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彬,孫文博
隨著環保形勢的日益嚴峻,NOX排放成為水泥行業重點管控指標之一。新型干法水泥窯因燒結溫度高、過剩空氣量大,使其NOX排放濃度高且排放量大,脫硝工作面臨著艱巨的挑戰。目前,水泥廠大多采用選擇性非催化還原(SNCR)技術控制水泥窯爐NOX的排放,但SNCR 技術脫氮效率低,日常運行費用高,給企業增加了較重的經濟負擔。
我公司5 000t/d水泥熟料生產線采用SNCR技術脫硝。在正常生產情況下,水泥窯煙氣NOX排放要求<100mg/Nm3(10%O2)時,氨水(濃度20%)用量約8.3kg/t.cl,熟料生產成本較高,氨逃逸對環境造成污染。在水泥窯脫硝過程中,氨水中的大部分水分被窯尾廢氣蒸發,會產生一定的蒸發熱,使得煤耗增加;同時,水分隨高溫氣流在熱工設備中流動,會造成高溫風機、窯尾排風機設備本體及其管道的腐蝕,以及袋收塵器的收塵袋結露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會嚴重影響熟料的正常生產,造成臨時停窯停產,還會增加日常維護和停窯檢修工作的時長與人工成本。
為消除脫硝不利造成的不良影響,我公司決定采用低氨分級燃燒技術,利用生產線的例行停窯檢修時間對脫硝系統進行技術改造。改造以SNCR脫硝技術為基礎,利用煤粉所帶水分與煤粉氣化所產生的水煤氣、燃煤產生的CHi、CO、生料粉等還原物質,與煙氣中的NOX反應,降低NOX的濃度,從而減少SNCR脫硝時的氨水用量。技改后,該生產線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滿足了NOX排放要求,同時由于氨水用量的降低,減少了熱耗,減弱了NOX對后續余熱發電、生料制備、廢氣處理等系統的設備腐蝕,降低了收塵器糊袋概率,也減少了氨逃逸,提高了生產線的產能利用率。
水泥生產排放的氮氧化物(NOx)主要為NO和少量的NO2,其中NO 占95%以上。水泥窯煙氣脫硝是通過向分解爐內噴入大量還原劑NH3·H2O,以實現環保達標。水泥窯氮氧化物的形成機理如下:
(1)熱力型NOX的形成。熱力型NOX是空氣中的N2在高溫下氧化而產生的NOX。熱力型NOX的產生量主要取決于反應溫度,反應溫度達1 300℃以上時,NOX隨著溫度的不斷升高而成倍數大量生成。化學反應方程式如下:

(2)燃料型NOX的形成。燃料型NOX是燃料中的含氮化合物在燃燒過程中熱分解且氧化而生成的NOX。
(3)快速型NOX的形成。快速型NOX是空氣中的N2與燃料中的碳氫基團(CH、CH2等)在反應區附近快速生成的NOX,其生成量較少,一般占NOX總量的5%以下。
煤粉在貧氧高溫環境下產生CO,煤粉中<2%的水分在高溫下產生水煤氣,通過優化分解爐煤粉燃燒系統、三次風管、C4 下料管等,在分解爐錐體部位建立還原劑產生區、NOX還原區。
(1)還原劑產生區工作原理
煤粉利用無焰燃燒器均勻噴至貧氧燃燒區內,煤粉在高溫貧氧條件下,產生CO 還原劑,煤粉中<2%的水分在高溫無氧條件下與碳反應生成CO、H2還原劑,煤揮發分在高溫下析出CH4、HCN 等還原劑。化學反應方程式如下:

揮發分析出CH4、HCN。
(2)NOx還原區工作原理
在熱生料調節溫度及催化作用下,窯尾煙氣中的 NOx 在還原區內與 CO、H2、CH4、HCN 等還原劑發生反應,將NOX還原成無污染的惰性氣體N2。此外,少量的碳在缺氧條件下將NO 還原成N2,并且抑制自身燃料型NOx 的產生。其化學反應方程式如下:

一般情況下,NOX的還原時間為0.6s~0.8s。
改造后的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改造后的工藝流程
將4 支新貧氧燃燒器安裝在分解爐錐體底部膨脹節以上合適位置,煤粉經分煤器、輸煤管道進入改造后的4支新貧氧燃燒器,噴入分解爐中。改造后的窯尾煤管安裝位置如圖2所示,具體改造方案如下:

圖2 改造后窯尾煤管安裝位置
(1)拆除原有輸煤管道及分煤器,更換新的輸煤管道和分煤器,連接4支新貧氧燃燒器。
(2)在原主煤管合適位置安裝分煤器。新改管道按照使用要求和現場位置情況,在原分煤器位置安裝3個一分為二的分煤器,在合適位置制作分煤器閘閥操作平臺護欄。改造后的4 根輸煤管將煤粉均勻輸送至4支新貧氧燃燒器。
(3)將4支新貧氧燃燒器安裝于分解爐錐體底部膨脹節以上合適位置,并在同一水平面內360°均布。煤粉經燃燒器噴嘴高速進入還原區內并充分分散,在爐內形成徑向擴散,在此形成的缺氧環境中燃燒產生還原物質,還原窯尾煙氣中大量的NOX,脫硝效果良好。
為了使低氧還原區具有充足的反應空間,對分解爐三次風管進行上移改造,具體改造方案為:
在原三次風管進口上部、分解爐直筒部位合適位置開孔,把進入分解爐的三次風管上移,使其均勻抬高合適的高度;將三次風管與分解爐上新開的開口對接;封閉原分解爐上三次風進口,形成新的三次風通道;優化三次風管進入分解爐部分,使三次風平滑切入分解爐內。
C4 下料管中的生料,通過分料閥進入分解爐的不同位置,可以達到調節分解爐錐體溫度,防止高溫結皮現象的產生。同時,部分物料進入改造的低氧還原區后,可以利用生料中氧化鈣等堿金屬氧化物對煤焦及煤粉的催化作用,還原窯爐內生成的NOX。揮發分含量越高的煤,生料對還原NOX的催化作用越強。根據原系統的運行狀況,對原C4 下料管下料位置進行改造,具體改造方案為:
隨三次風進口位置的變化,調整三次風管上部的C4 撒料盒安裝位置,將另外兩個撒料盒中的一個上提至合適的位置,將另一個撒料盒安裝在分解爐直筒的底部。撒料盒全部更換為可在線控制閥板角度的可調式撒料盒。改造后三次風管、C4 下料管安裝位置如圖3所示。

圖3 改造后三次風管、C4下料管安裝位置
可調式撒料盒可以在線調整揚料板,使物料分散更均勻,反應更充分,增強了氮氧化物與還原劑的反應效果,降低了系統塌料風險。可調式撒料盒如圖4所示。

圖4 可調式撒料盒示意圖
在C5 旋風筒合適部位共安裝12 支脫硝噴槍,將氨水及霧化所需要的壓縮空氣從原脫硝系統控制柜內引出,控制系統保持不變。脫硝噴槍安裝位置如圖5所示。

圖5 脫硝噴槍安裝位置
(1)對水泥窯系統采取精細化操作,優化回轉窯系統熱工制度,保持適宜煅燒溫度,確保生料、燃料喂料量均勻穩定。
(2)嚴格控制系統用風,在不影響熟料質量的前提下,盡量降低空氣過剩系數,將空氣過剩系數控制在1.05 以內。確保窯尾煙室O2含量≤3%,但也要保證窯頭煤粉完全燃燒,窯內不能出現還原氣氛,否則易形成黃心料。如果窯尾煙室氧含量偏高,可以適當抬高三次風閘板,保證窯尾煙室氧含量在合理范圍內,否則還原區形成不好,氨水的消耗量會增加。
(3)燒成帶溫度過高對減少熱力型NOx 不利,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可以通過調整配料、添加外加劑等方法合理控制燒成溫度,減少窯內熱力型NOX的形成。
(4)對全系統進行密封堵漏,防止漏風,避免噴入的煤粉在過氧條件下燃燒,出現高溫結皮,進而影響脫硝效率及系統燃燒的正常運行。
(5)進一步調整噴煤量、C4分料量及三次風用量,找出三者之間的最佳匹配量。我公司實踐表明,分解爐出口溫度不宜過高,不然會造成窯尾頻繁結皮。改造后,我公司確定的最佳控制參數為:分解爐出口溫度在860℃~870℃,窯頭煤與窯尾煤的比例在4.2:5.8~4.5:5.5,C4 下料管中生料100%經上提之后再下料,三次風閘板開度45%。
(1)改造后,在正常生產情況下,水泥窯煙氣NOX排放要求<100mg/Nm3時,氨水(濃度20%)用量約4.1kg/t.cl,氨水用量較技改前節省50%以上,節氨效果顯著。
(2)改造前,生產線氨逃逸濃度平均值為1.71mg/Nm3,≯8mg/Nm3合格率93.42%;改造后,生產線氨逃逸濃度平均值為0.27mg/Nm3,≯8mg/Nm3合格率100%。
(3)改造后,運行參數更加優化,系統運行期內,產品質量穩定性提升,對原SNCR 脫硝噴氨系統及生產線運行無負面影響。
(4)改造前,熟料游離氧化鈣合格率86.2%(游離氧化鈣控制指標≤1.5%),3d 抗壓強度29.3MPa,28d 抗壓強度57.4MPa,窯產量232.2t/h。改造后,熟料游離鈣合格率85.6%(游離氧化鈣控制指標≤1.5%),3d 抗 壓 強 度 28.9MPa,28d 抗 壓 強 度57.2MPa,窯產量231.7t/h。改造前后上述指標變化不大,改造對窯系統產質量基本無影響。
(5)本次技術改造無二次污染,沒有污染物或副產物生成。
在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改造中,采取以增加分解爐還原區、延長還原反應時間為主,以分散物料、提高反應效率為輔的思路,改造過程簡單,后期運行費用低。生產實踐顯示,分級燃燒低氨脫硝技術可還原窯內產生的熱力型NOX,抑制燃料型NOX的生成,可從源頭有效降低NOX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