教育遇到的問題,指出開展創業教育離不開理論的指導和引領作用,只有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才能更好地開展教育工作。
其次,能夠有效提高道德素質和精神境界。大學的管理模式與高中截然不同,開放的校園、寬松的環境和包容的思想,都會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帶來影響。傳統的思政教育,除完成必修公共基礎課的學習屬性以外,宣傳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工具屬性也十分明顯。此種模式雖然能夠發揮思政理論教育的整體覆蓋作用,但是由于學生個體思想接受度和學習習慣方面的差異,再加上新時期大學生對應該具有的思想道德素質缺乏足夠的理解和認識,因此對于學生道德情操的塑造和責任感的形成作用不甚理想。人本理念的思想教育新模式,就是從每個學生實際情況出發,針對其不同的道德素質和思想差異,通過選擇合適的方式方法,幫助其理解社會主流價值體系的內在涵義,加深其個人價值體現與社會的主體同一性,提升應用思政理論解決思想困惑以指導行動的能力,培養為國家和社會努力讀書的崇高境界。該書第二章,闡述相關教育理論,指出做好教育實踐與創業創新,人本主義思想和理論為其指明了努力和前進的方向,只有解析目標特征,才能準確制定策略,實現有效工作。
最后,能夠滿足新征程對心理素質能力的要求。獨立的大學生活,自由的學習習慣,復雜的人際關系,開放的校園環境,激烈的考核競爭,再加上社會不良風氣的滲透影響,都給相對脆弱的大學生心理素質帶來了沖擊。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從業者固有思維模式的影響,對于學生主流思想和課堂教學重視程度過高,重視宏觀層面上學生思想和校園文化氛圍的提升,忽視心理素質的培養。以學生為本的思政教育新模式,將學生心理教育提升到很高重視級別,通過心理素質的改善增強,影響和帶動文化素質和道德素質的全面進步。擁有健康心理訴求和強大抗挫能力的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必定扮演正能量的角色,通過自身的言談舉止,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發揮以人為本思政教育的微觀效應,并帶動宏觀層面的教育效果與素質提升。該書第四章,解讀美國大學關于創業教育的模式與方法,指出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要擺在首要位置,尤其是對于困難和挫折的承受能力,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更是開展創業教育和實踐的心理基礎。
踐行以學生為根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要從高校思政教育的現狀和實際出發,針對當代大學生思想和心理情況入手,通過精心謀劃和合理布局,舉全校之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首先,增強課堂和實踐教學的創新性。當代大學生學習方式和思維習慣深受互聯網的影響,因此思想活躍,崇尚新穎。教師應當在教學內容、課件設計及課堂程序上精心鉆研。在課堂內容甄選中,緊扣大綱知識點,充分借鑒網絡優秀課程的經驗,將內容與社會生活和學生實際結合起來,通過多媒體技術呈現網絡熱門信息的旁引,引入相關思政理論知識帶來思考,引發課堂討論和教師引導,從而得出思政理論指導生活實踐的功能性結論。因為網絡資源與身邊事的加入,充分吸引學生眼球,調動其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與自發性。同時,通過構建思政教育網絡信息平臺,實現教師與學生課外關于課程內容的溝通交流,實現課前預習與課后延伸,有助于夯實理論基礎,拓展課堂內容,全面提升學生投身課堂主觀能動性與知識掌握度。在實踐教學環節,要根據專業特點和學生喜好,選擇合適的實踐地點及參與內容,融入職業觀和創業觀培養,培養優良的職業素養和擔當的創業精神。進入實踐基地之前,將課程設計及內容提前告知學生,采取網絡征集和面對面交流的方式,廣泛聽取并吸納符合現實條件,緊扣教學內容的意見,通過此種方式參與實踐教學環節設計,學生參與度和認真度毋庸置疑。該書第三章,通過講述人本主義與研究型大學創業教育的相互關系,指出結合學生思想狀況和理論實際,開展有針對性、高效率的創業教育,不僅能有效地增強學生投身創業教育的熱情,而且對于提升教育績效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其次,強化提升道德素質和精神境界的契合性和實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初衷在于培養學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質。因此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更加強調以學生思想和利益訴求為出發點,結合學校和師生實際,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為素質培養和提升提供了平臺。通過歌頌英雄人物,播放模范事跡,宣傳校史和校友業績,塑造身邊優秀人物形象,烘托努力爭先、崇尚先進的校園氛圍。同時,結合本校學生喜好的調研結果,選擇多數學生崇尚的體育比賽,電子競技,文化娛樂等方面的正面人物和優秀成績進行宣傳,在體驗個人喜好中開展道德情操教育。在實踐教學方面,通過社區志愿者活動,工廠勞動體驗,敬老院幫扶感恩以及紀念館參觀緬懷等方式,體驗真實環境下履行高尚情操的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接受直擊內心的精神洗禮。實踐環節結束后,要在課堂總結和網絡平臺上掀起大討論,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教師結合思政教育相關理論進行點評剖析,讓學生明白思想道德素質培養的理論依據。該書第五章,根據中國大學創業教育案例分析,指出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是影響創業的重要因素,關系著創業的方向性、成功率和耐久力。只有充分結合每個學生的思想特點和精神訴求,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政教育工作,才能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創業熱情和能力。
最后,促成心理素質提升的目的性與現實性。受到社會環境,培養模式,家庭觀念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當代大學生整體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有待提高。心理素質優劣作為學生綜合評價環節的重要標準,理應得到重視。一方面,思政教師的專業素養,在與學生交流過程中,有助于準確捕捉心理狀況。另一方面,通過思政教育平臺和大數據技術,能夠充分了解每個學生日常關注的信息門類,對待社會事件的態度和觀點,自身價值觀和職業觀的外在表現。心理素質好與壞,對待學習生活的態度與方式也大相徑庭。優良的心理素質,能夠正確對待學習成績的好壞,坦然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真誠接受人們的幫助與友善,感恩回饋社會的包容與贈予。同樣,職業觀和創業觀的培養,也充分依賴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無論從事職業還是投身創業,都要經歷社會的洗禮與磨練,只有具備良好心理素質的大學生,才能坦然面對職場和創業路途中的成功與挫折,保持清醒頭腦和奮斗情緒。該書第六章,針對中美兩國大學創業教育模式的比較,指出以學生為根本前提,關注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制定教育計劃和方案,是兩國在巨大的文化差異下,得出的相同結論。
人本理念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學生利益和心理訴求為根本,制定思政教育教學方針,雕琢教學和實踐內容,創建交互式課堂教學模式,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思想變化和心理波動,提升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具備迎接競爭與挑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