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力
維持性血液透析(MHD)為慢性腎病病人主要的治療方式之一,通過血液透析能排出病人體內代謝產物與毒素等,從而改善其臨床癥狀,延長病人生存時間[1-2]。但隨著MHD時間的延長,機體血漿中蛋白質不斷流失,促使病人出現營養不良[3]。此外,長期接受MHD的病人會出現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進而誘發高磷血癥,影響疾病治療效果[4]。因此,加強MHD伴有高磷血癥病人的飲食教育尤為重要。常規干預主要是由責任護士對病人進行飲食指導,但責任護士對疾病相關飲食教育知識的了解不夠全面,專業水平不高,病人依從性差,難以有效控制病人磷的攝入[5]。為了更好地對MHD伴有高磷血癥病人進行飲食指導,本研究將醫護-營養師相結合的飲食教育綜合管理團隊應用于此類病人中,并與常規干預作比較,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6月—2021年5月收治的MHD伴有高磷血癥病人102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1例。對照組男30例,女21例;年齡18~68(45.38±7.69)歲;透析時間7~68(36.47±10.73)個月。觀察組男31例,女20例;年齡18~70(45.63±7.52)歲;透析時間7~69(36.51±10.48)個月。納入標準:具備正常交流、理解能力;行MHD治療3個月及以上;透析次數每2周≥5次;病人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MHD不規律;難以耐受4 h透析治療;預計生存時間在6個月內;存在精神障礙;短期內出現心力衰竭、惡性腫瘤或嚴重肝膽疾?。婚L時間臥床;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兩組病人年齡、透析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內容為責任護士給予病人發放MHD飲食教育宣傳手冊,向其介紹透析期間的飲食結構,并向病人介紹合理飲食的重要性;規定每日磷攝入量為800~1 000 mg,叮囑病人嚴禁食用堅果類、干豆類等高磷食物;引導病人多食用膳食纖維、易于消化的食物;注意每日的飲水量,當病人尿量<50 mL/h,飲水量為前1 d尿量+500 mL;每周定時組織病人開展1次集中健康教育,向其講解疾病相關知識。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醫護-營養師相結合的飲食教育綜合管理團隊干預。①成立綜合管理團隊:團隊成員由1名主治醫生、3名主管護師、3名營養師組成。團隊成員結合病人營養狀況、飲食習慣、飲食結構等為其制訂個性化飲食干預方案。②飲食教育:團隊成員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以往病例等設計飲食營養知識調查問卷、高磷血癥相關知識調查問卷等;在透析前分發給病人,讓病人在現場自主填寫,填寫完好當場回收。團隊成員按照問卷填寫情況,了解病人對營養知識、高磷血癥知識的掌握程度,透析結束后對病人進行針對性健康教育。團隊成員共同設計《MHD飲食營養管理手冊》與《高磷血癥防治指南》,讓病人在治療間隙閱讀;手冊內容包含常見食物的營養成分、日常飲食正確搭配方式等;指南內容包含高磷血癥對機體的影響、常見高磷食物等。③食物營養成分表:在病人首次透析結束后,營養師將中國食物成分表分發給病人,引導其根據食物成分表合理搭配日常飲食,并建議病人選擇低磷、高蛋白食物。④飲食日記:團隊成員引導病人每日定時填寫飲食日記,內容包括日期、日需能量、飲食與用量等。責任護士每日監督病人填寫,并教會病人及其家屬食物熱量換算方法,使其能夠正確計算出病人每日所需熱量。以病人及其家屬為主導,每日進食后結合飲食日記中的食物、血紅蛋白與鈣磷平衡的關系,為病人尋找最適合的飲食方案。叮囑病人在下次透析時將飲食日記帶回醫院,團隊成員根據飲食日記找出不足,并提出建議。
1.3 觀察指標 ①采用我院自制的高磷血癥病人健康信念問卷對病人低磷飲食健康信念水平進行評價[6]。問卷包含5個維度,即感知的疾病易感性、感知的疾病嚴重性、感知的疾病行為益處、感知的疾病行為障礙、自我效能,每個維度均采用百分制。評分越高說明低磷飲食健康信念越強。②采用主觀綜合性營養評估對病人營養狀態進行評估[7]。營養良好指病人血紅蛋白(Hb)為111~160 g/L,白蛋白為25.0~30.0 g/L,體重為正常值的80%~90%;中度營養不良指病人Hb為90~110 g/L,白蛋白為20.0~24.9 g/L,體重為正常值的60%~79%;重度營養不良指病人Hb低于90 g/L,白蛋白低于20.0 g/L,體重低于正常值的60%。③血磷水平評價指標包括血鈣、血磷、鈣磷乘積水平,觀察并記錄上述指標變化情況。④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評定量表簡表(WHOQOL-BREF)對病人生活質量進行評估[8]。量表共有26個條目,納入量表計分的共有24個條目,分屬4個領域,即生理領域(7個條目)、心理領域(6個條目)、社會關系領域(3個條目)與環境領域(8個條目),以1~5分評分,總分為24~120分。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表1 兩組病人低磷飲食健康信念評分比較 單位:分

表2 兩組病人營養狀態比較 單位:例(%)

表3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血磷水平比較

表4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單位:分
有研究表明,MHD病人營養不良、高磷血癥等癥狀是提高死亡率的危險因素[9]。因此,需給予MHD伴有高磷血癥病人有效的飲食干預,在嚴格控制磷攝入的同時改善其營養狀態,避免營養不良的發生[10]。傳統的飲食干預以責任護士的“口頭教育”為主,難以使病人主動接受,病人依從性低,未能有效提高其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水平[11]。引入醫護-營養師相結合的飲食教育綜合管理團隊干預,能夠及時追蹤病人的飲食情況,為其找出不足并提供應對措施,再加上醫護人員、營養師的結合能夠給予病人更專業、更全面、更具針對性的干預,進而逐步改善病人的營養狀況,降低血磷水平[12-13]。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干預后低磷飲食健康信念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醫護-營養師相結合的飲食教育綜合管理團隊可增強病人低磷飲食健康信念,原因為在干預過程中,醫護人員能夠定時給予病人健康教育,并通過了解病人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給予其針對性指導,逐步提高其對相關知識的認知水平,促使其認識到低磷飲食對疾病治療的重要性,促使其積極轉變不健康行為,樹立并強化其低磷飲食健康信念[14-1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干預后營養狀態優于對照組(P<0.05)。表示醫護-營養師相結合的飲食教育綜合管理團隊可改善病人營養狀態,原因為該管理團隊的引入能夠及時追蹤并反饋病人的飲食情況,及時指出病人存在的問題,而營養師還能夠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給予其個性化指導,叮囑病人堅持填寫飲食日記,以便醫護人員了解其飲食情況,及時糾正病人的錯誤行為,促進其營養狀態的改善[16-1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干預后血磷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醫護-營養師相結合的飲食教育綜合管理團隊可降低病人血磷水平,原因為在干預時,通過給予病人發放《高磷血癥防治指南》等資料,使其能夠更好地了解相關知識,每日進食時正確選擇食物,在控制磷攝入的同時滿足機體對蛋白質的需求,進而逐漸降低病人的血磷水平[1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干預后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醫護-營養師相結合的飲食教育綜合管理團隊可提高病人生活質量,原因為該干預模式更加注重團隊合作、追蹤以及信息反饋等,由營養師對病人飲食情況進行分析并指出不足,再由團隊成員共同將問題反饋至病人及其家屬,加強健康教育,并給予病人個性化飲食干預,避免營養不良事件的發生,同時還能夠明顯降低病人血磷水平,提高病人生活質量[19-20]。
綜上所述,在MHD伴有高磷血癥病人的干預中引入醫護-營養師相結合的飲食教育綜合管理團隊,可增強病人低磷飲食健康信念,逐漸改善病人營養狀態,同時降低其血磷水平,促進病人生活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