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

摘要:目的:分析顱內動脈瘤患者實施神經介入血管內栓塞治療的效果。方法:從2020年2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顱內動脈瘤患者中隨機抽取88例,按入院編號的單雙數分為2組:44例對照組予神經外科夾閉治療,44例試驗組予神經介入血管內栓塞治療,統計2組療效。結果:和對照組相比,試驗組術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并發癥發生率較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較高(P<0.05)。結論:在顱內動脈瘤治療中采用神經介入血管內栓塞治療,可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值得推廣。
關鍵詞:顱內動脈瘤;神經介入血管內栓塞;臨床療效
在臨床上,顱內動脈瘤是一種常見病,死亡率、致殘率都比較高。當動脈瘤破裂后,會引起意識障礙、頭痛等癥狀,甚至會引發血管痙攣、腦積水等并發癥,給患者的生活質量、神經功能帶來影響。因此,臨床主張在顱內動脈瘤確診后立即對癥治療,以免給患者帶來嚴重危害[1]。本文以我院88例顱內動脈瘤患者為對象,探討了神經介入血管內栓塞治療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資料? 從2020年2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顱內動脈瘤患者中隨機抽取88例,按入院編號的單雙數分為2組。對照組44例,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齡范圍35-65歲,平均(50.14±6.32)歲;試驗組44例,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齡范圍36-65歲,平均(50.20±6.29)歲。比較發現,2組上述條件差異性不明顯(P>0.05)。
1.2納入和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均經DSA、CT檢查確診,發病前伴有眩暈、頭痛等先兆;瘤體直徑3-15mm;ASA分級I-II級;資料完整,簽署同意書。(2)排除標準:手術禁忌;重要臟器功能衰竭或障礙;精神障礙;近期有重大手術史等。
1.3方法
1.3.1對照組? 予神經外科夾閉治療,就近入路,了解血管走向,進行影像學檢查,確定病灶位置。找尋隆起位置,或者出現黃染現象的部位,緩慢吸出血腫。暫時阻斷供血血管,給予夾閉動脈瘤手術。術中做好保護,切勿損傷腦部結構和血管,術后(1-3d)實施腦室穿刺。在引流血性腦脊液過程中,注意使用尼莫地平,防止血管痙攣的發生。
1.3.2試驗組? 予神經介入血管內栓塞,肝素化處理,全麻,在X線下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全方位的監視,皮下穿刺股動脈。進行血管造影分析,了解動脈瘤的形態、大小等。在頸動脈或椎動脈留置引流管,結合動脈瘤大小選擇合適的踝圈彈簧圈介入栓塞,成功后借助DSA對栓塞情況進行評估,確保腔內完全填充。在距離穿刺點上方1cm左右,壓迫處理15min,出血停止后常規加壓包扎,術后1d內制動;8周后每天口服1次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劑量分別為100-300mg、75mg。
1.4觀察項目? (1)神經功能缺損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分別在手術前、手術后1周,采用NIHSS量表、MBI量表,對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生活活動能力評分進行評定,前者總分42分,越低神經功能缺損越輕微;后者總分100分,越低生活活動能力越差。(2)術后并發癥。
1.5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5.0軟件,對文中數據進行處理。神經功能缺損、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屬于計量資料,計算標準差,實施t檢驗;術后并發癥屬于計數資料,計算百分比,實施χ2檢驗。P<0.05,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神經功能缺損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
不同方法治療后,2組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均明顯變化,其中試驗組各項評分更優(P<0.05)。見下表1。
2.2術后并發癥
試驗組術后出現2例并發癥,肺部疾病1例,感染1例,發生率為4.55%;對照組術后出現8例并發癥,肺部疾病2例,癲癇2例,感染4例,發生率為18.18%。經比較,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更低(χ2=4.062,P=0.044)。
3討論
顱內動脈瘤的發病機制復雜,有學者認為和細菌性外傷、先天性有關,若動脈瘤比較大,可能會出現占位的情況。在臨床上,有很多患者在蛛網膜下出血后才治療,發病時間長,病情嚴重,治療難度較大[2]。當前,臨床常采用介入療法、開顱手術進行治療,其中開顱手術應用時間長,治療經驗豐富。但是,這種術式花費時間長,對患者機體的損傷也比較大,而且術后易出現并發癥,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介入療法能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手術對患者的損傷,也能降低術中出血、術后感染的發生,因此該術式被臨床廣泛應用。
本研究以88例顱內動脈瘤患者為對象,分別采用了不同的治療方法,結果顯示:相較于對照組,試驗組的術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較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較高,且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也很低(P<0.05)。提示在顱內動脈瘤患者的臨床治療中,神經介入血管內栓塞治療具有很高的臨床價值,和劉安德[3]結論相似。
綜上,在顱內動脈瘤治療中采用神經介入血管內栓塞治療,可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馬術強,陳光貴,李春國,等.血管介入栓塞術對顱內動脈瘤患者神經功能及預后影響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8):326.
[2]鄭立升,楊士勇,陳光貴.不同時機行血管介入栓塞術對顱內動脈瘤病人認知功能的影響[J].蚌埠醫學院學報,2021,46(8):1037-1040,1044.
[3]劉安德.淺談神經介入血管內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的臨床效果[J].健康忠告,2021,17(17):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