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國
2021年12月20日召開的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全面總結2021年經濟工作、深刻分析當前經濟形勢、系統梳理2022年經濟工作思路,既闡釋經濟工作“怎么看”又明確“怎么干”的問題,既充分肯定成績又正視困難挑戰,既謀劃發展方向又提出務實舉措,為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明確了方向、鼓舞了信心、增強了動力。
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
2020年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影響,全市上下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注重從講政治的高度做經濟工作,注重保持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定力,注重推動規劃、政策、項目落地落實,注重抓好統籌協調,有力有效應對多重困難挑戰,經濟恢復態勢更加穩健,經濟運行實現了穩中求進、難中求成、進中提質。2021年全市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9.9%、高于全國0.1個百分點,1—11月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值分別增長6.5%、20.3%和24%,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這一系列成績的取得,得益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得益于建黨一百周年激發出的強大精神力量,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科學決策、周密部署,得益于全市各區縣、各部門和廣大干部群眾的眾志成城和拼搏奮進,我們必須倍加珍惜、不斷鞏固發展的良好勢頭。
辯證看待當下宏觀形勢
世紀疫情沖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當下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穩定,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機遇與挑戰交織共振,機遇大于挑戰。從發展環境看,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央大規模減稅降費、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等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效應繼續顯現,有利于促進我市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從戰略機遇看,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等新定位,以及全國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等系列試點示范任務,為重慶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注入強大動力。從內生動力看,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啟動建設,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實現“雙突破”,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建設,創新引領趨勢明顯,高質量發展動能更加強勁;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保持較快增長,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國民經濟循環更加暢通;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出臺“助企紓困17條”等系列惠企政策,2021年全市新增上市企業6家,政策效應加快釋放,發展信心更加堅定。
全力抓好今年經濟工作
做好今年經濟工作,需要進一步將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上來,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著力穩定經濟大盤、穩住社會大局,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措施,推動全市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一是抓科技創新,促產業升級。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方向,持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大力推動數字經濟發展,聚焦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等重點領域,積極探索數字產業集聚發展模式,統籌推進原創性突破、應用性轉化和規?;慨a。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化發展,推動大健康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深化重慶成都雙核聯動,聚焦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西部科學城、西部金融中心、現代化國際都市這5個共建領域,加快推動28個近期合作事項落地。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2022年160個重大項目,加快項目投資放量。深入推進“一區兩群”協調發展,落實《建立健全市域“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機制的實施意見》、三個片區建設行動方案和支持政策,推動“一區兩群”區縣對口協同發展。
三是持續用力擴大有效投資。充分發揮有效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聚焦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的涉及我市重大工程和全市“十四五”規劃綱要確定的532項重大項目,有序推進項目接續實施。加大“兩新一重”項目投資力度,推動成渝中線高鐵等重大交通項目投資放量,加快推進渝西水資源配置、城市老舊管網更新等項目建設。多渠道盤活存量資產,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加大建設資金籌集力度。
四是全力以赴保市場主體,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抓好助企紓困政策落實,結合貫徹落實國家新的減稅降費政策,適時完善助企紓困政策,強化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及對制造業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推進全國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事項化、清單化推進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有效承接國家下放或授權的試點任務,積極探索、先行先試、率先突破、狠抓落實,力爭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試點經驗。
五是有序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系統構建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加快建立全市碳達峰碳中和“1+2+6+N”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能源、工業、交通運輸物流、城鄉建設等重點領域碳達峰行動方案編制工作,完善投資、財政、金融、稅收、統計核算等政策措施,構建碳達峰碳中和支撐保障體系。優化完善能耗雙控制度,進一步健全節能審查制度,加快形成節能減污降碳激勵約束機制。推進市場化機制建設,加強電力交易、用能權交易和碳排放權交易的統籌銜接。
六是保糧食能源安全。發揮牽頭作用,確保糧食安全實行黨政同責,用好地方儲備糧與中央儲備糧協同聯動機制,建立健全糧食應急供應網絡體系。完善煤電油氣保供機制,加快“外電入渝”項目建設進度,建立以川電、疆電為主,三峽電、藏電等為補充的“外電入渝”多元化格局,為中長期能源保供提供有力支撐。
七是持續用力增進民生福祉。全力做好糧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工作,保持物價水平基本穩定。謀劃實施2022年度15件重點民生實事,引導更多資源和力量投入到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積極研究促進共同富裕的相關舉措,著力促進城鄉居民增收。
(作者系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