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英語+才藝”校本課程在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英語思維、提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等方面的重要意義,并以“英語+才藝”美唱趣演分級課程為例,闡述英文歌曲歌謠主題教學“456”教學模式的操作策略,即英文歌曲歌謠教學的四個原則、五種方法、六個步驟。
【關鍵詞】美唱趣演 英文歌曲歌謠 主題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01-0049-03
英文歌曲歌謠旋律歡快流暢、歌詞優美、簡單易記,能夠快速引發人們的情感共鳴。小學生喜愛表演、樂于演唱、善于模仿,學習英文歌曲歌謠往往比學習用英語說上一段話更容易。基于英文歌曲歌謠好聽、隨性、率真的特點,教師可以在小學階段適當地開展英文歌曲歌謠主題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用英語聽說唱演的能力。
一、英文歌曲歌謠教學目標及意義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語言技能一級目標中要求學生“能學唱英語歌曲和歌謠15首左右”,在語言技能二級目標中要求學生“能學唱簡單的英語歌曲和歌謠30首左右(含一級要求)”。外研版小學英語教材“為學生提供多種資源,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新外研版小學英語教材還安排了大量的表演、游戲、歌曲、歌謠、詩歌等學習素材,為教師整合資源實施英文歌曲歌謠主題教學奠定基礎。
“美唱趣演”是一種分級課程,歸屬“英語+才藝”系列校本課程,以主題教學的形式教學生演唱英文歌曲歌謠。“美唱趣演”旨在培養學生演唱英文歌曲歌謠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提高學生英語語感和口語表達能力,發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課程蘊含的育人元素,為學生提供英語說唱的機會和展示的平臺,提高學生運用英語表達情感的膽量,使學生大膽開口演唱英文歌曲歌謠,發展才藝特長。
在英文歌曲歌謠主題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456”模式實施教學。所謂“456”模式,指的是4個教學原則,5種教學方法,6個課程實施步驟。
二、英文歌曲歌謠教學的四個原則
(一)興趣性原則
對于小學生而言,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并維持學習熱情,是學好英語的前提。小學生喜愛朗朗上口、韻律優美的歌曲歌謠,聽到熟悉的歌曲或者韻律節奏歡快的音樂便會手舞足蹈。因此,教師在選擇英文歌曲歌謠時,需要考慮學生的年齡、所處的學段和已有認知水平,盡可能選擇節奏感強、韻律優美而歡快的歌曲歌謠作為教學內容。
(二)理解性原則
在英文歌曲歌謠主題教學中,如果學生只會演唱英文歌曲歌謠,而不能理解英文歌曲歌謠蘊含的意義和所要表達的情感,那么對英文歌曲歌謠的記憶就不會持久。所以,教師在選擇、改編或創作英文歌曲歌謠時,需要把握歌曲歌謠的難易程度,一首歌曲中不宜出現過多的英語詞匯,也不能出現過長的英文句子,應當盡可能地使用短句或簡單的詞匯,確保學生能夠感知英文歌曲歌謠的內容和蘊含的情感。
(三)變化性原則
在小學低年級實施英文歌曲歌謠主題教學,如果教師選擇的歌曲歌謠過于簡單或過于復雜,采用的教學手段過于單一,就容易使學生出現動口不動腦的現象,從而喪失學習英文歌曲歌謠的興趣,有違我們的教學初衷。因此,教師要善于選擇合適的英文歌曲歌謠,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樂于參與英文歌曲歌謠的學習,適當滿足學生的表演欲,為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和舞臺。
(四)漸進性原則
在英文歌曲歌謠教學中,教師要遵循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原則,選擇適合學生演唱、易于學生掌握的英文歌曲歌謠,如小學低年級學習簡單易懂、朗朗上口的英文歌曲歌謠,中年級學習具有一定語法結構、詞匯稍有難度的英文歌曲歌謠,高年級學習具有一定文化內涵的英文歌曲歌謠,使教學呈現階梯狀,讓學生認為學習英文歌曲歌謠并不難,從而消除畏難情緒。
三、英文歌曲歌謠教學的六個步驟
“美唱趣演”分級課程歸屬于選修課課程板塊,總共有10節課,每節課30分鐘。學生學習英文歌曲歌謠,能夠提高英語聽說能力,體會歌曲歌謠的旋律美,提高審美能力。
“美唱趣演”分級課程用的是校本教材Happy Song(A版),采用“456”教學模式,將線上自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線上自學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線下教學以教師授課為主。下面,筆者以校本教材Happy Song(A版)中的Lesson2 Good morning一課為例說明具體的教學過程。
課前,學生通過線上自學,練習聽和唱。學生在第一課時已經學習了“Good morning”這個句型,能夠快速跟唱,熟悉簡單的新詞匯“bird,bee,tree,sky”。但是,學生未能完全掌握單詞和句子的意義,無法完整地唱出最后一句“Good morning to all the people I see!”,原因是句子中的詞匯較多,句子過長,而“all the people”的含義比較難理解。因此,在線下授課時,教師需要重點教學新出現的詞匯和句子。
第一步,熱身活動。教師根據學習內容,播放影音視頻,創設情境,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請學生上臺,根據影音視頻內容嘗試演唱。
第二步,呈現歌詞。在這個環節,教師遵循“興趣性原則”和“變化性原則”,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水平,利用課件呈現歌詞:
Good morning,birds.
Good morning,bees.
Good morning,sky.
Good morning,trees.
Good morning to you.
Good morning to me.
Good morning to all the people I see!
接著出示圖片和單詞卡片,教學單詞“bird,bee,sky,tree”,給學生講解單詞的意義,讓學生在聆聽歌曲中了解歌曲的結構、長度和形式等。
第三步,教學新知。學生在學唱歌曲之前,需要先熟悉單詞,理解單詞的含義。教師可以利用肢體動作傳達歌曲所要傳達的意義和情感,促進學生對歌詞意義的理解。在處理長句、難句時,教師可以將句子進行拆分,讓學生逐詞逐句進行跟讀,如,先讀“all the people”,再讀“I see”,接著讀“all the people I see”,最后讀整個句子“Good morning to all the people I see!”。學生跟讀歌詞,重復兩三遍之后,再分小組念歌詞,直至熟練。
第四步,教唱歌曲。教師播放視頻、音頻,采用聲頻學唱法,指導學生跟著旋律學唱歌曲,或者逐句跟唱。教師鼓勵學生嘗試加上肢體動作演唱歌曲,加深對歌曲的記憶。
第五步,操練與鞏固。教師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歌曲演唱活動,如男女分開演唱、小組演唱、大組合唱等,指導學生反復吟唱歌曲,同時為學生搭建演唱的舞臺,讓學生在演唱或表演中體會英文歌曲歌謠的節奏、韻律,發展英語語言能力。為鼓勵學生大膽演唱、敢于表演,教師還可以設計一個“小小演唱家”評選活動,實現“以評促學”的目的。
第六步,拓展和運用。學生學會演唱英文歌曲歌謠之后,為了更好地掌握歌曲的旋律,教師可以開展歌曲改編、創編等活動,鼓勵學生挖掘歌曲的內涵。如,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歌詞替換游戲,利用句型“Good morning? ? ?.”和“Good morning to? ? ?.”開展填詞游戲。學生經過交流討論后,完全能夠完成填詞任務,以下是學生填寫的歌詞:
Good morning,cats.
Good morning,dogs.
Good morning,clouds.
Good morning,flowers.
Good morning to him.
Good morning to her.
Good morning to all the pupils I see!
學生填完歌詞后,再嘗試演唱。教學英文歌曲歌謠,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英語單詞、句子,還要注重英文歌曲歌謠中蘊含的文化意義和情感。
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和記錄學生學習英文歌曲歌謠的情況,及時進行總結和反思,了解學生的學習體會和想法,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
通過線下授課,學生基本上都能夠演唱歌曲Good morning,理解歌詞的含義,掌握長句的演唱方法,理解歌曲傳達的情感,從而提高了英語聽力水平和口語表達能力,對學習英文歌曲歌謠的興趣越發濃厚,不但積極參加教學活動,課余時間也能夠自覺練習演唱英文歌曲歌謠。總體而言,學生學習英文歌曲歌謠,對于提高英語表達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都具有積極意義。學生在參加美唱趣演分級課程學習的過程中,提高了交際能力、合作能力和才藝表演能力,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四、英文歌曲歌謠教學的五種方法
(一)TPR教學法
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教學法即全身反應教學法,教師發出指令,學生做出相應的肢體動作,體現師生交互。如,歌曲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涉及身體部位的單詞,教師可以把歌曲Let’s do(我們一起做)進行創編,先教學生讀兩遍歌詞,然后讓學生跟著節拍邊做動作邊學唱,如此反復幾次,直至學會為止。接著,教師演唱“Clap your hands(拍拍你的手)”,學生做出“拍拍手”的動作;教師演唱“Touch your head(摸摸你的頭)”,學生做出“摸摸頭”的動作。在歡快的節奏里,靜態的歌詞變得靈動起來。學生借助肢體動作學習演唱,不僅能快速掌握表示身體部位的單詞,還理解了歌詞的意義。
(二)聲頻學唱法
小學英文歌曲歌謠節奏明朗、韻律動聽。聲頻學唱法就是讓學生跟著音頻或視頻朗讀、學唱,具有直觀性、易操作的特點,很容易激發學生演唱的興趣和表演的欲望。以學唱歌曲Ten little India boys(十個印度男孩)為例,教師反復播放歌曲視頻,學生跟著視頻練習演唱,經歷了“傾聽—模仿—跟唱—自己唱—表演”的過程,很容易學會歌曲中的數字單詞。
(三)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較為常見且使用頻率較高的一種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一種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生動畫面,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理解學習內容,使學生的心理機能獲得較為充分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創設情境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學習演唱英文歌曲歌謠。如,教學英文歌曲Bingo時,教師可以利用圖片或多媒體課件創設游戲情境,先讓學生在游戲情境中掌握歌詞,然后學唱歌曲。二是創設模擬情境,請學生扮演歌曲中的角色,通過表情、動作促進學生對歌曲意義和情感的理解。如,學習英文歌曲Old Macdonald Had A Farm時,教師可以創設“農場”情境,由學生扮演老爺爺、小動物等角色,引導學生在演唱過程中加上相應的肢體動作和表情,一邊表演一邊唱歌。
(四)旋律填詞法
旋律填詞法是指教師先確定簡單歡快、旋律優美的曲調,然后請學生填詞,最后一邊唱歌一邊跳舞。旋律填詞教學法是一種綜合運用視、聽、講、做的方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英文歌曲歌謠的演唱,讓學生從多種角度感知和理解歌曲的含義,體會歌曲的情感和意境,快速掌握歌曲中的單詞,從而學會演唱歌曲的教學法。學生非常熟悉的歌曲《兩只老虎》,旋律簡單,節奏歡快,歌詞有趣,學生通過創編填詞,能夠在動口、動手、動腦的綜合性活動中獲得學習英文歌曲歌謠的經驗。
(五)Chant教學法
讓學生在課堂上朗誦英文詩歌,演唱英文歌曲,可以調節課堂學習氛圍,緩解聽課疲勞,激發學生學習英文歌曲歌謠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語音學習在小學階段是一個難點,教師不能深入講解。為此,教師可以把語音教學編成“chant(詠唱)”,重復詠唱的曲調朗朗上口,學生很容易記住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在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反復詠唱節奏感強、調子歡快的英文歌曲歌謠,能夠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英文歌曲歌謠承載著豐富的語言知識、文化內涵與人文精神。英文歌曲歌謠主題教學有利于學生在演唱英文歌曲和表演中領略英語語言的魅力,培養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隨著“英語+”課程群的推廣,“英語+才藝”美唱趣演分級課程主題教學“456”模式基本形成,教師要明確教學方法與課堂教學步驟,努力達成教學目標,實現課程育人,以及“教—育”同步的課程目標。
作者簡介:韋翩翩(1988— ),廣西東蘭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教育和英語教學。
(責編 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