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人們對幼兒教育變得越來越重視?!坝H自然”課程的實施是幼兒教育的重點內容?!坝H自然”課程顧名思義,就是要讓幼兒順其自然地成長,通過合理的引導讓幼兒散發(fā)出自身的生命活力。幼兒園“親自然”課程的實施,不僅能夠充分激發(fā)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還能夠鼓勵幼兒進一步探索自然,發(fā)現(xiàn)自然中的奧妙所在。這對幼兒的成長發(fā)展來說是極具現(xiàn)實意義的?;诖?,文章針對幼兒園“親自然”課程實施的要素展開探討,并闡述了“親自然”課程的具體實施過程與教學經(jīng)驗。
關鍵詞:幼兒園;親自然課程;要素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2)08-0090-02
引? 言
大自然能夠憑借自身的運行法則來撫平幼兒的內心,減少幼兒的焦慮與暴躁,將幼兒的心情變得舒暢,提升幼兒的綜合能力,促進幼兒的成長與發(fā)展[1]。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從目前情況來看,有相當一部分幼兒園不注重“親自然”課程,或者已經(jīng)意識到“親自然”課程的重要性,但由于缺少師資力量、課程內容不合理等狀況,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由此,本文對幼兒園“親自然”課程實施的要素進行了探討。
一、重視幼兒對外部自然環(huán)境的體驗
幼兒“親自然”課程的主要教學場地往往是在幼兒園的教學園區(qū)內,因此,幼兒園實際的自然環(huán)境是決定“親自然”課程開展質量的關鍵因素,也是開展“親自然”課程的一個重要細節(jié),可以說幼兒園的自然環(huán)境是“親自然”教學的基礎[2]。
首先,幼兒園的教學與活動園區(qū)應該做到自然元素豐富。如花草樹木等具有自然元素的植物應該大面積覆蓋,還應該在教室內種植一些具有觀賞性的植物。倘若室外面積不足以支撐大面積的草地覆蓋,那么幼兒園就應該在其他位置,如陽臺、走廊等處開辟自然角,做到草地覆蓋。其次,幼兒園的自然環(huán)境應該做到共享開放,讓幼兒充分親近自然。例如,一些坡度較低的石塊土坡,都應該向幼兒開放,讓幼兒充分體驗自然環(huán)境。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這些自然元素附近應該避免出現(xiàn)圍擋,防止自然體驗流于形式。同時,幼兒園中的自然元素的建設也應該朝著多元化方向發(fā)展。一些基礎自然元素,如砂石、土堆等應該盡可能做到形態(tài)的多元化[3]。對于一些存在生命的自然元素,如花草樹木等,應該盡可能選擇一些沒有特殊氣味且形狀較為安全的。這樣可以防止幼兒出現(xiàn)過敏現(xiàn)象。此外,幼兒園還應該基于季節(jié)更替選擇植物。最后,幼兒教師還可以帶領幼兒開展蔬菜種植趣味活動,讓幼兒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來創(chuàng)造價值。
二、培養(yǎng)具有“親自然”屬性的幼兒教師
“親自然”課程的教學效果與幼兒教師的教學水平息息相關。在“親自然”課程中,教師自身的“親自然”個性也有著關鍵意義。因此,幼兒教師只有具備“親自然”的個性,才能高質量地進行“親自然”課程教學。
“親自然”課程教學,主要是一種自然情感的傳遞,讓自然情感由點及面地從教師自身傳遞到幼兒思想中,讓幼兒對自然產(chǎn)生親切感,提升對自然的了解程度,對自然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認知。這個過程充分凸顯了幼兒園“親自然”課程的重要價值。在課程進行過程中,幼兒教師往往會將自身對自然的親近感傳遞給幼兒,激發(fā)幼兒對自然的熱愛。此外,幼兒教師擁有對“親自然”課程的良好認知能夠提升“親自然”的教學效率,讓自然融入幼兒的成長,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親自然”課程可以在任何活動中開展,如在學習中、游戲中及生活中。此外,教師還可以將“親自然”的課程教學從幼兒園延伸至幼兒家庭中,讓幼兒園與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切實提高幼兒對自然的接納度。最后,在幼兒園“親自然”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結合實際情況設計一些趣味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不斷探索自然、發(fā)現(xiàn)自然。
三、以幼兒探索內容形成相應課程內容
“親自然”課程內容,可以由幼兒教師主動設計,也可以根據(jù)幼兒探索的事物自動形成。幼兒由于自身年齡較小,好奇心與探索欲極強,在探索自然的過程中常常會對感興趣的事物進行長時間的專注探索,以此來獲取相應的自然知識與自然信息[4]。
在幼兒探索自然的過程中,以探索內容為基礎的“親自然”課程就會形成。這種課程形成的基礎離不開幼兒自發(fā)主動的自然探索。幼兒教師可以由此對幼兒展開觀察,分析他們的行為,了解幼兒對自然的情感與興趣愛好點。與此同時,教師要給予幼兒充分的肯定并時常鼓勵幼兒,增強幼兒探索自然的信心。幼兒教師還可以在這個過程中設計一些有趣的探索情境,豐富幼兒的自然探索體驗。在自主設計“親自然”課程時,幼兒教師還需要將幼兒實際的自然探索情況作為課程設計基礎,讓幼兒自主探索的內容成為課程的主要內容[5]。例如,教師在帶領幼兒進行戶外活動時,可以用一棵果樹作為研究對象,然后讓幼兒隨著時間的推移、季節(jié)的交替,觀察果樹產(chǎn)生的變化。在秋季果實成熟時,幼兒教師還可以帶領幼兒去采摘果實,讓幼兒在品嘗果實的過程中感受自然的味道。最后,幼兒教師需要在幼兒接觸自然的過程中收集相應的自然元素,為今后“親自然”課程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通過“親自然”情感加強師生聯(lián)系
“親自然”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加強幼兒對自然的了解與認知,讓幼兒充分親近自然。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教師需要強化自身與幼兒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自身的良好行為來帶動幼兒的成長發(fā)展。因此,在“親自然”課程教學過程中,師幼應做到協(xié)同發(fā)展,共同進步[6]。
首先,“親自然”課程需要一個良好的開展環(huán)境,讓幼兒在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中去體會自然、感受自然。在“親自然”教學中,幼兒教師應給幼兒提供相對自由的活動空間與活動時間,讓幼兒在一個特定時間段內進行自由探索,通過這種方式來打造一個高質量的自然探索氛圍[7]。此外,幼兒教師還可以在“親自然”課程進行的過程中融入一些趣味性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探索自然的同時體會到游戲的快樂。最后,教師還可以利用幼兒的感覺來讓幼兒近距離感受自然,如讓幼兒撫摸花草樹木、觸摸泥土沙石等,以此加深幼兒對自然的認知與體驗[8]。此外,幼兒教師還可以通過幼兒的嗅覺來加深其對自然的體驗,如讓幼兒感受花的香氣,借助這種感覺充分豐富幼兒對自然的體驗。
結? 語
綜上所述,在“親自然”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幼兒對外部自然環(huán)境的體驗,激發(fā)幼兒對自然的興趣與熱愛,讓幼兒接受自然的洗禮。一個優(yōu)質的自然教育環(huán)境能夠讓幼兒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讓幼兒對未來的生活抱有美好的想象[9]。這種“親自然”的教育手段,能讓幼兒在自然中自由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顧旭.幼兒園親自然課程的開發(fā)與構建[J].新智慧,2021(03):91-92.
王佳明.教育生態(tài)學視野下幼兒園“親親自然”主題活動的實踐研究[D].天水:天水師范學院,2020.
樊麗君.基于游戲精神 幼兒園親自然主題課程實施策略探究[J].小學科學(教師版),2020(02):153.
鄭黎麗.幼兒親自然的本質和課程架構的探究[J].早期教育(教育科研),2019(11):43-47.
劉鳳梅.幼兒園“親自然”教育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信陽:信陽師范學院,2018.
陳婷.幼兒園“親自然”課程實施的要素[J].福建教育,2017(25):15-17.
施嵐.建構“親自然”課程 深化幼兒實踐體驗[J].新智慧,2020(28):36,38.
貢慧艷.幼兒園體驗式“親自然”課程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2020(39):106.
王慶慧.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理念下“親自然”課程的實踐[J].家長,2020(22):151-152.
作者簡介:許元治(1975.1-),女,福建莆田人,任教于福建省莆田市機關幼兒園,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