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愛國
真實應用情景是指問題背景是現實問題,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生活問題而不是直接的數學問題。《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數學課程的目標在于讓學生能用數學的眼光去分析世界。因此通過設計真實應用情境,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理解知識的應用本質,提高學生的數學建模等核心素養。
一題多變的變式設計將章節知識融于一個“問題串”中,把相關知識最大限度的整合,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變式題組,主動建構知識網絡。另外通過改變同一個問題的條件與結論,避免了因使用多個不同背景的題目而在審題上浪費時間,從而提高了效率,收到“一網打盡”的復習效果。
隨機事件的概率與分布列比較抽象,是學習的難點。下面,以本節課的教學為例,談談如何科學設計真實應用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幫助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網絡,發展數學核心素養。
一、教學內容分析
《概率統計》作為高中數學應用部分之一,是與現實生活聯系最密切的內容,是培養學生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據分析等能力的最重要應用載體。首先古典概型是概率問題的基礎。其次以分布列為核心,將排列組合、期望、方差等串在一起。本節課通過真實問題情境變式探究把相關知識進行整合,引導學生主動建構整體性的“認知框架”。
教學重點:理解概率分布列的本質,辨別超幾何分布與二項分布,掌握分布列應用的一般步驟。
二、學生學情診斷
學生具備的知識及心理基礎:排列組合,古典概型,分布列,超幾何分布,二項分布。
學生直觀認知與準確理解以及靈活運用之間的矛盾:古典概型和概率分布列的理解僅僅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上; 超幾何分布與二項分布之間的關系含混不清;在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缺乏建模能力,缺乏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本質的能力。
教學難點:理解分布列的本質,識別不同的分布列類型。
三、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①理解古典概型與離散型隨機變量的分布列的概念;
②會用古典概型求離散型隨機變量的分布列;
③會用超幾何分布和二項分布解決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真實應用情境的變式探究,能夠理解分布列的本質,辨別超幾何分布與二項分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了解分布列的實際意義;
②通過分布列的應用,理解事物間的相互轉化、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
四、教學策略分析
在“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理念指導下,教學設計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學方法,即“真實情境—變式探究—反思升華”,注重“引、探、 歸”的結合。采用真實情境激發興趣,通過真實問題的變式探究培養應用意識,通過反思歸納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
教學方法:
啟發式教學:始終從問題出發,層層設疑,引導學生在不斷思考中獲取知識。
教學流程:創設情境—變式探究—有效建構—觸摸高考
五、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情境
某商場為了促進顧客消費,決定周末舉行消費滿額抽獎活動,在一個不透明的箱子里裝了材質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的1個白球,2個黑球和4個紅球,每球有一個區別于其他球的編號,從中隨機摸出一個球,以摸到球的不同顏色作為一、二、三等獎標準,要使得中一等獎的概率最小,應定為什么顏色?如果一次抽取兩個球,若兩個球都是紅球為一等獎,求中一等獎的概率?你還可以設計怎樣的中獎規則,能夠使中一等獎的概率不超過1/9?
設計意圖及預設:問題背景真實,學生熟悉易理解,前兩個問題難度小,學生可以通過口答加深對古典概型的理解,第三個問題開放,讓同學們感受命題過程,同時把學生的設計作為變式探究,激發興趣。
2.變式探究
變式一、設計抽獎規則為一次從中抽取3個球,以抽取到的紅球數對應不同的中獎等級,一共可以設為幾個獎項?怎樣對應能夠使得中一等獎的概率最小?設計中獎規則使得中一二三等獎和不中獎的概率依次增大,并使得獎金額分別為100元,50元,20元,0元。求一次抽獎,商家需支付的平均獎金額。
設計意圖及預設:第1問是離散型隨機變量的理解,第2問要解決問題,必須把所有概率都求出來并進行比較,揭示了概率分布列的本質。第3問幫學生理解分布列的應用本質。
反饋評價:遞進的問題設置,揭示古典概型和超幾何分布的關系。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培養應用意識。
變式二、題干不變,摸球方式為:1.依次從中摸出3個球。2.每次從中摸出1個球,摸出后放回去,連續摸球3次。作為商家更愿意采用哪種方式?
變式三、袋中有材質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的1個白球,2個黑球和 n(n≥2)個紅球,一次從中抽取2個球,記抽到的紅球數不少于2個為中獎,獎金為50元,否則為不中獎獎金為0元。為了使得100個人抽獎的平均中獎金額不超過2500元,請問商家最多應在袋中放多少個紅球?
設計意圖及預設:變式二通過變換摸球方式,讓學生體會依次“無放回”摸球與“有放回”摸球求概率的不同,辨別超幾何分布與二項分布。變式三,通過設計實驗,加深理解獨立重復試驗的特征,每次摸球概率值相等。
反饋評價:通過小組討論,自主探究,使認識更加深刻,知識脈絡更加明了,從而更加深刻理解超幾何分布所要滿足的概率條件是古典概型(不放回的摸球),二項分布滿足的概率條件是獨立重復試驗(有放回的摸球或者每次試驗概率不變)。
3.有效建構
① 概率分布列是一次實驗中的所有隨機變量的概率函數表示。
② 超幾何分布與二項分布的區別與聯系。
③ 古典概型→離散型概率分布列(超幾何分布/二項分布)概率應用問題
④求離散型隨機變量分布列的解題流程。
4.觸摸高考
(2021年北京卷18)為加快新冠肺炎檢測效率,某檢測機構采取“k合1檢測法”,即將k個人的拭子樣本合并檢測,若為陰性,則可以確定所有樣本都是陰性的:若為陽性,則還需要對本組的每個人再做檢測。現有100人,已知其中2人感染病毒。
(1)(i)若采用“10合1檢測法”,且兩名患者在同一組,求總檢測次數;
(ⅱ)已知10人分成一組,分10組,兩名感染患者在同一組的概率為1/11,定義隨機變量X為總檢測次數,求檢測次數X的分布列和數學期望E(X)。
(2)若采用“5合1檢測法”,檢測次數Y的期望為E(Y),試比較? E(X)和E(X)的大小(直接寫出結果)。
設計意圖及預設:學以致用,通過高考題的訓練進一步鞏固知識方法,加強應用意識。
六、教學設計反思
1.設計真實情境,培養應用意識
本節課從解決真實情境問題出發,從實際應用角度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解決,通過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概率問題的訓練,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2.變式探究 整體設計 優化知識網絡的建構
本節課通過變式探究問題的設計,做到探中抽知,串知成鏈,動態生成,從而達到有效建構的目的。
3.自主探究 積極反思 培養學生探究精神
本節課通過實際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并總結規律,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參與到問題的設計中,不斷經歷問題提出、解決、反思,使學生清楚地領會到思維的全過程。使學生在享受探究合作、尋求答案的快樂活動中培養探究精神。
【本文系2021年度廣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小學數學教學研究專項課題“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高中數學課堂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GDJY-2021-M089)研究成果之一】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