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潔意
隨著“素質教育”工作的推進,整個社會開始關注學生責任擔當素養的培養。為了更好地展現如何利用《道德與法治》教材,達到培養學生責任擔當素養的目標。下面將以小學《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中《主動拒絕煙酒和毒品》一課為例,呈現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素養的方法。
一、激趣導入,保證課堂有序開展
因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在上課伊始很難從快樂的課間生活中迅速集中注意力。再加上《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時間相對較少,一般每周只安排2 課時,而且在學生心中又并非主要科目,所以教師需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設置靈活有趣、并且要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發學生思考,為下一環節的學習做好鋪墊。在課例中,教師通過播放微電影《勇敢的心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觀看視頻和分享感受中初步感知吸煙、喝酒等不良習慣對會身體造成危害,從而自然地過渡到課堂教學環節,保證課堂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
二、結合教材,設計活動引發思考
《道德與法治》教材是近年來我國德育課程改革的成果,里面蘊含了很多培養學生責任擔當素養的良好素材。因此,授課教師應當結合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在思考和探索中樹立正確的生活價值觀和社會價值觀,形成勇擔時代使命的意識,并積極履行應盡義務這一責任擔當素養要求。例如,通過課堂導入后,學生已經初步感知吸煙、喝酒等不良習慣對會身體造成的危害。教師借此可以因勢利導,進入第二大板塊“煙酒危害知多少”的學習,引導學生對吸煙、喝酒問題進行更深入的探討,同時注意滲透主動拒絕煙酒的重要性和方法,培養學生為自己身體健康負責,為他人安全健康負責意識。
三、適時補充學習素材,拓寬學生視野,實現生活經驗傳遞
在教學時,教師不能拘泥于教材內容,照本宣科,而應充分挖掘各方面的素材,讓學生感覺所學的東西是要運用的,能運用的,掌握了就能使自己更積極、更健康地生活。在課例中,在充分認識煙酒的危害,并產生主動拒絕的意識后,教師帶領學生進入第三版塊“ 毒品危害更嚴重”的學習。由于在教材中對于新型毒品的危害介紹得比較簡單,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寬他們的視野,在開展教學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組查找不同種類毒品的外形以及危害,并教會學生整理信息,在課堂中向其他小組匯報。小組匯報的方式,不但能鍛煉學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及時普法,讓法治教育落地
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是編寫《道德與法治》教材的依據,另外,為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教材中運用了集中教育和分散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其中,縱觀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材,我們不難發現,除六年級上學期的教材是以憲法精神為主線開展的系統法治教育外,其他年段的法治教育都是分散滲透的。例如,在課例中,教材中就呈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保護法》第三十六條的內容,引導學生主動遠離不良場所,主動拒絕煙酒和毒品,增強防范意識。在教學中,及時普法的環節對于現階段的小學生而言是必要的,因為我們當下就處于法治社會中,盡早引導小學生認識法律,敬畏法律,能夠使他們知道做人處事的底線,在生活中規范自己的行為,這也是責任擔當的一種具體表現。
五、積極評價與反饋,陪伴學生道德成長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任課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活動行為和思想動態,并給予及時的評價與反饋,從而引導更多的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學生只有在積極參與的情況下才有更真實、更深刻的體會和感受,從而真正進入知、情、意、行的道德品質形成過程。例如,在課例中讓學生談閱讀材料或觀看視頻后的感受、分享小組調查或搜集信息的結果、探討面對二手煙或新型毒品誘惑的問題該怎么辦等環節時,教師都十分注重認真聆聽學生的想法,及時鼓勵或點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并有正確導向的氛圍中逐步實現道德成長。在課堂最后談收獲的環節中,學生紛紛表示:這節課,懂得了主動拒絕煙酒和毒品的重要性,培養了要對自己以及他人安全健康負責的意識,掌握了拒絕煙酒和毒品的具體方法。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