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艾滋病是令人聞風喪膽的性傳播疾病之一,隨著公用自行車坐墊上發(fā)現(xiàn)艾滋病毒針頭的傳聞出現(xiàn)之后,無論是此傳聞是真,是假啊,人們開始提高了對這種疾病的警惕,紛紛從各種渠道去了解這種疾病的相關知識。本篇文章則圍繞著艾滋病展開介紹。
一、關于艾滋病起源的探討
相關的研究已然表明艾滋病的病原體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也就是我們俗稱的HIV病毒,但是進一步分析這一病毒的起源,卻仍舊沒有定論。現(xiàn)如今,部分學者認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起源于非洲猿類免疫缺陷病毒,但這種病毒是如何從猿類轉移到人類身上的,仍存在著爭議。最早一例確診的艾滋病病例是1981年由美國報道的,但這其實并不是艾滋病的最早期感染者,早在1959年非洲剛果地區(qū)就已發(fā)現(xiàn)成年男性血漿當中存在人類免疫缺陷病毒。隨著醫(yī)學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已然能夠對于艾滋病進行基因測序分析和疾病監(jiān)測,所以在對于這一疾病的研究和治療方面也有了更多的信心。
二、關于艾滋病現(xiàn)狀的相關介紹
我國國內第一例艾滋病患者是在1985年于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發(fā)現(xiàn)的,該患者是一位外籍人士,后死于此疾病。
艾滋病有三大傳播途徑,分別是性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目前全世界范圍對于這種疾病的傳播預防都已提高重視,通過嚴格把控此疾病的傳播途徑來控制艾滋病患者人數(shù),并大力宣傳與該疾病有關的知識,以求提高全民艾滋病預防觀念。就性傳播而言,不論是同性之間接觸,還是異性之間的接觸,都借由性行為將某一人體內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排出,通過另一者受損粘膜進入其體內,進而感染艾滋病。而血液傳播則是在輸血過程中接觸了被人體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除了輸血過程感染之外,這一疾病還會在靜脈吸毒群體當中傳播,因為這類群體在吸毒過程中通常會共同使用未經(jīng)消毒的針頭或注射器。母嬰傳播也稱為圍產期傳播,如果孕婦本身的艾滋病病毒抗體呈現(xiàn)為陽性,那么則會在懷孕期間借由多種途徑進一步傳染給胎兒。
至今我國國內的艾滋病患者人數(shù)已經(jīng)高達100萬人以上,由血液傳播導致的艾滋病患者病例已接近于0,其中主要的艾滋病傳播途徑為性傳播,并且男性同性戀行為感染的比例保持持續(xù)性上升。
三、如何積極預防艾滋病傳播
在了解了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之后,我們可以借由切斷這些傳播途徑來預防艾滋病。接下來則逐一對艾滋病的三大傳播途徑進行預防介紹,具有針對性的預防能夠大大降低艾滋病的傳播幾率。
1.切斷性傳播途徑
由于性傳播途徑已經(jīng)成為了當下社會中艾滋病傳播的主要路徑,所以關于如何在性傳播方面預防艾滋病是我們主要探討的。在艾滋病的性傳播方面,青年群體已經(jīng)成為了艾滋病傳播的主要對象,這一疾病在青年群體當中的波及速度較快,尤其是大學生群體。由于大學生正處于性思想和性行為都較為活躍的階段,他們對于性生活具有強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再加上自身的自控能力不強,很容易在社會的影響下出現(xiàn)一些不當?shù)男孕袨椤D壳拔覈鴩鴥葘τ诎滩〉男麄鬟€處于起步階段,大部分的大學生可能都還處在被動了解這一疾病的狀態(tài)中,所以最好能夠借助于校園宣傳途徑,讓更多的大學生了解到這一疾病并掌握有效的預防手段。由于我國目前并沒有針對艾滋病研發(fā)出有效的預防疫苗,也未能研究出治愈此種疾病的特效藥或特效方法,所以提高大學生對于艾滋病的認知,并由自身出發(fā)主動拒絕危險性行為,才是最有效的艾滋病預防手段。除了大學生之外,我們認為艾滋病的高危群體為吸毒者、暗娼者和男性同性戀群體。為了控制社會上艾滋病的傳播率,應加強對于這類群體的控制。需要在社會上普及避孕套的正確使用方法,并大范圍設立生殖健康服務診所和性病診所。
2.切斷血液及母嬰傳播
其實由醫(yī)療輸血行為所導致的艾滋病傳播已非常少見,而我們需要嚴格預防的就是由吸毒行為導致的艾滋病傳播,尤其是靜脈注射類毒品。艾滋病病毒可以借由共用針頭和注射器在吸毒患者之間進行傳播。在醫(yī)療輸血行為之前,患者和家屬需要確認血液來源的安全性,我國醫(yī)療機構也必須要對于無償獻血者的血液進行嚴格把關,判斷獻血者血液是否攜帶艾滋病病毒,若攜帶,則無法進入血庫供其他患者使用。母嬰傳播的有效切斷途徑則是細致的孕前檢查,在母體感染艾滋病時一般需要拒絕生育,如必須進行生育行為,則需要參考醫(yī)生的診斷來采取合理的阻斷傳播措施,避免此種疾病傳染給新生兒。
總而言之,艾滋病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需要我們嚴格預防并認真對待的性傳播疾病。我國艾滋病患者數(shù)量龐大,我們需要充分了解這一疾病的傳播路徑,并針對性的采取預防措施,才能保護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