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觀生
品質課堂是指以素質教育為基本理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接受有品質的教育為價值追求的課堂。小學機器人品質課堂的構建是東莞市推進品質教育的重要部分。
一、設境,營造品質氛圍
創設生活情境,讓情境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以此培養學生信息意識。創設生動、有趣且來自生活的主題情境,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實現信息共享、信息價值最大化,促使學生進行收集、篩選、分析、處理、應用信息等各項活動,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
品質課堂中創設項目式主題情境,讓學生在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求知欲,營造良好的品質氛圍。主題可以是源自生活的有趣情境,也可以是新生事物、社會熱點、創意科幻、感恩懷念的情境。如三年級可以創設微項目式主題“各種彎道上轉彎的機器人”;四年級可以設定一個“簡易舞蹈機器人”的項目主題;五年級可以設定“帶音樂動作的舞蹈機器人”的項目主題。
二、解問,激發品質思考
設境的目的是發現問題,解問則是解決所發現的問題,如果發現的問題較難,則可以引導學生把較難的問題分解為若干子問題,再尋求相關解決問題的方法,逐一解決。
1.培養發散思維,促進創新學習。機器人活動中,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有利于科學知識的學習。一個發散性思維較好的學生能夠較靈活的對知識進行遷移學習,掌握的知識點不會是刻板的記憶或是直板的運用。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重點是培養學生更多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能在現有的成就上發現更多的創新點,提高創新與創造力。
2.培養質疑精神,促進主動學習。疑是對已知的結論提出疑問或對難于理解掌握的知識點進行設疑。如在學習對角相同的麥克納姆輪車如何實現左右平移時,讓學生通過前面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學生雖然都是用所學過的知識來推斷,但卻得出兩個不同的結論,這會使學生在質疑后產生思維碰撞,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及內驅力,使其主動想辦法去解決、探究問題,在釋疑中主動尋求真知、獲取真知。
3.培養篩信能力,促進科學學習。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分析這些信息,再提取有利的信息進行加工,形成自己有用的信息,真正為自己服務。為了促使學生提高在紛繁復雜的信息中找到更多有用信息的能力,教師所提供的信息不要有目的性和指向性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鍛煉出慧眼篩取信息的能力,使學生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更趨科學。
三、活思,彰顯品質思維
活思即巧思活學,在品質課堂中,學生通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來回顧舊知。教師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敢于合作交流,探究新知的應用,注重創造機會給學生去思考,使學生的個體思維走向深入和深刻。通過“是什么、為什么、還能怎樣”的思維過程,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1.對新舊知識的聯接給予“引導”——促進融會貫通。機器人科學技術知識中有許多知識之間具有很強的相似性,只有善于將新舊知識進行對比,才能探挖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如機器人走連續不規則的虛線,對學生來說具有一定難度和考驗。為了使機器人走線的成功率更高,鼓勵學生觀察生活,回顧所學的新舊知識,找出走虛線的規律。學生回顧走規則虛線的方法,再橫向對比,通過推理、求證、巧思、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巧妙進行知識遷移,做到學思結合,學檢相行,知行統一,彰顯品質思維。
2.對一籌莫展的同伴給予“啟發”——擺脫思考困境。機器人知識對學生來說有較高的難度,很多時候會存在一些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上一籌莫展的現象。如果我們一開始在學生出現問題的時候就告訴學生標準答案或呈現一些趨向于正確答案的資源,這樣做雖然可以繼續推進課堂的教學,但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只有讓學生經歷過求索答案過程的思考洗禮,才更有益于學生的茁壯成長。
3.對不夠完善的思路給予“點撥”——完善思路形成。學生思維品質有高有低,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對那些思路不清晰、思考與表達不夠完善的學生及時地給予點撥,引導他們朝著完善的思路上前行。如對于在機器人創意學習過程中,有些學生很有想法,奈何自身的表達能力有限,無法把自己的想法有效地表達出來。教師可以引導他們用畫圖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來,也可以結合肢體語言進行表達。使他們的思考與表達能清晰、完整、深入,促進思路的完善。
四、靈創,實現品質運用
靈創,要讓學生運用跨學科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通過探究、回顧重構,反思、知識遷移,拓展、評價交流等三個方面來實現品質運用。
1.探究,回顧重構。學生歸納自己所學內容的能力是老師日常教學要積極進行培養的,鼓勵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引導其對自身知識體系進行建構或完善,促進思維方法和能力的形成,并能夠融會貫通地將其遷移運用,解決其他問題。
2.反思,知識遷移。在反思中遷移知識,使在一種情境中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另一種新的情境中,進行創新實踐,體現學生的靈活性學習,能舉一反三才是最佳的學習狀態,也是最好的知識遷移。如學生在學完機器人上坡和下坡的知識后,通過反思知識的遷移,把上坡和下坡用到的光電感應和陀螺儀應用到機器人舞蹈的編排和程序的編寫上,利用光電感應來設置在不同的環境下跳出不同的舞蹈,利用陀螺儀來檢測和控制機器人展現高難度動作,使機器人所展現的動作更協調,達到知識的遷移應用。
3.拓展,評價交流。機器人課堂更多的是動手與思考,注重的是過程性的評價,要充分發揮過程性評價的診斷、反饋和矯正功能。在機器人課堂教學中注重考查學生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以此達到品質課堂構建的目的。在此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想法、疑問的相關表述,解決問題的方法體現,交流互助的各種表現。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