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印發的《關于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進一步提升監管效能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力爭用3年左右的時間,市場監管系統全面實施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并分別明確了到2022年、2023年的工作目標。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狠抓工作落實,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工作,重點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注重夯實工作基礎,完成三項基礎性工作。一是花大氣力做好涉企信息歸集工作,按照全面、及時的原則歸集各類涉企信用風險信息。二是科學構建信用風險分類指標體系,制定通用型企業信用風險分類指標體系,實現全國范圍內分類標準的相對統一。三是做好信息化系統的統一融合,按照統一的標準規范,建設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系統。(二)強化分類結果運用,做好三個方面工作的結合。一是做好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結合,根據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結果制定抽查計劃,合理確定、動態調整抽查比例和頻次;二是做好與專業領域風險防控的結合,探索建立“通用+專業”的專業領域分級分類監管機制,更好地實現重點監管、全鏈條監管;三是做好與探索完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監管的結合,充分發揮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的作用,根據風險狀況動態調整監管政策和措施,實施科學有效監管。(三)加強風險監測預警,推動監管模式實現“三個轉變”。一是對企業信用風險狀況及主要風險點進行精準識別和及時預警,及早發現企業異常情況和風險,由常規監管向關口前移轉變;二是通過對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結果分析,及早發現高風險區域和高風險行業,主動采取措施,由被動監管向主動監管轉變;三是對于通過大數據分析、重點指標監測等方法發現的企業異常情況和風險,加強與企業溝通,適時對企業進行提醒、指導,由事后處置向事前示警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