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朝陽
為使各地車輛管理所查驗員能準確理解和把握兩部聯合發文的工作要求,實現對輕型貨車、小微型載客汽車的規范、嚴格查驗,本文從“兩部聯合發文的適用范圍和實施時間”“輕型貨車查驗新要求”“小微型載客汽車查驗新要求”“實施注意事項”等方面進行了解讀,供大家在實際工作中參考使用。
一、兩部聯合發文的適用范圍和實施時間
兩部聯合發文的適用范圍為《輕型貨車、小微型載客汽車安全技術規范》(以下簡稱“《安全技術規范》”)提及的在我國境內生產、改裝的輕型貨車和小微型載客汽車,具體為:
——輕型貨車,指車長小于6000mm且總質量小于4500kg,在設計和制造上主要用于載運貨物的汽車,但不包括微型載貨汽車和三輪汽車,也不包括多用途貨車、封閉式貨車、專用作業車,以及由載客汽車整車或底盤、封閉式貨車改裝的專用汽車。
——小微型載客汽車,指車頂外覆蓋件(覆蓋在車身骨架表面上的車頂結構件,不包括行李架、天線等車頂結構件上的附件)最大離地高度大于或者等于1850mm,車長小于6000mm且乘坐人數小于或等于9人,單層地板,一廂或兩廂式結構,安裝座椅的載客汽車。不包括轎車、運動型乘用車(SUV)、越野乘用車、旅居車、專用校車及其他專用客車(如:駕駛區與乘客區設有功能性隔斷、布置旅行桌等設施的商務用載客汽車)。
注:小微型普通客車車頂無行李架、天線等結構件時,車頂外覆蓋件最大離地高度即車高。
關于輕型貨車的說明中:微型載貨汽車、三輪汽車、多用途貨車、封閉式貨車的概念按《道路交通管理 機動車類型》(GA 802—2019)規定執行;專用作業車也稱專項作業車,其概念也按GA 802—2019規定執行;由載客汽車整車或底盤、封閉式貨車改裝的專用汽車,則需根據改裝前的整車或底盤型式判定,可查看改裝前的整車或底盤合格證。
關于小微型載客汽車的說明中:轎車、運動型乘用車(SUV)、越野乘用車、旅居車的概念按《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以下簡稱《公告》)管理相關規定執行,專用校車按《專用校車安全技術條件》(GB 24407—2012及其第1號修改單)規定執行;轎車的車輛型號第一位數字為“7”,《公告》及合格證的車輛名稱為“轎車”;運動型乘用車的車輛型號第一位數字為“6”,需根據《公告》備注欄或其他方式確認某車型是否為運動型乘用車;越野乘用車的車輛型號第一位數字為“2”,《公告》及合格證的車輛名稱為“越野乘用車”;旅居車的車輛型號第一位數字為“5”,《公告》及合格證的車輛名稱為“旅居車”;專用校車的車輛型號第一位數字為“6”,《公告》及合格證的車輛名稱中包括“專用校車”;其他專用客車,車輛型號第一位數字為“5”,核定乘坐人數小于或者等于9人時(包括但不限于商務車),需根據《公告》備注欄或其他方式確認是否適用兩部聯合發文的規定。
需要說明的是:
1.多用途貨車在技術特性和使用特點上與乘用車相似,實際工作中未發現過其具有“大噸小標”的違規情形,故兩部聯合發文明確文件并不適用于多用途貨車。但對于由多用途貨車改裝的廂式貨車(《公告》、合格證上的車輛名稱一般為“廂式運輸車”)等專用汽車,注冊登記查驗時應關注對應的項目《公告》、合格證與實車三者是否一致。
2.《安全技術規范》對清障車也提出了部分要求,清障車應具有托臂、牽引絞盤等機構,其《公告》、合格證上的車輛名稱應為“清障車”。
實施時間的要求具體如下:
1.自2022年3月1日起,車輛生產企業應當停止生產不符合《安全技術規范》的輕型貨車產品、小微型載客汽車產品,但對已列入《公告》的在產輕型貨車產品,《安全技術規范》中(柴油)發動機的排量應小于或等于2.5升(對冷藏車應小于或等于3.0升)的要求給予6個月的過渡期。
2.自2022年3月1日起,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以下簡稱“裝備中心”)不再接受不符合《安全技術規范》的輕型貨車產品(發動機排量要求除外)、小微型載客汽車產品的合格證信息上傳。
3.自2022年9月1日起,車輛生產企業生產的輕型貨車產品的發動機排量要求也應當符合《安全技術規范》中“(柴油)發動機的排量應小于或等于2.5升(對冷藏車應小于或等于3.0升)”的規定,裝備中心停止接受發動機排量不符合《安全技術規范》的輕型貨車產品合格證信息上傳。
4. 自2022年9月1日起,對2022年3月1日前出廠(指生產并上傳合格證)的不符合《安全技術規范》的輕型貨車產品(發動機排量要求除外)、小微型載客汽車產品,車輛生產廠家應停止銷售,車輛管理所不再予以注冊登記。
二、輕型貨車清障車查驗新要求
兩部聯合發文規定,各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和標準查驗車輛,對主要特征和技術參數不符合國家標準,或與《公告》、合格證不一致的,不予辦理注冊登記”,“要嚴格輕型貨車登記查驗,重點核對輕型貨車檢驗合格報告記載的整備質量與《公告》和合格證記載的整備質量是否一致,嚴禁為‘大噸小標’車輛辦理登記”。其中的相關規定和標準,主要是指《機動車查驗工作規范(試行)》《機動車查驗工作規程》(GA 801—2019)《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GB 7258—2017及其第1號、第2號修改單)。可見,兩部聯合發文并未增加輕型貨車、清障車的查驗項目,對輕型貨車查驗工作的影響,一是應當關注《公告》、合格證對應的項目是否符合《安全技術規范》的規定(見表1);二是應當嚴格核對《公告》、合格證與輕型貨車檢驗報告記載的整備質量數值。
需要說明的是:
1.輕型貨車載質量系數限值的要求系在工業和信息化部《道路機動車輛產品準入審查要求》基礎上形成;與之相比,兩部聯合發文:(1)明確了車輛裝有液壓尾板時,總質量、整備質量均不包含液壓尾板質量;(2) 明確了隨車起重運輸車的起重裝置質量應計入車輛整備質量;(3)明確了倉柵結構的養蜂車、桶裝垃圾車載質量系數限值按照倉柵式貨車規定執行。
2.為保證危險貨物運輸安全,廂式結構的危險貨物運輸車在貨廂部位通常會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或裝備其他的防護、監視設施,車輛整備質量會大于運輸普通貨物的廂式貨車,故對這類車輛的載質量系數限值予以例外。
三、小微型載客汽車查驗新要求
兩部聯合發文規定,要嚴格小微型載客汽車登記查驗,重點查驗車輛外廓尺寸、座椅布置和固定、輪胎規格以及防抱制動系統(ABS)等安全裝置是否符合規定。與GA 801—2019相比查驗項目有所調整,對適用的小微型載客汽車增加了車輛外廓尺寸、輪胎規格和防抱制動系統的查驗項目,強調了座椅布置和固定的查驗要求,具體見表2。
上述項目的查驗方法按GA 801—2019的相關規定執行:

——車輛外廓尺寸,使用量具測量相關尺寸參數,確認與《公告》、合格證記載的數值是否在誤差范圍內;
——座椅布置和固定,目視檢查為主,有疑問時使用量具測量相關尺寸參數,確認是否符合《安全技術規范》及相關標準和規定的要求;
——輪胎規格,目視檢查,確認實車裝備輪胎的規格是否與《公告》、合格證一致;
——防抱制動系統,操作檢查,打開車輛電源,觀察“ABS”指示燈并判斷ABS自檢功能是否正常。
上述項目的查驗合格要求,除執行GB 7258等機動車國家安全標準規定外,還應當符合《安全技術規范》。
《安全技術規范》對小微型載客汽車的相關技術要求,包括車輛座椅的布置(包括型式)與固定、車長限值、長條座椅乘坐人數的核定、座間距及車輛行李區縱向長度的測量、乘客座椅汽車安全帶的固定等內容,系在2018年12月1日《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關于進一步規范面包車、小微型普通客車座椅布置及安全帶設置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基礎上形成。與《指導意見》相比,適用《安全技術規范》的小微型載客汽車范圍有所調整,技術要求上則主要有以下變化:
1.在“車輛的最后一排座椅不應設置為單個的單人座椅”的基礎上,增加了“車輛駕駛人之后的座椅布置不應為單排單人座椅(車門位置處不具備設置單排雙人座椅或兩個并排的單人座椅時除外)”的要求。
2.增加了“小微型載客汽車的車輛長度應小于或等于5500mm”的要求。
3.對設置多排座椅的小微型載客汽車,第二排配備豪華座椅(至少配備有腳托、腿托及座椅俯仰調節等功能)時,第二排座椅的調節范圍由“應小于或等于600mm”調整至“可小于或等于900mm”。
4.規定車長大于或等于5000mm的小微型載客汽車行李區縱向長度應小于或等于1500mm。
5.明確了乘客座椅汽車安全帶正常使用時,肩帶應能自然搭落在乘客肩部。
需要說明的是:
1.《安全技術規范》重申了面包車的車輛外廓尺寸限值等要求應符合《關于加強小微型面包車、摩托車生產和登記管理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聯產業〔2014〕453號)的規定。
2.小微型載客汽車的說明中并未提及驅動裝置的類型,因此,小微型載客汽車中的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等新能源汽車產品,也應當符合《安全技術規范》的相關規定。

3.《指導意見》的初衷是統一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在查驗環節對“載客汽車的乘員座椅應布置合理,無特殊要求時應盡量均勻分布……(GB 7258—2017的11.6.2)”等定性要求的執行尺度,故其中規定“實車不符合《指導意見》但與《公告》批準狀態一致的,視為合格”。但是,《安全技術規范》實施后是《公告》審查的技術依據,所有適用的小微型載客汽車都應當符合《安全技術規范》。
四、實施注意事項
1.查驗輕型貨車和小微型載客汽車時,應首先根據《公告》、合格證記載的技術參數和備注欄信息,確認其是否適用《安全技術規范》及具體實施時間要求,不應該錯誤擴大適用車型范圍和/或提前實施相關技術要求。如,對進口的輕型貨車和小微型載客汽車,不適用《安全技術規范》;又如,對車高小于1850mm的載客汽車,即使其車長小于6000mm且乘坐人數小于或等于9人,也不適用《安全技術規范》。根據《公告》、合格證信息無法準確認定該車輛產品是否適用《安全技術規范》時,可以按照規定啟動嫌疑調查程序。
2.輕型貨車、清障車不屬于免檢車輛產品,申請注冊登記前應按規定到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以下簡稱“安檢機構”)接受安全技術檢驗,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會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轄區內安檢機構進行培訓,要求安檢機構注冊登記檢驗環節在貨車整備質量、發動機型號、貨箱尺寸、輪胎等項目上按照規定執行《安全技術規范》。
3.整備質量屬于輕型貨車注冊登記查驗項目,查驗時按照GA 801—2019標準規定采信安檢機構出具的檢驗報告,核實檢驗報告記載的整備質量與《公告》、合格證標示的整備質量誤差是否在《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項目和方法》(GB 38900—2020)的6.8.1.2規定范圍內。但是,采信檢驗報告并不意味著明知檢驗報告記載的數值與實車數據不符時也予以采信,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按照規定強化對轄區內安檢機構的監督,會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督促安檢機構落實檢驗檢測主體責任。
4.查驗時對輕型貨車《公告》產品的載質量系數限值,以及其他主要在《公告》審查環節把關的技術要求(如輪胎規格)是否符合《安全技術規范》有疑問的,可以按照規定啟動嫌疑調查程序。
5.兩部聯合發文要求車輛生產廠家在新申報輕型貨車產品《公告》時增加貨廂材質、厚度、重量等參數信息,對依據2022年3月1日以后發布的《公告》生產的輕型貨車產品,查驗時對其貨廂材質、厚度、重量等參數有疑問的,可以啟動嫌疑調查程序,確認實車與《公告》批準狀態的一致性。
6.注冊登記查驗時發現輕型貨車、小微型載客汽車具有不符合《安全技術規范》情形的,車輛管理所應按規定開展現場調查,根據《機動車查驗工作規范(試行)》和GA 801—2019相關規定“取證退辦報違規”。屬于注冊登記查驗之前進行了安全技術檢驗的,還應當調查確認安檢機構是否存在出具虛假檢驗結果的情形,并對違規安檢機構依法依規予以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