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盼
【摘要】核心素養教育背景下,情感教育在小學英語課程目標體系中更加不容忽視。其對于激發興趣,陶冶情操,培養文化意識有重要意義。本文從發揮教師積極的情感因素的導向作用、激發學生正向的情感因素的動力作用、挖掘教材潛在的情感因素的教育作用等方面探究落實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從而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其中的道德文化和情感內涵,實現教書育人。
【關鍵詞】 情感;浸潤;教書;育人
英語課標指出:“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傳授學生語言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做人。那么,如何有效的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以達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呢?本文將從教師、學生、教材三個角度出發,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具體闡述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一、發揮教師積極的情感因素的導向作用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管理者,首先要轉變觀念,重視情感教育。充分調動自己積極的情感因素,保持愉快、飽滿、振奮的情緒狀態,以情動情,感染學生。
(一)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清代政治家魏源說過:“身教親于言教”。教師應該用微笑來面對每位學生,而不能將不好的情緒帶到課堂中去。用和藹的目光、祥和的表情、溫柔的語調,讓學生如沐浴春風。課下親和的與學生打招呼,經常性的用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Hello,How are you ?主動問候;用please help me, have a try去鼓勵學生;誤會學生時主動說sorry,學生與老師的距離就在這看似普通的日常用語中拉近了。長此以往,學生會受到極大的感染,行為舉止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熏陶。熱情、包容、友善等好的品格也會在學生個體上有所體現。
(二)提高修養,做好榜樣
曾國藩曾經說過:“我家祖父、父親、叔父三位大人規矩極嚴,榜樣極好,我輩踵而行之,極易為力。”因此,教師的個人修養能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好的老師能夠通過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獨特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感染學生,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自己對英語學科的喜愛,對教學的熱情,學生都能感知到。課堂上通過清晰、標準的發音,優美的語音、語調,信手拈來的介紹知識內容的背景和外國的文化,都能讓學生對老師產生一定的信任與欽佩,并想擁有這樣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教書育人也就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激發學生正向的情感因素的動力作用
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說過:“一個帶著積極情感學習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熱情、樂趣和興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習得更加輕松,更加迅速。”小學生身心發展尚未成熟,情緒情感易變。作為英語教師就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對教師的喜愛、對英語學科產生興趣、對英語課堂的喜歡,以情激情。
(一)厚德愛生,以生為本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學的基礎和前提。因此,首要一點就是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心態,平視尊重學生、關心呵護學生、信任寬容學生、賞識贊美學生、不歧視后進生。課下真誠溝通,加強家校共育。這樣,學生才會被老師的人格魅力所征服,教師的威信就會得以建立,學生的求知欲和主動精神得以激發。
(二)學生視角,引起共鳴
教師可以從小學生的實際感受出發,挖掘和處理學生的情感元素,引起小學生的情感共鳴。人教版三年級下冊Unit 2 My family,這一單元的主題與家庭相關。筆者在教授B 部分let's talk 這一課時時,用學生的全家福和教師自己的全家福照片作為拓展活動,讓學生鞏固操練句型Is he/she your…?學生熱情高漲,十分感興趣老師和同學的家庭,很迫切的想要去猜測和問詢。課堂最后通過呈現學生和老師一起吃飯、一起學習、一起參與各項文體活動的照片,自然滲透We study together ,We eat together ,We are a big family too.學生在這節課后不僅收獲了知識,心靈上也受到觸動。
三、挖掘教材潛在的情感因素的教育作用
英語學科的課程內容取材廣泛,涉及思想品德、人際交往、理想信念、文明禮儀、交通規則、環境保護等,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教材中的情感教育也無處不在,為避免過于直白的說教,就需要教師認真研讀教材,通過對教材內容的引導梳理和分析加工,深入挖掘。
(一)巧妙聯系生活,感知情感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Unit 2 Colours A部分 Let’s learn這一課時,教材中主要涉及到了四種顏色單詞和I see …句型。如果教師只拘泥于課本而不去聯系生活實際,可能很難挖掘出教材中蘊含的自然界中的多彩世界,保護自然這一情感。筆者在教授red,yellow,green ,yellow的時候,既呈現生活中的不同顏色的花朵、水果讓學生去發現欣賞生活中多彩顏色,又滲透了美術學科中色彩混合的知識,通過出示兩種不同顏色的天空進行對比The sky is yellow,look, The sky is blue.學生瞬間就聯想到生活環境中存在的污染現象,真切的萌生出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發散學生思維,表達情感
人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4 My home C story time,講述了爸爸幫助爺爺找眼鏡,結果爺爺的老花鏡和爸爸的近視眼鏡很像,兩人戴錯眼鏡后會各自發暈,最后交換的有趣故事。筆者在課堂最后設計開放式的問題,讓學生自己思考并表達故事中蘊含的道理,學生基于不同的理解有了不同的道德感悟。有的說“Put things in the right place”;有的說“Give more help to the old in your family ”;還有的說“We should often be happy to help others”;更有的說“”Make a mark on your own things.”所有的想法是真實且鮮活的,都應被尊重。
(三)聚焦書本細節,升華情感
著眼書本中的圖片和文字的一些細節之處,進行延伸。以人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6 Meet my family 為例,C部分故事圍繞Zip’s family member’s job展開。筆者在通過仔細觀察圖片和研讀故事內容后,聚焦圖片細節。詢問學生What’s Zip’s job? Is she really a baseball player?引導學生探討自己的理想工作和怎樣才能實現理想的這一主題。再通過影片《瘋狂動物城》中Judy wants to be a police officer的故事,讓學生明白實現夢想需要堅持不懈,腳踏實地。最后聯系到習近平總書記說的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從而使主旨得以升華,學生在暢想中播下了理想的種子。
“教貴情深”。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需要教師深入地挖掘文本,捕捉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元素,結合教學內容科學設計。在互助、友善、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浸潤師生情,點點滴滴滲透,讓英語教學充滿人文的溫度。力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做到既教書又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