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穎璇 黎賠肆
2018年8月20日,國務院促進全國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舉行,指出中小企業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為進一步助力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2020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有關主管部門頒布了《關于健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制度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完善中小企業發展的基礎性制度、中小企業財稅支持制度、中小企業融資制度等相關方面的系列政策。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動能,中小企業不僅促進了現代經濟高質量發展,而且拓寬了人民就業的途徑。
隨著市場環境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小企業要實現發展和增值,需要有效地培育自身的核心競爭,企業的自主創新對于企業獲得和保持持續競爭優勢具有獨特的意義(張德茗,2011)。要想獲得超額利潤,保持自身的競爭優勢,就需要依靠研發實現創新(Roberts等,2001)。創新能有效地促進企業的績效成長,擁有更好的發展前景(李琳等,2021)。尤其是企業處于成長期階段時,整體財務表現明顯受到研發創新投入的影響,久而久之便會產生累積效應(梁萊歆等,2010)。對于不同行業內的公司來說,應以企業特點為基準選定研發投資時間點,增加創新投資,為公司創造長久可持續的利潤(尹美群等,2018)。
然而,創新對于企業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具體體現在技術壁壘、開發投入、研發周期等,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創新的高風險性(Scherer等,2000)。研究發現,企業家本身所具有的特點對企業也有很大影響(Vassilis等,1998)。積極營造培養企業家創新能力的良好環境,以促進企業家創新能力發展,從而讓企業家能力帶動企業發展創新能力(王健忠等,2017)。企業家的背景特征對公司價值具有重要影響,具有研發背景、重視研發創新的企業家能更準確地把握技術變遷的機會,推動企業創新和商業化,從整體的市場需求出發,進行技術變革、企業創新,從而占領新消費市場(黃永春等,2016)。
因此,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通過技術創新、研發投入可以壓縮成本空間、開發新的市場需求,從而提升業務服務及產品在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獲取新的利潤增長點,幫助企業提升競爭優勢地位,提升企業價值。在中小企業的經營過程中,由于缺少成熟的經營管理模式和完善的流程制度體系,企業的運營和發展會更依賴于企業家的主觀決策,企業家精神從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企業家的品質和能力,從而對中小企業的相關決策具有重大影響。但是,企業的創新相比于其他投資面臨著更多的不確定性,例如:技術可行、商業價值、體制和文化等,因此,創新投入能否有效地幫助企業發揮價值,更依賴于企業家的決策。
本文通過對中小企業板塊的上市公司數據進行實證檢驗,分析創新投入和企業價值的關系,以及企業家精神在其中發揮的效用,為創新投入、企業家精神和中小企業的價值提供了借鑒。
創新理論的代表人物熊彼特認為,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產品生產的技術和手段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如今,生產要素的內涵日益豐富,采用創新的技術和手段才能更好地賦能中小企業的發展,公司能夠持續獲得較好的經營業績在一定程度上有賴于公司內生性的科技創新(何衛紅等,2015)。在這樣的情形下,加大創新投資可以更好地推動公司內資源的進一步利用和合理地發展,擴大公司的規模,進一步提升公司的價值(戴浩等,2018)。替換企業的冗余生產要素、提高資源利用率、研發新一代產品等有助于企業價值的提高,而這些均依賴于技術的創新(陸國慶,2011)。此外,品牌在一定程度上也與技術創新具有關聯性,企業的研發投入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品牌價值(Kurt,2019)。企業要想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就離不開研發投入,進而才能提高生產技術水平、降低生產成本,保持行業領先優勢(李銀香等,2018)。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1:中小企業的創新投入能提升企業的價值。
熊彼特的“創新理論”還突出了企業家精神的重要性,企業家精神被認為是優秀企業家的重要品質,這些品質和企業績效具有較強的關聯性(Azzam等,2018),企業家精神發揮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整體組織的績效提升(馬衛東等,2012)。企業家精神對于中小企業的不斷發展必不可少,企業家應該適時更新觀念,保持創新精神,勇于承擔風險,積極應對市場競爭,要營造有利于企業家精神發展的環境,將企業家精神融入公司文化,形成長效機制;企業家在企業發展不同階段,恰當地發揮風險承擔精神(李鑫等,2014)。在一定的背景環境和制度政策下,企業家的生產性行為確實能從根本上促進公司績效的提高(何文劍等,2019)。對比大型或者跨國企業來說,我國的中小企業一定程度在管理模式和流程制度上不夠成熟,企業的發展和運營更依賴于企業家自身的行為選擇。因此,企業家精神能夠幫助中小企業更好地發揮生產經營能力和把握未來企業的發展(張莉等,2021)。
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2:企業家精神能正向調節創新投入和與企業價值的關系。
樣本數據來自2009—2020年中小板上市公司,數據主要來源為國泰安數據庫,剔除ST企業、數據及變量不全的樣本,最后得到5918個有效樣本數據。運用Stata15軟件進行實證分析。
1.被解釋變量:企業價值。企業價值從一定程度代表著企業自身的價值,也能理解為市場對企業的評價,托賓Q值相對于其他收益型指標,包含了市場對企業的未來的預期價值,能更為綜合性地衡量企業價值。因此,借鑒凌士顯等人的研究方法(凌士顯等,2018),選用托賓Q值作為衡量企業價值的變量,分析其與各變量之間的回歸關系。
2.解釋變量:企業創新投入。評估創新投資的方式有許多,比如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張栓興等,2017)、研發投入占總資產的比重(吳夢婷,2017)等。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指標中增加了營業收入指標,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能更清晰地反映企業在持續研究上的投入力度,更好地衡量技術創新研發投入。因此,采用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反映公司的創新投入。
3.調節變量:企業家精神。對于企業家精神,目前未有明確且統一的定義,參考張莉等(2021)對企業家精神指數的構建,并結合過往學者對企業家精神的追蹤調查結果(李蘭等,2019),從經營能力、創業能力、創新精神、責任精神四個方面評價企業家精神。其中:人均營業收入、人均固定資產和人均無形資產可以表明企業家的經營能力,將其作為企業家對市場機會的識別能力;董事會的獨立性考慮的是董事長與總經理是否二職合一,即體現企業是否存在自雇用的情況,展現了企業家自身創業能力;創新性是指引進新產品(服務)、新技術,建設新生產線、尋找新市場機會的傾向,往往表現為企業的研發投入;責任精神考慮的是企業在面對國家或社會出現經濟困難和自然災害時,企業家會及時做出反應,進行慈善捐贈。企業家精神的指數構成如表1所示。

表1 企業家精神的指數構成
為了讓企業家精神指數更加客觀,針對于上述6項指標采用熵權法量化企業家精神變量。運用Stata15對衡量企業家精神的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其次計算各指標信息熵,并根據熵值確定指標的權重;最后根據各指標的權重和標準化后的各指標的乘積相加得到企業家精神的量化值。企業家精神指數的各年權重如表2所示。

表2 企業家精神指標的各年權重
4.控制變量。除了企業創新投資、企業家精神以外,影響企業價值的其他因素還有很多,結合以往的研究文獻,選取了營業收入增長率、企業年齡、資產負債率、營利能力、資本密集度、股權集中度、企業規模作為模型的控制變量。
本文的研究變量名稱、符號及變量說明如表3所示。

表3 研究變量定義
為檢驗企業創新投資與企業價值的關系,以及企業家精神的調節作用,本文構建了如下模型:
模型Ⅰ:

模型Ⅱ:

其中,control代表所有的控制變量,a表示常數項,β為各變量的系數,為隨機誤差項。
模型Ⅰ是為了探究創新投資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對假設1進行驗證;模型Ⅱ在模型Ⅰ的基礎上進行擴充,加入了調節變量企業家精神spirit、創新投資和企業家精神的交乘項,探究企業家精神是否在創新投資和企業家精神間發揮了調節作用,對假設2進行驗證。
本文對所有變量進行描述性統計,描述性統計如表4所示。托賓Q的最大值為31.423,最小值為0.048,表明樣本公司價值相差較大,這可能是受到樣本公司所處行業及規模等因素的影響,同時托賓Q的均值和中位數均大于1,樣本企業表現出較好的發展潛力。企業創新投資強度最小值為0,最大值為0.763,說明不同樣本個體間的創新投資存在較大差異,目前,大部分地區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中規定研發費用占收入比在3%-5%之間,而樣本企業創新投資的均值和中位數分別為0.062和0.037,說明樣本企業整體較為重視創新能力的提升。樣本企業規模對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為17.786和11.201,樣本企業規模間的差異較大。樣本企業的營利能力存在較大差距,但均值和中位數均大于0,說明大部分樣本企業是盈利的。在公司成長性方面,盡管營業收入增長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的差距較大,但是其均值和中位數分別為0.238和0.111,說明大部分樣本企業處于業務增長階段。

表4 描述性統計
本文對所有變量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如表5所示。變量間相關性系數絕對值最大為0.379。同時,進一步對模型做了VIF檢驗,VIF值均小于3。因此,不存在明顯的共線性問題。

表5 相關性分析
模型Ⅰ和模型Ⅱ的回歸結果如表6所示,其中,模型Ⅰ和模型Ⅱ中的(1)、(2)、(3)回歸結果分別是未控制時間和行業虛擬變量的回歸結果、控制了時間虛擬變量的回歸結果、控制了時間和行業虛擬變量的回歸結果。調整后的R2和F值說明模型擬合度較好,模型中的各變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被解釋變量的變化情況。

表6 回歸分析結果
1.企業創新投資和企業價值的回歸分析。模型Ⅰ在三個回歸結果下均通過1%水平顯著性測試;控制變量中,企業規模、企業年齡、資本結構、資本密集度、股權集中度對企業價值存在顯著影響。該結果表明企業的創新投入能顯著提升企業的價值,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科技創新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保證,也是促進企業價值提升的重要原動力。
2.企業家精神對企業創新投資與企業價值的調節作用。模型Ⅱ在三個回歸結果下解釋變量均為顯著正相關,進一步驗證了假設1。創新投資和企業家精神的交乘項在三個回歸結果均表現為顯著的正向影響,即企業家精神在企業創新投資和企業價值中起到了調節作用。這可能是因為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企業家能更快速地、更敏銳地判斷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從而作出有利于企業發展的創新決策,助力企業價值的提升。
本文采用替換被解釋變量的方法進行穩健性檢驗。市銷率是以銷售收入為基礎評估企業的價值,它考慮了企業的市場份額變化情況,使得評估結果更加具備真實性,因而市銷率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地反映企業內在價值。本文以市銷率ps替換托賓Q值tbq作為被解釋變量作為企業價值的衡量指標進行回歸分析。表7中模型Ⅰ和模型Ⅱ的回歸結果表明,解釋變量和交乘項在不同模型及回歸方式下均與替換后的被解釋變量顯著正相關,說明研究結果較為可靠。

表7 穩健性檢驗結果
本文通過構建創新投入、企業家精神與公司價值之間的關系模型,以中小板上市公司為樣本數據,探究了創新投資對公司價值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企業家精神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得出如下結論:(1)企業的創新投入能更好地促進企業的技術創新,對企業價值的提升有積極作用;(2)企業家精神,包括經營能力、創業能力、創新精神、責任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對中小企業創新投入發揮積極作用有正向的調節效應。
研究結論的主要啟示:(1)中小企業面臨在市場競爭持續升溫時,要靠創新突圍,創新投入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技術變革,從而助力企業降本增效,發揮產品的價格優勢,幫助企業尋求新商機,引領企業二次飛躍。加強技術創新投入,尤其在企業的基礎設備和生產的制造流程,將為企業進一步生產技術創新、生產方式變革做好鋪墊。(2)培養和發揮自身的企業家精神有助于中小企業的持續發展和成長,企業家應該打破傳統觀念,及時更新觀念,發揮好自己的經營、創業能力,同時保持創新、責任精神,在創新投入、技術更新過程中,把企業家精神融入到科學決策之中,從而更好地為中小企業的發展賦能、更好地助力中小企業提升價值。(3)為更好地繼承企業家精神、充分發揮企業家才能,有必要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