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婷,黃亞文,張盼盼,郭 潔
兒科重癥監護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是收治急危重癥患兒的特殊場所,由于PICU患兒病情危重,需要護士24 h持續監護及護理,對護士護理技能及危急狀況應對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對PICU護士開展能力培訓十分必要[1]。但目前傳統的培訓方式側重于PICU護士操作技能和理論知識講解,缺少理論和實踐的相互融合與銜接,導致PICU護士雖然在專業能力方面尚可,卻不具備良好的反思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2]。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通過讓護士參與病例討論及分析,從而提高護士自主學習能力[3]。金字塔教學法是由美國醫學教育學家Miller提出,該方法主張培養臨床實踐能力應該從專業理論知識記憶(knows)、專業理論知識理解及應用(knows how)、專業操作演練(shows how)、實際處理問題(does)4個方面出發,該教學模式的特點是注重理論與實踐的交互,從而提高臨床醫學培訓及護理培訓的質量[4-5]。現階段國內關于PBL結合Miller金字塔教學模型在PICU規范化培訓護士崗位培訓中的應用報道較少,因此本研究將探討PBL結合Miller金字塔教學模型對PICU規范化培訓護士培訓質量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21年7月—2021年12月選取在本院PICU接受規范化培訓的44名護士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取得護士執業證書;②接受規范化培訓,從事PICU護理工作≤3年;③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并愿意積極配合。排除標準:①外出進修護士;②處于實習期護士;③由于各種原因休假的護士。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護士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2人,觀察組男2人,女20人;年齡24~48(32.22±3.78)歲;PICU工作年限1~3(1.23±0.26)年;學歷:???1人,本科10人,碩士1人。對照組男3人,女19人;年齡23~49(31.98±3.68)歲;PICU工作年限1~3(1.39±0.63)年;學歷:專科10人,本科10人,碩士2人。兩組護士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培訓,由1名資深PICU護士擔任培訓老師(具備≥15年的主管護師資格)對入組護士進行培訓。培訓時間定在周五上班時間前1 h,持續45~60 min。培訓內容以理論知識為主,包括PICU護理特點、相關儀器操作規范、突發事件處理、差錯事件原因分析等。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PBL聯合金字塔教學。
1.2.2.1 組建培訓小組 2名護士長擔任培訓組組長,負責教學總指揮工作。1名資深護師擔任培訓老師(具備≥10年的主管護師資格),培訓老師須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專業的PICU操作技能,同時還須具備豐富的應急事件處理經驗和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
1.2.2.2 制定PBL聯合金字塔教學方案 具體內容見表1。

表1 PBL聯合金字塔教學方案
1.2.2.3 實施培訓方案 按照教學方案開展護理能力培訓。①基礎內容:非計劃拔管事件預防方法和處理措施、PICU物品清點的誤差與預防、負壓吸引裝置故障風險以及處理方法、手術過程中相關儀器故障的應急處理措施等。②病人方面:病人術中躁動的預防與應對、墜床的預防與應對、藥物不良反應處理、手術應激反應處理、輸血不良反應處理、術中大出血處理、休克急救措施、心搏驟停急救措施等。③醫護人員方面:針刺傷處理、術中停電停水應急處理。④強化記憶:為了讓護士在面對各種問題時能夠快速、熟練地做出反應,必須強化護士對基礎知識及應急處理操作的記憶。培訓教師帶領護士一起回顧培訓內容,用真實案例分析差錯事件發生的原因、處理原則、規范性操作過程及處理結果,進行總結與分析。完成分析后開展分組討論,小組成員可將自己不理解的內容做出提問,其他成員共同討論、分析以及解答問題,這個過程中充分調動護士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對知識點的思考與記憶。指導PICU護士按急救程序采取應急措施:對病人病情進行評估、對病人出入量進行記錄與評估、準備手術器械、準備急救藥品等,最后PICU護士須對本次培訓和實踐中事件的發生、處理、預防和搶救過程進行總結,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這個過程有助于培養護士的獨立和反思能力,使其在應對應急事件時能做出更準確的處理。⑤提升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護士全面掌握了理論知識后,邀請科室麻醉醫生、手術操作醫生共同參與模擬實踐的環節,安排護士扮演各個角色,完成醫、護、工協調配合工作,對應急事件進行判斷與處理,提高實踐能力。
1.3 觀察指標 兩組培訓時間均為6個月,培訓結束后由2名具備10年以上帶教經驗的老師對兩組護士培訓教學效果、護士綜合護理技能等指標進行考核及評價。①培訓教學效果:由教學小組統一出題,考核內容包括理論知識(均為客觀題)0~40分、病例分析(0~30分)、操作技能(0~30分)。②綜合護理技能:采用自行設計的“護士綜合護理技能調查問卷”進行評價,問卷包括自主學習能力、基礎護理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醫患溝通能力、突發事件應對能力5個維度,共25個條目,每個條目賦值1~4分,總評分為所有條目相加(25~100分),評分越高說明護士綜合護理技能水平越高,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12~0.869,信度系數為0.822~0.877,提示量表信效度良好。③培訓滿意度:采用自擬的“臨床護士培訓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評價,問卷包括課堂氛圍、授課內容、授課方式、學習主動性、解決問題能力培養、思維能力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培養7個方面,每個方面包括滿意、一般和不滿意3個選項,護士根據自身感受選擇合適選項。


表2 兩組護士培訓教學效果比較 單位:分

表3 兩組護士培訓前后綜合護理技能評分比較 單位:分

表4 兩組護士培訓滿意度比較 單位:人(%)
3.1 PBL結合Miller金字塔教學可提高PICU護士培訓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士理論知識、病例分析及操作技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PBL結合Miller金字塔教學較傳統教學法更能提高PICU護士專業知識水平及護理技能。傳統教學法以“填鴨式”教學為主,帶教老師通過演示文稿(PPT)授課,護士以聽講為主,教學方式單一,課堂氛圍欠佳,導致護士知識掌握不夠全面[6]。PBL教學以護士為主體,以問題為基礎,通過激發規范化培訓護士學習熱情,從而調動規范化培訓護士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7]。Miller金字塔教學模型將培訓劃分為4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培訓目標各不相同,規范化培訓護士只需要在相應的階段內完成相應的目標即可,這讓各個階段內的培訓內容更加具體和規范[8]。授課結束后,教師帶領護士梳理培訓要點,強化了他們對培訓知識的記憶[9]。引導護士進行分組,開展角色模擬演練,實現了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的有效融合,加深了護士對PICU護理知識的理解,在PBL基礎上結合Miller金字塔教學模型可起到協同作用,從而更好地提高規范化培訓護士學習主動性,使其考核成績隨之提高[10-12]。
3.2 PBL結合Miller金字塔教學可提高PICU護士綜合護理能力 護士綜合護理能力是指護士在臨床工作中需具備的護理技能及溝通協調等能力,護士綜合護理能力水平越高越有助于其更好地應對護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13]。PICU是救治急危重癥患兒的場所,對護士綜合護理技能要求較高。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護士培訓前綜合護理能力均處于較低水平,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PICU護士綜合護理能力水平偏低,還需進一步提高。觀察組護士培訓后綜合護理技能總評分及相關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PBL結合Miller金字塔教學可提高PICU護士綜合護理能力。分析可能由于PBL能讓規范化培訓護士主動學習,積極討論實踐中學到的知識,使護士能更好地掌握實踐技能[14]。Miller金字塔教學模型下,護士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并按照循證醫學理論結合本院實際情況制訂PICU護理培訓方案,這確保了培訓內容與本院工作的匹配度[15]。情景模擬等環節可讓規范化培訓護士在工作經驗匱乏的情況下體驗更真實的護理場景,了解PICU護理中常見的臨床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兩者聯合應用教學能有效提高PICU護士的綜合護理能力[16]。
3.3 PBI結合Miller金字塔教學可提高PICU護士培訓滿意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士對培訓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PBL可充分調動規范化培訓護士學習主動性及積極性,提高護士團隊合作及自主學習能力,使護士能更好地掌握PICU護理知識及操作技能[17-18]。另外,Miller金字塔教學模式下教師開展了多種多樣的培訓活動,如用視頻的方式開展理論知識講授,用模擬訓練的形式開展實踐操作教學,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調動護士的學習熱情,獲得了更加理想的培訓效果,護士對培訓的滿意度也得到提升[19-20]。
PBL聯合金字塔教學具有專業性強、培訓效果突出等優點,能充分調動護士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有效提升PICU規范化培訓護士培訓教學質量,進而提高護士綜合護理技能及對培訓的滿意度。但本研究為非多中心研究,且入組護士例數較少,導致研究結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在日后研究中需擴大樣本量進行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