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潔
(山西傳媒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9)
良好的乒乓球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改善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反應能力、變通意識和溝通協調能力。在傳統乒乓球教學模式中,由于采用的教學方法相對單一,教學形式過于單調,影響了學生對乒乓球知識及技能的熟練掌握。為實現最佳教學成效,教師需要依據乒乓球的運動特征、能力要素等要求,探尋適合乒乓球教學的新方法。
多角色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角色扮演為主要形式的教學方法,通過假設乒乓球運動的多元場景,完善學生體驗環節,調動學生參與乒乓球教學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充分了解、具體熟悉乒乓球教學的要求,為學生有效掌握和接受乒乓球知識提供有力支持。
引入多角色教學法,為學生參與乒乓球學習創造了自我學習和獨立表達的空間,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乒乓球訓練技術、規則,也為改善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乒乓球水平創造了良好場景。第一,引入多角色教學法,為學生創造了開放、趣味的乒乓球學習場景。通過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開展乒乓球教學,調整了以往重技能、輕體驗的教學導向,為學生提供了完整的乒乓球學習體驗,使學生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加深對乒乓球運動的學習與理解。第二,引入多角色教學法,為學生營造了自由、靈活的乒乓球學習場景。通過以學生主體為導向,設置乒乓球教學等模擬情景,使學生從傳統的“被動參與”向“主動體驗”升級,切實改善了學生的乒乓球學習成效。第三,引入多角色教學法,實現了乒乓球技能教學與學生體驗的互動融合。通過設置學生靈活參與的乒乓球教學場景,使乒乓球教學從傳統的“機械模仿”升級為新的創造學習。
引入多角色教學法,將角色扮演與教學內容一體融合,實現了對乒乓球教學流程的重構與優化,也為教師及時發現乒乓球教學問題創造了良好的實踐場景。一方面,通過以學生為中心、以多角色扮演為主要形式,設置多人角色組合練習的乒乓球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扮演“裁判員”“教練員”“教師”等角色過程中,具體了解乒乓球教學的規則、內容,實現“寓教于學”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通過由師生共同制訂乒乓球教學方案、競賽規則,形成新的“探究式”學習形態。在引入多角色教學法創新乒乓球教學時,教師通過向學生描述完整的教學情景,明確不同角色的具體職責及任務,從而改善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知識理論、實踐技能的理解,并使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的學習保持較高的參與熱情,真正實現“學生主導”的教學形態。
引入多角色教學法,推動乒乓球課堂與全面育人深度融合,為學生搭建內容更多元、過程更自由的學習平臺,契合乒乓球教學的多元需求。其一,將乒乓球教學內容與角色扮演相融合,為學生創造相對真實的學習空間。通過對乒乓球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分解,借助多元化的角色扮演,有效培養學生的乒乓球學習思維。其二,通過設置學生主導的乒乓球角色扮演課程,為全體學生理解、掌握乒乓球運動技能創造了良好條件。利用角色扮演開展乒乓球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特征等內容靈活開展乒乓球教學,為學生全面成長提供有效支持。其三,通過重塑教學理念,將乒乓球教學、體育文化、競賽規則等內容融入其中,既能改善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的理解,也有助于實現乒乓球學習認知、身心素質、運動規范、行為能力等多元化育人目標。將多角色教學法引入乒乓球教學,不僅著眼于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知識及實踐技能的掌握,更注重學生在競技精神、體育習慣和體育規則等多個領域的發展,為學生全方位掌握乒乓球運動技能,形成良好的體育素質提供了現實可能。
多角色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角色扮演為主要特征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扎根乒乓球運動實際,合理設置扮演角色,使學生能夠在原生態、全方位的學習場景中切實理解乒乓球運動的特征內涵與競賽規則。因此,在創新乒乓球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乒乓球運動的教學特征、學生訴求和教學環節等內容為基礎,綜合多角色教學法的應用特征,探尋科學、合理的乒乓球教學路徑。
依據乒乓球運動項目的特點及教學要求,教師應堅持“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通過構建多層次、趣味化的教學體系,調動學生的自主性,激發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以樂學、會學的心態參與乒乓球學習,實現乒乓球教學的最佳成效。第一,要以學生自主探究、自發參與為先導,引導學生對乒乓球學習形成良好認知。在開展乒乓球教學時,要注重做好教學角色的有效轉換,通過設置扮演情景、引入團隊協作和構建對話學習場景,引導學生對乒乓球教學內容形成全面認識。第二,要合理設置教學情境,提高角色扮演與教學內容的契合度。要設計吸引學生的趣味學習情境,并按照乒乓球教學特征,合理確定各角色的特點與職責分工。在應用多角色教學法,創新乒乓球教學體系時,應綜合考慮學生的身心素質、技能水平和學習興趣等基礎差異,遵循學生的個體意愿,提高角色扮演與學生實際的匹配度。第三,要提升角色扮演的目的性,通過設置明確的體驗目標與角色扮演要求,使學生以深度體驗的方式來認識乒乓球教學的內在要義,使乒乓球運動的賽事規則、精神理念與技能知識等以合理的方式融入乒乓球教學的全過程。
在應用多角色教學法時,要注重明確乒乓球教學的重點,精選、優化教學體系,通過對乒乓球教學動作進行合理分解,將教學內容與角色扮演相融合,促進學生熟練掌握乒乓球技能,形成良好的乒乓球意識。首先,要注重合理安排乒乓球角色轉化的頻率與規則。通過對學生的心理狀況、學習訴求等進行收集,依據“從簡到繁”的原則,合理安排學生角色,并組織學生對角色體驗狀況進行自評、互評,確保學生從角色扮演中獲得良好的乒乓球學習體驗。其次,要堅持學生主體的基本原則,注重傾聽學生意見。通過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使學生在組內交換角色進行表演,保障學生對乒乓球教學形成完整的參與體驗。通過合理設置乒乓球教學主題,優化學生的角色扮演環節,營造科學、完善的角色體驗流程,從而改善學生的乒乓球學習體驗,使學生在角色扮演、課堂互動中,獲得更深刻的學習認知。最后,要將角色扮演與乒乓球教學內容融合。為幫助學生熟練掌握乒乓球動作技巧、比賽規則等內容,通過設置“見習教師”,由學生講述乒乓球的發球、墊球、接發球等動作,闡述個人對技戰術的理解,改善學生對具體動作的認識,通過設置“裁判員”,負責學生對抗的比賽監督、規則執行等,為學生深度參與乒乓球學習創造良好機會。
綜合多角色教學法的應用特點,其更適宜于乒乓球教學的實踐環節,在基礎概念、理論知識應用領域存在局限性。因此,要將案例教學、課堂示范等方法與多角色教學法相融合,確保乒乓球教學有效創新。首先,教師要注重向學生示范標準、規范的乒乓球動作,培養學生熟練掌握乒乓球教學的基本要領、賽事規則,為學生有效理解扮演角色的職責形成有效認識。其次,要深入乒乓球教學細節、突出教學重點,通過向學生講述墊球、正手攻殺和多回合球等多種技術、基本步伐、比賽規則、競賽組織、裁判規則等內容,使學生在實踐參與中掌握乒乓球運動知識。最后,要重視發揮智慧教學優勢,為學生創造更加豐富的乒乓球教學情境,通過向學生生動、全面地展示乒乓球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對乒乓球教學形成更高層次的學習思維。
在傳統乒乓球教學過程中,由于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加上教學方法相對滯后,影響了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的理解與認知。為更好地發揮多角色教學法的應用優勢,持續改善乒乓球教學成效,教師應在組織學生參與多角色扮演的基礎上,設置完善的課前預習、課堂互動和課后反饋體系,通過對多角色教學法的應用效果進行持續跟蹤,全面激發學生的乒乓球學習熱情,促進學生角色扮演與乒乓球教學實現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