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霞 李成金
(1.蘇州大學應用技術學院;2.蘇州城市學院)
風鈴是許多人美好的童年回憶,無論是看到的、聽到的,甚至是自己擁有的風鈴,都深深地刻在我們的記憶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風鈴以及類似于風鈴的音樂玩具,如八音琴、木琴、鋁板琴以及靈璧石八音琴等,處處可見,如圖1所示,且價格不高。然而,在重視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的今天,啟發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制作一個風鈴,從而引導學生探究風鈴的發音原理、風鈴的制作、安裝與調試技巧,不失為一個好的創新實踐活動。盡管從物理學的角度,管(棒、板)狀物體的振動狀態描述比較復雜,但是,從定性或半定量以及經驗公式角度介紹他們的振動,也是可以理解的,何況許多物理現象,都可以在不同層面上進行研究和介紹。

圖1 風鈴八音琴
制作風鈴(或類似的樂器)的材料有:4寸(或6寸)鋼管10米左右(銅管音質更好,但價格比較貴),10號鍍鋅鐵線1米,尼龍細繩4米,用于懸掛風鈴管的支架。如果只需要做幾根風鈴管,且通過自然風隨機敲擊風鈴,還需要一些其他材料,如直徑200mm圓形密度板一塊(懸掛一圈風鈴管),直徑120mm圓形密度板一塊(風吹敲擊管子),不銹鋼帶鉤的m6螺栓即螺母,套數與風鈴管數相同,不銹鋼吊環m12螺栓1根(直桿部分長度約30mm,環直徑約30mm)。
風鈴制作工具有:鋼管切割機(或切管器),臺鉆(或手鉆),老虎鉗,銼刀,剪刀,鋼卷尺,砂輪,計算器。
1.振動和波的一般知識
振動和波動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例如人語是聲帶振動在空氣中形成了聲波,聲波與耳膜、耳鼓以及聽覺神經的相互作用,使人們聽到了講話與歌唱。琴弦、風鈴以及其他八音琴的發聲與聲帶振動是類似的,都是外界的沖擊或彈撥振動體引起的振動在空氣中的傳播。研究他們的性質和規律屬于物理學與材料工程學的任務.我們通常聽到的音樂,無論是歌聲還是器樂聲都是振動體發出的多種頻率的混合聲波,其中包括基頻和不同的倍頻(或諧波),這種基頻和諧波的混合是比較悅耳動聽的,而單獨一個頻率的聲波是比較單調乏味的。
從工程的角度,振動體發出的聲波相當復雜,計算他們振動發出的頻率也很復雜,其中,最常見、最簡單的是弦的振動,例如,鋼琴弦、吉他弦等。弦在彈撥時發出聲音是多個頻率(即基頻和倍頻)的混合.并且,其頻率fn的大小由琴弦金屬(絲)的拉力T、質量線密度以及長度L來決定[1][2],即

其中n取1,2,3.等整數,且n=1時,為最低頻率,稱為基頻,其他都是倍頻。我們通常所聽到的琴聲,就是基頻與不同倍數頻率的混合,但基頻的強度比倍頻大很多,因此,音調主要由基頻來決定。
2.風鈴管類物體的振動性質
(1)振動頻率
風鈴管或八音琴類的振動比弦振動稍復雜一些。這些樂器有的是水平放置,有的是豎直懸掛,且兩端都是自由的。根據它們振動和波動中所服從的動力學方程、初始條件、邊界條件以及材料力學知識,可以求解出其振動頻率fn所滿足的方程[3],即

其中kn取值為,k1=1.505,k2=2.499,,k1對應的頻率即為基頻,k2,k3,等即為“倍頻”,引號表示不是簡單的、嚴格意義上的倍頻。Y是材料的楊氏模量,為密度,S為橫截面積,L為長度,I為材料的慣性矩[4],它由材料的形狀和幾何尺寸決定,具體情況如下:
①實心的圓桿

其中D是桿子的直徑,如圖2(a)所示。
②實心的八音琴(靈璧石八音罄)

其中b是寬度,h為高度(厚度),如圖2(b)所示.
③空心圓管——風鈴管

其中,d、D分別為管的內直徑與外直徑,如圖2(c)所示。將(4)式、(5)式代入(2)式,整理得

圖2 三種不同截面的柱體

(2)標準音的頻率與管子長度的計算
眾所周知,音調有固定的頻率,如常見鋼琴有88個琴鍵,用于彈奏88根弦,其中的每根弦的振動具有固定的頻率,因此,風鈴管要發出準確的聲音,其基頻的頻率值也要跟標準的音調一致。通過音頻信號分析軟件發現,自然振動體產生的音頻信號,其基頻的信號強度最強,且占壓倒優勢,因此,這些聲音的效果主要由基頻決定。表1給出了C調兩個8度標準音的音名及對應的基頻頻率值。

表1 C調一些標準音的頻率和音名
表1中的數據表明,要彈奏出標準的聲音,其基頻必須發出正確的頻率,如鋼琴的中央C4頻率的準確值為261.60Hz,鋼琴的調音師往往是拿著校音器,且憑著經驗進行調音的。
從(2)式或(6)式可知,對于確定的材料,要使之發出確定的音頻(主要是基頻),其長度L是確定的。讀者若選好了材料,如管材,需要自己測量(游標卡尺)管的內、外直徑d、D.從可靠的資料中查閱材料的密度和楊氏模量Y,帶入(6)式,其中kn取k1,即k1=1.505,經過變形,可計算長度L,即

將 表1中每個音的頻率代入(7)式,即可算出需要切割的每個音的管長。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數據要盡可能的準確,有一點誤差都會導致音不準!如果出來的音稍微偏低,說明管子稍長了一點,可以將管子用砂輪磨短一點,進行微調;如果聲音偏高,表明管子短了,無法加長,可以再短一點,用做更高音管子。
(3)懸掛點的確定
由于風鈴管以及八音琴的振動體都需要懸掛或水平固定的,而懸掛點或支撐點會大大地影響振動,從而影響發聲。所以,懸掛點或支撐點的選擇是這類樂器制作的關鍵。大學物理根據波動方程求解的結果指出,兩端自由的風鈴管或八音琴的振動體在垂直于軸線敲擊,產生振動并沿著軸線傳播時,會形成駐波,駐波的波節點幾乎沒有振動,因此在該點懸掛或支撐,對于振動影響最小,其基頻和“倍頻”對應的駐波波節點有固定的位置, 基頻有兩個對稱的波節點,均位于距離兩端點的管長L的22.4%處,即離管端點為0.224L處[5]。
1.風鈴管的懸掛
風鈴管切割、磨邊后,在距離管端口0.224L處沿著直徑方向將管子打穿,口徑約5mm,用10號鍍鋅鐵絲完成如圖3所示的形狀,將鐵絲橫穿過管子,在鐵絲中心系一尼龍繩,繩的上端懸掛于支架上,將管子自然下垂.此時用小木錘在管的下端,垂直于管軸敲擊管子,就會發出悅耳動聽的聲音.將所有管子從左至右,按照管的長度,從長到短懸掛起來,就完成了風鈴的制作。

圖3 風鈴的懸掛
2.八音琴的放置
與風鈴的制作相似,把(3)式代入(2)式,并注意,S=bh,經過推導可得出八音琴桿子的長度計算公式如下,

把表1中的頻率分別代入(7)式,可知所需桿子的長度,同樣在管兩端距離0.224L處打孔,并安裝于“八”字形軌道上(注意軌道與桿子不能直接接觸,期間需要用短的細管隔離開,否則會影響桿子的振動發聲)。將一系列桿子做好后,固定于軌道上,如圖1(b)所示,八音琴的制作就大功告成了。如果在桿子背面并排安裝一些管子作為音箱,可以加強聲音效果,并增大音量.
音樂和科學是跨宗教、跨種族、跨文化、跨年齡及跨性別的人類交流和共享的文明成果。把科學與音樂相結合,可以使人們在享受優美音樂的同時,感悟其中的科學道理。在一些發達國家中,許多公共娛樂場所,尤其是兒童的娛樂場修建了許多跟音樂相關的游戲設備,如風鈴及其變體。當然,還有一些圖書館、科學館以及學校的公共區等地也會修建一些其他的科學設施,在進行科學普及的同時,使人們對于科學產生一定的向往和敬畏。
本文介紹了風鈴管、八音琴等樂器的制作與安裝調試過程,其中既涉及到了物理學相關知識與概念以及測量工具的使用,也涉及了材料力學和音樂的相關知識.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一些自己喜歡的樂器或其它作品,不僅可以強化相關知識、踐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理念,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能力。事實上,細心的學生在調試風鈴時,可能還會發現聲音中還會有拍的現象,敲擊不同位置聲音大小不同,且發出的音調也會有所不同。這些現象還會促使學生進一步探究風鈴的其他性質,比如二倍頻的波節數及位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