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霞
小學階段是為一生的學習活動奠定基礎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習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的關鍵期,是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融入情商教育并進行針對性策略的培養,有利于小學生學習認知的過程中,把所學知識不斷內化升華,以促進其生理和心理積極的發展。
一、幫助學生學會自我激勵的方法
(一)自我認知
每個人除了有基本情緒喜、怒、哀、樂外,又有不同情緒結合起來的各種各樣復雜的復合情緒,情緒對人的行為有非常大的影響,如果不能認知自己的情緒,我們就不能把握情緒,做情緒的主人,甚至會出現失控和魯莽行為,造成惡劣的后果。
(二)自我情緒調節
1.用微笑調節情緒,心理學研究發現:微笑時大腦會分泌多巴胺物質,會使人感到快樂,當我們處于積極樂觀的情緒時會提高人的活動效率,增強克服困難的決心,有利于健康;當我們遇到消極情緒時,悲觀的情緒會影響大腦并降低人的活動效率,長期處于消極情緒中會有損于健康。在生活中經常保持微笑,保持積極樂觀的正面情緒,善于調節情緒,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2.向他人求助。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社會支持系統”觀點,即個人在自己的社會關系網絡中所獲得的來自他人的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與支援。我們的社會支持系統即身邊的家人、朋友、老師等,在我們遇到消極情緒時,學會向他人傾訴煩惱,有利于緩解消極情緒對自身的負面影響。
3.轉移注意力。心理學研究表明,運動是極好的鍛煉身體和舒緩壓力的方法之一,持續做20分鐘的有氧運動,會促進大腦中腦內啡的分泌,有助于在生理上起到舒緩調節壓力的作用。
(三)興趣引導
在日常生活和教學里,可以鼓勵孩子們培養健康的興趣和愛好,引發他們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學會用自主學習來幫助他們舒緩壓力。
(四)意志和信念培養
對于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說,堅韌的信念很重要,我們要善于發掘學生的優點,并加以贊揚和鼓勵,培養學生堅持不懈、克服困難、永不退縮的品質,培養學生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緒和行動的能力,培養其堅定信念以及良好的意志品質。
二、課內引導策略
(一)把情商教育融入日常教學
教師在課前需要全面精讀教材內容,深入挖掘教材中情感因素,把情商教育與教材內容相融合,以此來設計教學計劃、進行教學。
教師還可以運用教材的內容結合情商的知識,對學生的心理承受力、壓力承受力、自信心等品質進行培養。通過深入地引導和教育,讓學生在認知自己情緒的同時,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克服困難。在完成全面發展學生的教育目標時,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個體差異性,充分發現學生的情商潛能并進行培養。
(二)營造情商教育環境
教學過程是知識傳授和情感表達的過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傳道授業解惑,還要把生動的情感融入理論知識中,通過豐富有趣的課堂互動,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的氣氛,提高教學的質量,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心理素質和情商能力得到提高,也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
(三)重視課堂評價對學生心理的影響
在課堂中,教師積極肯定、正能量的評價對學生的心理成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除了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需要注重的是學生的情緒、心理等多方面全方位的發展。
教師的積極態度和鼓勵能夠激發學生的潛能,對學生自身的情商能力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通過激勵性評價讓學生樹立正確三觀,善于發現自身的閃光點,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心,全方面促進學生發展。
三、課外引導策略
利用課外時間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社團活動、綜合性活動、社會實踐活動能夠培養學生合作和交際能力,是培養小學生情商素質、團結協作能力的重要途徑。目前小學生大多以自我為主,缺乏團隊合作能力,而社團活動、綜合性活動、社會實踐活動能讓學生在協作中互相學習、互相交流、互相促進,也能通過處理人際交往的方式來培養情商能力,促進情商的發展。
(一)活動前的預測和準備
在活動前通過調查了解掌握學生的心理、情緒、行為等情況。
(二)活動中的輔導策略
1.熱身期。通過介紹、游戲等不同方式,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和欲望,讓學生從被動變為主動,促進學生之間的重新認識,突破固有的印象,體驗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坦誠,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為后面的活動打下好的基礎。
2.互動期。增加合作性的活動,讓學生通過個體與個體、個體與小組、個體與全體等不同方式,更深入地認識自己與他人,學會運用溝通的技巧來表達自己的見解,聽取和悅納他人的意見。
3.調節期。當活動中遇到沖突、不滿、爭執時,及時引導學生接納別人,學會發現、欣賞他人和自己的優點,用微笑調節情緒,向他人表達自己的看法,或向他人傾訴自己的煩惱,學會緩解自己的不良情緒。
4.感悟期。活動結束時,要利用這個時機對本次活動進行回顧、分享、整合、遷移,幫助學生整合活動中的收獲。
(三)發掘資源,整合力量,創新活動方式
充分挖掘校內外一切有用的資源,開拓不同形式的活動場所,發揮圖書館、廣播站、素質教育基地、博物館、功能室等作用,拓寬學生的活動范圍和視野,創新活動方式,讓學生在活動實踐中增加與別人交流的機會,在團體合作的氛圍中加強學生團結協作能力,提高自我認知,調節自我情緒的能力。
情商培養貫穿人的一生,情商教育作為學生認知情商能力的第一步,教師需要不斷在實際的情商教育中,探尋創新情商培養的模式和方法,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差異性,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教育針對性,不斷提高學生的情商能力,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全方面的促進學生發展。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