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是融文學元素、音樂元素、武術元素于一體的綜合性表演藝術,蘊含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思維方式和精神價值。與此同時,戲曲還是中華優秀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地方戲曲是在方言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地方戲曲當中包含著區域人民群眾的豐富思想感情,地方戲曲還側面反映了該地人民群眾的精神娛樂追求。
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長足進步,在此背景下,人們的休閑娛樂方式日益豐富,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的民俗文化遺產發展。筆者曾對地方戲曲的劇種進行過專門的調查研究,在調查研究中筆者發現,20世紀80年代我國還存在約394個劇種,如今被保留發展的劇種卻只有100多個。不僅如此,人們充分了解的劇種只剩下不到50個。保護和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是每個中國人的義務和責任,為此,我們應當充分研究地方戲曲,并積極開展地方戲曲知識普及活動,激發人們學習地方戲曲的熱情,進而推動地方戲曲的傳承和發展。
隴劇是在甘肅省產生發展的一種地方性戲曲。在隴劇產生之前,甘肅并沒有獨特的地方戲,時至今日,隴劇已經有了50多年的發展歷史,在50多年間,隴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如今,隴劇已經成為被全國人民所廣泛喜愛的一種地方戲曲。之所以隴劇可以取得如此成績,主要是因為隴劇具有獨特的表演程式、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濃郁的時代氣息。為了更好地傳承隴劇,筆者首先分析隴劇的風格特點,繼而提出推動隴劇發展的具體方法,以期喚醒人民群眾保護隴劇、發展隴劇的意識,從而促進隴劇的傳承和發展。
一、隴劇的風格特點
(一)表演程式風格
要想充分掌握隴劇的風格特點,必須全方位、多角度分析隴劇的風格特點。只有這樣,才能為相關人員的隴劇研究提供理論借鑒。也只有這樣,才能為隴劇的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從隴劇的表演程式上講,隴劇當中包含著表現性因素,也存在著寫實性因素,也正是由于這一原因,隴劇才表現出來了程式化藝術風格。
隴劇是在皮影戲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因此戲曲表演程式對隴劇產生的影響微乎其微。隴劇當中包含著豐富的劇目思想和情感內容,相較于傳統戲曲,隴劇更能生動形象地表現現實生活。不僅如此,隴劇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許多其他劇種的表演程式,隴劇中的許多表演手段是在秦腔的表演程式上發展出來的。除此之外,隴劇還積極借鑒和吸收了民間秧歌舞的表演程式,與此同時,隴劇中的許多步法、身段是在皮影的程式化動作中發展產生的。
(二)表演形式風格
深入研究和觀察隴劇的表演可以發現,隴劇表演者的身段與皮影戲中人物的身段存在許多相同之處,這也是隴劇能從民間小調發展成為甘肅省地方戲劇代表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隴劇創作的初期,廣大藝術學家反復觀察和研究了皮影戲的特點,皮影戲人物惟妙惟肖的動作深深吸引了藝術家,也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藝術家的創作靈感。在這些靈感的指引下,藝術家開始了刻苦的創作,在創作過程中,廣大藝術家結合多種藝術元素創作出了獨特的風擺柳秧歌步,繼而將這些動作融入了隴劇表演當中。除此之外,隴劇藝術當中的側身擺、地游子步等動作都是在藝術家研究皮影戲的過程中形成的獨特表演形式。這些豐富的動作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隴劇藝術魅力的提升,同時有效提升了隴劇的觀賞價值。
(三)舞臺美術風格
從舞蹈美學的層面上講,隴劇的舞臺美術風格是極具創新性的。在筆者看來,隴劇的舞臺美術風格實現了對傳統的突破,同時彰顯了隴劇的特色。從服裝角度上看,隴劇主要包含生、旦兩個種類。隴劇的服飾本質上是藝術家以傳統戲曲當中的官衣、蟒袍等服飾為基礎,融合了隴劇表演的實際需求創作出來的一種全新的服飾。因此,隴劇的服飾很大程度上為表演提供了便利。以旦角古裝為例,旦角的服飾具有上衣短、裙子長、袖子上寬下窄的特點,這種服裝特色為旦角的動作表演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從某種意義上講,這類服飾是大件戲服的改良版本,改良后的隴劇服飾不僅凸顯了演員的身材和線條,也迎合了當代的審美需求。從服裝色彩的角度上看,隴劇服裝的色彩并非單一的傳統色彩,而是豐富多樣的。從化妝的角度上看,隴劇的化妝方法更能體現人物的氣質和性格,現實化妝方法是隴劇的主要化妝方法。除了化妝之外,隴劇還注重表演者的頭飾造型,這在很大程度上彰顯了隴劇的獨特風格。
(四)藝術思想風格
隴劇的思想風格和我國傳統戲劇的藝術思想有很大區別,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傳統戲曲當中演員具有較大的自主權。因此,在傳統戲劇表演當中很難看到導演藝術。隴劇則不同,隴劇從本質上講是在皮影人表演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多數情況下,隴劇不會受到傳統表演程式的約束,在隴劇產生初期,隴劇當中便建立了導演制。通俗來講,隴劇的表演是離不開導演的,只有在導演的指導下,隴劇才能完成相應的表演和排練。事實上,導演制的出現也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隴劇藝術的發展,同時刻畫了鮮明的人物特色。
二、隴劇的發展優化路徑
(一)重視隴劇相關信息的收集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隴劇的劇目受到了嚴重的破壞,這直接導致了大量隴劇劇目的丟失,也導致了隴劇相關資料的遺失。為了改變這一現象,為隴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奠定基礎,必須收集和整理隴劇相關的資料信息。只有這樣,隴劇在未來才能得到有效發展。
首先,政府部門要出臺相關激勵政策,激發廣大藝術工作者搜集隴劇相關資料信息的熱情,盡可能避免隴劇相關資料信息遺失現象的再次出現。其次,在整理隴劇相關資料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還應當重視資料收集形式的創新。例如,工作人員可以通過訪問民間藝人的方式搜集和隴劇相關的資料,不僅如此,工作人員還可以積極與當地百姓溝通交流,在與百姓的交談中掌握部分隴劇相關的資料信息,在此之后,通過合理的方式進行整理和復原。再次,相關部門還可以推動隴劇相關研究課題的建設,積極組織民間藝術工作者和隴劇演員參與課題,通過研究探討的方式開展隴劇研究。通過這種方式,有效推動隴劇相關研究平臺的建設,從而為未來隴劇的表演和創作奠定堅實基礎。當然,要想從根本上推動隴劇的發展,廣大隴劇創作者需要以甘肅地區的民俗文化為基礎積極開展隴劇創作。只有這樣,隴劇才能得到有效發展。
(二)培養優秀的隴劇專業人才
缺乏專業人才是現階段隴劇藝術無法得到有效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與此同時,專業人才的缺失也是導致隴劇缺乏創新活力的重要原因。針對這一現象,要想有效促進隴劇的創新發展,需要積極培養優秀的隴劇專業人才,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隴劇藝術的發展質量。
為了培養高質量的隴劇人才,各大藝術院校要發揮表率作用。藝術院校要重視對隴劇教師的教育培訓,通過大量教育培訓培養具有高水平職業素養的教師隊伍,進而推動隴劇的傳播和發展。甘肅省藝術院校應當起帶頭作用,藝術院校可以通過設置隴劇專業的方式加強隴劇專業人才的培養。當然,為了提升藝術院校隴劇專業的教學質量,藝術院校應當重視推動隴劇相關課程的完善,并聘請專業隴劇藝術家為教師提供教學指導。不僅如此,各大藝術院校應當重視對學生的綜合教育,通過新穎的教學方法提升隴劇教學的質量,激發學生了解隴劇的熱情,進而調動學生傳承隴劇的積極性。相關部門還應當重視對隴劇演員的教育培訓,通過特定的方式提升隴劇演員的專業素養,使其掌握豐富的隴劇演唱方法和表演技巧,推動隴劇表演質量的提升。
(三)推動隴劇宣傳方法的創新
在過去,隴劇藝術缺乏科學合理的宣傳方法,因而沒有得到有效的傳播。不僅如此,過去隴劇的宣傳范圍非常小。在調查研究中筆者發現,現階段隴劇僅僅在隴東地區得到了廣泛宣傳,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便是隴劇的音樂色彩過于狹窄。
針對這一現象,在宣傳發展隴劇藝術時,相關工作人員不僅要保持隴劇藝術的特色,還應當優化和調整隴劇中的語言藝術,讓更多觀眾喜歡上隴劇,促進隴劇的廣泛宣傳。隴劇宣傳人員在隴劇宣傳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注重隴劇宣傳方法的創新,借助新媒體開展隴劇的宣傳,另一方面應當注重隴劇宣傳形式的創新,開展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隴劇藝術宣傳活動,從而提升隴劇藝術的影響力。
(四)打造隴劇品牌,擴大隴劇影響力
如今,部分人忽視了我國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這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我國民族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因此解決這一問題是非常迫切的。
為了激發人民群眾傳承隴劇藝術的熱情,相關人員要大力推動隴劇品牌的建設,打造隴劇文化,有效提升隴劇文化影響力。與此同時,藝術工作者應當積極轉變傳統的隴劇創作思路,借助甘肅獨特的文化打造隴劇品牌,提升隴劇的影響力。在工作過程中,藝術工作者應當努力創作高質量的隴劇劇目,有效推動隴劇藝術總體品質的提升,進而促進隴劇的傳承和發展。
三、結語
隴劇藝術是我國民族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其在推動民族文化傳承發展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進入新時代以來,新的文化形式層出不窮,而部分民族文化未能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隴劇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也一定程度受到影響。鑒于此,應當重新審視隴劇藝術的重要性,積極挖掘隴劇藝術中的民族文化,并做好隴劇藝術的傳承工作,這樣才能有效促進隴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慶陽市隴劇研究所)
作者簡介:海龍(1981—),男,陜西麟游人,本科,三級演員,研究方向為戲曲藝術、隴劇、秦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