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惠惠
在自然思想教學意識的大范圍推出以及實施背景下,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在自然中展開幼兒教育的關鍵意義與作用,在自然教學思想認識下引領創設的幼兒園,也逐漸成為了全世界范圍之中,幼兒園創設的嶄新途徑。適宜的戶外游戲環境是幼兒教師有序有效開展幼兒戶外游戲活動的重要保證。因此,幼兒教師應圍繞戶外活動的目標,根據戶外游戲活動的內容,精心營造多樣化、多變的戶外游戲環境。幼兒教師可以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趣而效果顯著的幼兒戶外游戲活動,從而使幼兒戶外游戲活動成為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絢麗舞臺。因此,我國自然幼兒園也開始產生,自然教育涵蓋了幼兒園建設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圍繞自然教育思想理念下的幼兒園戶外空間設計進行分析。
一、幼兒與幼兒園環境的關系
(一)生理特點與幼兒園戶外環境關系
處于幼兒時期的孩子,其年紀較小,在這一階段中的幼兒生理性特征主要顯現在大腦成長以及身體發育等方面,幼兒的體力相對來說是較為充沛的,并且喜歡玩耍,體力充盈,但是同時這一階段中的幼兒也具備著注意力并不集中,容易被分散精力等特點。在此背景下,幼兒園在設計進程中應該認識到大齡幼兒以及低齡幼兒之間的差異,前者可以較為熟練地展開跑跳等動作,后者只能簡單地進行游戲。在自然幼兒園中,幼兒的身體成長狀況對幼兒園的景觀規劃具備關鍵影響作用,在幼兒所具備的身體特點下展開幼兒園所具備的基礎設施規劃,應該將低齡與大齡幼兒所具有的關鍵活動特點差別合理規劃,如運動場地的大小、所使用到的材料設施等,相比較來看,低齡幼兒所進行活動的區域安全程度應該更加強。依據幼兒的身體特性展開戶外設計,可以實現幼兒參與度更高,更加有益于教學活動的進行。
在傳統教育理念下,幼兒園里的綠化帶的功能僅限于美化、綠化校園,幼兒園里的操場的功能僅限于做操、做游戲等。綠化帶、操場等是幼兒戶外游戲活動的基本環境,但如果這些戶外游戲活動的環境過于單一,不僅會使幼兒戶外游戲活動的形式變得非常單一,也會有礙幼兒的個性化發展。規則是游戲有序、有效開展的重要保障。每一種幼兒戶外游戲活動都有相關的規則,讓每一個參與戶外游戲活動的幼兒清晰游戲規則,是開展戶外游戲活動的前提條件。然而,因幼兒的認知水平有限,即便幼兒教師在游戲伊始不厭其煩地強調游戲規則,即便幼兒教師在游戲過程中三令五申地重復游戲規則,仍然會有部分幼兒違反游戲規則。究其原因,并不是這些幼兒不想遵守游戲規則,而是他們沒有記住游戲規則。再則,在戶外游戲活動中的任何環節重申游戲規則,都會打斷、中止戶外游戲活動,都會影響戶外游戲活動的自主性。實踐證明,依托多元的戶外游戲活動環境,幼兒教師可以豐富戶外游戲活動的形式,可以讓幼兒有更多的選擇,可以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個性化發展。另外,在創設多元化的戶外游戲活動環境時,幼兒教師要盡可能地利用現有環境,對現有環境進行改造、升級,讓現有環境更加具有吸引力、更加適合開展戶外游戲活動。因此,在自然教育背景下,幼兒生理特點與幼兒園戶外環境息息相關。
(二)幼兒心理特征與幼兒園戶外環境的關系
一成不變的戶外游戲環境、形式、內容,難免會讓幼兒對戶外游戲活動產生“抗體”,降低幼兒對戶外游戲活動的興趣。幼兒對戶外游戲活動的興趣就是一種內在動力。興趣的缺乏,勢必會導致幼兒在參與戶外游戲活動時,不夠積極和主動。為了讓每一個幼兒對戶外游戲活動保持濃厚且持久的興趣,幼兒教師應創設多變的戶外游戲活動環境。依托多變的戶外游戲活動環境,幼兒教師可以進一步創新戶外游戲活動的形式,豐富戶外游戲活動的內容。在實際展開幼兒園室外環境的空間規劃時,應該考量幼兒的心理特點以及對知識學習的訴求,在其中引進融合空間探究學習、幼兒的心理特點培育、性格塑造等方面的內容,爭取實現幼兒園設計符合幼兒對知識的探索研究以及掌握全新事物機會,實現幼兒可以更加高質量地展開知識學習與思考,全面性成長進步。
幼兒的身體以及心理合理科學地發育成熟是全社會都重視的問題,因此,幼兒園的室外空間環境在幼兒的活動進程中,發揮著無法忽略的關鍵意義。依據相應心理學理論知識,在規劃幼兒園環境時,就應該整體考量孩子們在進行活動時較多種感官與體驗被激發程度,實現幼兒在室外活動的進程中達成感官的交互,從而推進幼兒在特定的環境中實現身體與心理的健康成長與發育。環境理念以及心理學知識在幼兒園戶外環境設計中的應用,其最終目標就是規劃出更加滿足幼兒心理成長特性的戶外環境,由此來推動幼兒的成長進步。
二、自然教育
(一)自然教育特點
自然教育就是指貼合生態自然,與大自然緊密接觸,在生態自然環境中展開知識的學習與體悟。自然教育屬于一種將大自然作為重要知識汲取場所的知識傳輸模式,在此教學環境中,可以實現幼兒由傾聽、觀察等模式來體悟自然,提高邏輯水平,以及在玩耍之中提升身體素質。
1.以幼兒為核心的教學方式
自然教育理念下,教學不單單是讓幼兒被動汲取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更是大力積極鼓勵幼兒在自然環境中對知識展開感受與理解,在自主能動性的驅使下進行實際實踐活動累積經驗。走向戶外能讓幼兒呼吸新鮮的空氣,享受溫暖的陽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戶外游戲活動是相比于室內游戲活動而言,借助戶外場地有序、有效開展的一種幼兒自主游戲活動。任何戶外游戲活動的有序、有效開展,都離不開一定的戶外活動環境。戶外活動環境是戶外游戲的一種情景,也是戶外游戲活動中的一種教育素材。唯有依托多元、多變的戶外游戲活動環境,幼兒教師才能更好地發揮戶外游戲活動在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方面的作用。因此,自然教育理念幼兒園不會再使用過去模式的教師為核心教學方式,而是將幼兒轉變成為課堂的重點與中心,挖掘出幼兒的自主能動性,提升幼兒自主思考的能力。
2.將自然作為主導的教學方式
自然思想理念指導引領下的幼兒園,在室外環境所展開活動以及學習的時間更加長,同時在室外展開活動占據教學時間的比值相對更大,自然教育看重幼兒的實際體驗與感悟,通過在自然中引領,在自然中教授,讓幼兒產生實際體驗,鼓勵幼兒與自然貼合,從而形成屬于自身的思想意識,經由在自然環境中的學習以及活動,提升幼兒身體素質,并培育健康人格。
(二)幼兒園作為自然教育載體的必要性
近年來,我國對自然教育越發關注與重視,同時也對其展開大力度的推行與實施,在此環境背景下,相應的自然教學組織出現,但是大部分都是將私營為主。在此模式的自然教育中,對幼兒的自然教育大部分都是帶領幼兒借助放假的時間,引領幼兒去郊外進行游玩。由此可以見得,對幼兒的自然教學是十分淺薄寡淡的,并沒有切實貼合自然教育標準,同時幼兒的游玩場所也受到了較為嚴重的限制。并且,私營為主的自然教育價格較高,可以有能力付費的家庭較少,在此情況之下,自然教育更是十分困難地推出與實施。基于此,應該將自然思想意識引入融合到實際學習氛圍。幼兒階段對幼兒一生的成長有關鍵意義,因此,將自然教育理念引進幼兒園戶外空間設計中是十分關鍵的。
三、自然教育理念下幼兒園戶外空間設計特點
(一)趣味性
對幼兒時期的孩子來說,生態環境以及自然環境中的所有事物都有著十分強烈的吸引力,包含植物、動物、自然的四季變化等。因此在自然思想理念下展開幼兒園的規劃,可以將自然元素的事物引入進來,由此吸引幼兒的強烈好奇心理與探索動力,推進幼兒的認知水平。
如今很多商場中都會開辦創設微動物園以此提升客流量,這一舉動所具備的成效是十分顯著的,很多幼兒都會被小動物所吸引,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幼兒在實際生活中很少接觸到真實的自然環境,幼兒的成長歷程中自然元素缺少。在心理學中提到,幼兒天生就對小動物有親近感,因此幼兒園應該借助這一特性,對幼兒展開生態教育與天然教育,提升其愛心與責任意識。
(二)探索性
自然理念意識引領指導下的自然幼兒園,創設進程中最為關鍵的教學特性就是重視幼兒對未知以及新奇事物的探索分析水平,自然幼兒園中所具備的相應景觀以及新鮮事物,可以讓幼兒在活動的進程中不自覺進行研究與琢磨,有效推進幼兒對活動以及學習的參與動力以及自主動手實踐能力,由此來提升幼兒的整體學習水平。
自然教育思想下的幼兒園選址,自然環境,是為了讓幼兒自主探索或者在其引領下自主發覺與觀察自然界事物,之后經由個體或者與其他人相互合作,來發現問題、處理問題,從而掌握全新知識。
(三)生態性
自然教育提倡回歸自然的教學模式,因此,幼兒園應該最大限度選址在生態優良的自然環境中,設計時合理借助原本具備的地形以及自然植被,充分規避對原本的自然景觀造成損害。人工活動區域的設計應該盡量降低其對自然性特點的幼兒園景觀事物造成的影響與干擾,景觀設施在實際規劃進程中應該多選取可以回收的自然材料,如石子等,通過這種模式來最大程度還原自然場地與自然特點,高質量發揮出自然材料所具備的潛力與優勢,創設構建出親近生態自然的幼兒園景觀特點。
四、自然教育理念幼兒園戶外空間設計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幼兒在室外活動進程中所應用的空間環境,主要就是為幼兒提供服務的,因此在這一基礎上,規劃設計幼兒園時就應該貼合幼兒的實際特性與要求,符合幼兒實際心理以及身體成長要求,最終實現幼兒可以自主積極投入進活動,喜歡在幼兒園室外環境學習玩耍的目標。這樣才切實有益于推動幼兒的學習熱情與動力持續上漲。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項實驗,得出的成果表明:創造一個滿足幼兒特性的環境,對幼兒個人素養的全方位進步成長是十分關鍵的。因此,幼兒園戶外空間設計規劃、環境的塑造、活動設施的合理搭配等,都應該在幼兒生理以及心理需要的基礎上,創設出符合幼兒學習與活動的幼兒園環境。
(二)體驗性原則
與過去傳統模式的教師講授學生傾聽的教學形式相對比來看,自然幼兒園更加關注幼兒自主對知識的探索與研究,在自然思想理念下,將知識講授引入到實際的生活,是對幼兒展開全方位教育教學的前提,因此只有讓幼兒在室外環境感受到真實的體驗,才可以實現幼兒可以積極加入進去,才可以談體驗。
(三)安全性原則
這一原則理念的推出,并不是說教育人員應該對幼兒展開過度的保護,在自然幼兒園的設計規劃進程中,需要設計一部分對幼兒的身體成長發育具有益處的危險道具,假如說沒有幼兒的摔跤,那么幼兒在未來的成長中將會少經歷這樣一種體驗,從而錯過最為珍貴的體驗階段。但是過度安全的規劃,將使幼兒好像溫室花朵,因此幼兒在這一階段應該嘗試到適度的危險,才可以提升自我保護的能力,可以學習到相互幫助的本領。
(四)生態性原則
幼兒園的室外環境控制是幼兒展開知識的汲取以及學習的重要場地,在規劃幼兒園環境時打造生態自然意義的場所,使幼兒可以緊密與自然貼合,自主進行學習與體驗自然。優良的生態環境是自然教育幼兒園的環境需要,也是自然教育可以在幼兒園高效進行的基礎。在幼兒園構建規劃的地質選取時,相應人員應該考量全面與完備,選取確定生態特點突出的地質環境,在規劃景觀構造的進程中實現自然與生態相結合,充分利用并保留原本的自然環境,在戶外空間設計是應該考慮盡可能應用環保材料。
通過自然教育體系的構建,可以加強幼兒的社會認知能力,達到兒童啟蒙教育的需要。科學逐漸開始向生活滲透和進化,使科學涵養成為一種社會共識。幼兒也有強烈的探索欲望。加強科學涵養在游戲中的整合,將極大地豐富幼兒的認知,利用環境促進幼兒的發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本篇文章對幼兒與幼兒園環境的關系進行了說明與分析,之后對于自然教育的特點進行闡述,最后分析了自然教育理念下幼兒園戶外空間的設計特點以及設計原則,希望通過本文的闡述,可以為相應教育人員提供些許建議與思路。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