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


廉潔鄉村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的具體舉措,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凈化農村基層政治生態的有力抓手。近年來,泰州市以“立體式監督體系”為構架、以“四項監督”統籌銜接為牽引、以廉潔鄉村建設為抓手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樣板,通過強化基層監督打通全面從嚴治黨“最后一公里”,為涵養風清氣正的基層政治生態開展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和實踐。
一、泰州市推進廉潔鄉村建設的實踐與探索
自2017年開始,泰州市按照“點上試點、線上突破、面上推廣,點線面相結合”的思路,從具體縣鄉村、具體項目抓起,不斷深化認識、積累經驗,不斷豐富“廉潔鄉村”內涵、拓展“廉潔鄉村”外延,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廉潔鄉村”工作品牌,在范圍和內容上實現了對鄉鎮(街道)和村居(社區)的全覆蓋,不斷營造促進基層干部“廉潔干事、實干興泰”的良好政治生態。
深入開展“微官、微權、微腐敗”專項治理。一是加強基層小微權力監管。在全市基層單位、基層站所、學校、醫療機構開展小微權力清單管理并制定相應運行流程圖,建立了覆蓋316個學校、171個醫院、2081個基層站所、358個基層單位共2.7萬人的基層監督對象庫并實施動態管理。二是壓實基層管黨治黨責任。推進“線上線下雙記實”向基層延伸,督促鎮村兩級黨組織制定責任清單,實現對基層村居(社區)黨組織主體責任“線上”履責記實、“線下”監督檢查全覆蓋。三是強化重點領域專項治理。結合教育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大棚房”專項清理整治行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醫療衛生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等,加大基層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的查處力度。
建立健全基層監督網絡。一是深化縣級監委向鄉鎮(街道)派出監察員辦公室制度改革。全市共組建24個監察員辦公室,覆蓋82個鄉鎮(街道),實現監察職能向基層有效延伸。二是加強對基層鎮村黨組織巡察工作。運用“交叉互巡”“巡鎮帶村”“小巡察”等方式,實現全市鄉鎮(街道)巡察全覆蓋。創新開展對村居(社區)提級巡察工作,實施巡察質量“回頭看”。積極推進巡察監督與監察監督同向發力、協同作戰,形成基層監督全覆蓋的整體合力。三是深化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在全市推廣黨組織副書記兼村紀檢委員、村監委主任的“三責一體”做法,將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納入各地效能考核,每季度按照行政村總數15%的比例開展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情況督查。
優化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機制。一是構建農村集體“三資”信息化監管系統。開發市、縣、鄉、村四級“一張網”運行的泰州市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平臺,全面覆蓋全市1606個村級核算單位,推動農村集體“三資”的實時管理、實時監督、實時公開。推進“三資”平臺與“陽光扶貧”監管平臺、清產核資系統的信息共享和數據聯通,強化系統平臺間的開放度、共享度,基本形成較為完整的“兩平臺一庫支撐”架構,用信息化手段管細、管住、管好農村集體“三資”。探索形成“陽光村務”公開模板并在全市面上推開,依托農村集體“三資”監督管理系統建立“陽光村務”公開平臺、開發“泰州E陽光”手機App,與公開平臺互聯互通以便于群眾追蹤查詢。二是完善村級財務管理會計核算機制。加強村級財務預算編制監督,全市1606個村級核算單位全部編制預算方案并錄入農村集體“三資”監督管理平臺。在全市所有鄉鎮(街道)成立第三方村級會計委托代理服務中心負責村級財務核算和鎮村會計管理,全市93個鄉鎮級核算單位均已成立會計委托代理中心,1606個村級核算單位全部實現會計異村交流。三是加強農村集體產權交易管理。推進農村集體資產資源“陽光交易”全覆蓋,在全市積極試點并推廣“村組小型零散項目集中打包競價”經驗做法,著力規范交易行為,切實解決小型零散項目分散度高、招標難的問題。
加強基層村居廉潔文化建設。一是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積極整合黨員干部家風建設資源,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家風、家規、家訓,在全市范圍內部署開展“親語連廉”家規促廉示范基地創建活動。組織開展基層鄉村廉政文化基地建設,發揮以文促廉、以廉潤心的帶動作用。指導市(區)紀委開展勤廉標兵評選活動,在基層村居營造“學先進、促勤廉”的良好氛圍。二是營造濃厚的廉潔文化氛圍。用好鎮村“街、室、廊、院”以及群眾休閑場等陣地,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廉潔元素,打造鄉鎮廉政公園、“鄉賢榜”、紅色文化紀念館、廉政文化宣傳街等陣地。三是增強廉潔文化教育功能。放大“親語連廉”品牌效應,運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拓寬傳播范圍,選擇基礎較好的村深化“親情廉線”建設。四是推進群眾性廉潔文化活動。采取多種方式提高群眾參與度,增強宣傳教育效果。如靖江市開展了“古韻廉音百姓名嘴頌清風”巡回說唱活動和“樹言花語”書畫作品巡展;海陵區開展了廉潔文化“進課堂、進村居、進家庭、進舞臺”的“四進”活動等。
推動政治生態監測評估向村居延伸。一是常態化開展各市(區)政治生態監測評估。每年形成一份《監測評估綜合報告》,用“一對一”通報評價式、“畫像”式結果性監測評估反饋意見,分別指出各市(區)需要重點整改的突出問題、需要跟蹤關注的一般問題以及需要分析研判的觸及預警閾值的相關問題。二是推動政治生態監測評估成果的綜合運用。各市(區)針對監測評估情況反饋意見落實整改措施,逐條逐項“過關銷號”。市、縣兩級紀委監委深化監測評估結果運用,制發紀檢監察建議97份,各市(區)結合整改健全完善制度249項,有力推動影響政治生態的相關問題得到精準有效解決。三是推動監測評估向基層鎮村延伸。將政治生態監測評估工作開展情況納入對各市(區)的黨建考核,推動各市(區)對其所屬機關部門(單位)及其下轄鄉鎮(街道)、村居(社區)開展政治生態監測評估。
二、廉潔鄉村建設當前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當前農村基層在黨風廉政建設、集體“三資”監管、村務監督質效、廉潔文化氛圍營造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問題,需要在推進廉潔鄉村建設過程中加以重視和解決。
部分基層干部抓廉政建設的力度還不夠。一是少數鄉村集體經濟薄弱,顧不上抓廉政建設。總體來看,泰州市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依然存在較大不平衡性,特別是一些集體經濟相對薄弱的村,村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上,沒有將黨風廉政建設擺到應有位置。二是少數干部自我要求不嚴,不敢抓廉政建設。從村干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中不難看出,有的村干部在土地承包、出租和工程發包、資源資產等工作中謀取私利、搞權錢交易;有的村干部夾在干部與農民雙重身份中間,自律意識明顯下降。這些都是自我放縱、不能做到廉潔自律的表現,客觀上影響了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有效開展。三是少數干部文化素質不高,抓不好廉政建設。有的村干部受自身文化素質的影響,坐不下來、學不進去,加之平時不注重學習研究,對黨風廉政建設知識一知半解、知之甚少,更談不上自覺履行黨風廉政建設的職責。
農村集體“三資”監管規范性尚需進一步增強。一是制度執行不到位。近年來,各級部門對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持續保持高壓態勢,不斷從健全管理制度入手扎緊防腐的“籠子”。但一些基層村組干部對財經法規、財務制度不夠熟悉,或者缺乏集體所有、民主管理意識,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按規章制度辦事的現象。二是資金監管不夠規范。各地全面推行村級組織單獨開設銀行基本存款賬戶的做法,村級資金支取普遍實行“雙印鑒”管理,但一些地方會計委托代理中心為工作方便,存在統管村級組織印鑒現象,導致村級資金監管產生漏洞。三是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流于形式。各地按照要求加強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村務監督委員會與民主理財小組的職責定位模糊,一些地方直接由村務監督委員會代替民主理財小組職能,給基層群眾造成極大困惑。
村務監督的精準性有待提升。一是制約機制不夠健全。民政部門作為村務監督業務指導部門,主要任務是對村務監督工作進行業務性指導與督促,但相應的制約措施和手段較少。村務監督工作涉及內容多、涉及部門廣,需要有相關部門牽頭抓總。二是監委會成員素質良莠不齊。監委會成員一般隨村委換屆同步產生,除監委會主任為村支部班子成員外,其他成員大多為年邁老干部、老會計或村民代表,普遍存在對政策精神、村經濟財務、村集體項目等重大事項不了解,對監督的重點和容易出現問題的環節不明確等情況,因缺乏相關業務知識而造成不會監督。三是監督過程不夠規范。有的村財務公開項目不夠細化,只籠統公開大的支出項目而不公布具體支出情況,導致“看得懂的人看不到、看得到的人看不懂”;有的村監委會臺賬記載不及時、不全面甚至由村會計代記,從而喪失了監督的意義;有的村完全依賴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進行人工監督,在信息技術運用方面與蘇南各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三、進一步深化基層監督的對策與建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納入“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中紀委書記趙樂際2020年7月在江蘇調研時強調,要規范精準履行監督職責。紀檢監察機關要發揮好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的作用,就必須將監督更加全面地嵌入基層治理工作之中。
優化“三責一體”聯督機制,推動農村基層“三微”專項整治走向深入。要把握好當前村居換屆契機,推廣應用“三責一體”做法,通過組織調整、依法調整,讓村黨組織副書記、紀檢委員和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一肩挑”,并加強鎮紀委對村紀檢委員的領導,形成日常監督、紀律監督和民主監督的監督合力,切實提高村務監督實效。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工作規范,明確村務監督委員會組織結構、工作職責、權利義務、監督程序等內容,完善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工作保障和考核機制,明確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基本報酬和考核報酬,為村務監督委員會履行職責夯實制度基礎。在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的基礎上,聘請包括“五老”志愿者、村民代表、黨員代表、轄區范圍內“兩代表一委員”等組成“自由代表成員”,構建“1+N”監督協商小組,獨立行使監督權而不從事具體的社區工作。通過明確“1+N”監督協商小組的職責、權利、工作內容和方法,提升社區黨員群眾的民主議事能力,切實維護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優化村級財務“第三方代理”機制,使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更加有力。推廣應用“村級會計委托代理服務+會計師事務所財務監理”的“雙輪驅動”工作模式。一方面,在鄉鎮(街道、園區)成立會計委托代理服務中心等專業機構,通過與各村委會分別簽訂《村級會計委托代理協議書》代理村級集體“三資”的會計核算管理工作。村級委派會計市聘鎮管,村會計工資報酬全部上收至會計委托代理中心,由縣、鎮兩級財政提供經費保障并實行異地委派。委派會計全過程參與村所有經濟事務并全流程參與監督,報酬和管理考核與受派村脫鉤,獨立對村級財務審核把關,從源頭上保證村級財務工作的相對獨立性、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財務支出的合法合規性。另一方面,由鎮政府與會計師事務所簽訂《村級財務管理委托合同》,會計師事務所派出注冊會計師對代理中心財務活動進行駐點監督指導,履行村級財務建賬、會計憑證審核、財務核算規范指導、委派會計培訓考核等主要職責,推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規范化。在此基礎上,健全村級經費使用預決算管理制度,構建“村黨組織研究、村委會提出預決算報告、村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村務監督委員會實施監督”的運行機制,有效加強村級財務管理和日常監督。
優化派出監察員辦公室工作機制,推動監督向“最后一公里”延伸。進一步壓緊壓實市、縣紀委監委責任,確保監督力量真正下沉到基層。一是采取“統分結合”的工作方法。一方面,強化日常工作調度的統與分,監察員辦公室統管聯系地區紀檢監察工作,內設組和鄉鎮(街道)紀(工)委按照任務派單分別開展工作;另一方面,強化力量資源的統與分,監察員辦公室統籌聯系地區紀檢監察力量,鄉鎮(街道)紀(工)委、專兼職監察員、監察專業人才力量、村級廉情監督員分別履行崗位職責。二是健全協作互動的工作機制。實施片區協作配合、交叉監督,在片區內常態化開展交叉監督的同時,緊盯農村基層風險易發高發領域,加強監察員辦公室之間的區域聯動,通過交叉檢查、協同作戰、聯合辦案等形式,破解熟人社會監督難問題,提升監督質效。三是促進“巡察+監察”雙向互動。在對村居(社區)的巡察過程中,監察員辦公室根據日常監督掌握的情況分析研判本區域的政治生態,為進一步開展巡察工作提供重要參考。
優化“親語連廉”廉潔文化品牌,營造基層“崇廉尚潔”的文化氛圍。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進一步放大“親語連廉”廉潔文化品牌效應;組織創作家風主題廉政文藝作品,征集匯編黨員干部家風故事;組織開展“清廉家風”最美家庭評選等活動,充分發揮家風、家規、家訓的文化育人作用,讓廉潔江蘇、廉潔鄉村、廉潔家庭的理念深入人心。發揮基層干部的示范引領作用。在廉政文化宣傳教育方面,促進基層村居黨員干部先學一步、先行一步,大力倡導自律、公正、廉潔的廉政文化理念,讓群眾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實際成果,不斷夯實農村廉政文化建設的群眾基礎。加強部門聯動,形成廉政文化建設合力。改變紀檢監察機關單打獨斗的現狀,加強與宣傳、文化等部門之間的聯動協作,實現資源共享,形成廉潔鄉村建設整體推進的良好格局。
(作者系泰州市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