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菲菲 康成文



摘? ?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各國貿易合作愈發緊密,跨境電商已成為我國對外貿易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跨境電商促使我國農產品行業對外貿易更加繁榮,促進我國進出口量逐年增加。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跨境電商在運營體系、配送途徑以及本土企業自身方面依舊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關鍵詞:農產品;跨境電商;對外貿易
中圖分類號:F323.7? ?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08-0012-04
據海關總署統計,2020年上半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已達1 159億美元,較前一年同比增長31%。近些年,隨著我國大力開展跨境電商,使得我國進出口總額不斷增加,且漲幅驚人,對東盟、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前5大貿易伙伴進出口均增長。跨境電商不僅推動我國對外貿易繁榮,同時又促進了我國農產品跨境電商及相關中小企業蓬勃發展。但是,隨著跨境電商的不斷發展,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還存在技術不足、標準體系不健全、企業自身素質差等諸多問題尚待解決。
一、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現狀分析
(一)農產品進出口總額
自我國加入WTO以來,隨著對外貿易不斷擴大,我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額逐年增加,據統計,2020年上半年僅半年的貿易總額就已達到1 159億美元。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大農產品進口國和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國。從表1可以看出,我國出口額逐年小幅減少,從2017的年751.4億美元到2020年上半年351.5億美元,同比增長-3.8%;雖然2018年有小幅增長,但是總體呈現下降趨勢。進口額都逐年增加,從2017年的1 246.8億美元到2020年上半年807.5億美元,同比增長13.2%。雖然貿易逆差逐年增加,但是從總量上來看,我國農產品進出口依舊蓬勃發展,農產品供應商應抓住機遇尋求發展。
(二)農產品出口結構分析
從出口結構上看,我國農產品出口中,水產品占比最大,在20%—30%之間浮動。2017年的出口額為211.5億美元。而截至2020年上半年,水產品出口額為84.5億美元,逐年穩定增長。第二是蔬菜類,占比接近20%。2017年的出口額為155.2億美元,到2020年上半年出口71.5億美元,依舊呈現增長趨勢。再就是,占比較大的分別為水果類、畜產品類,截至2020年上半年,水果和畜產品分別出口額為29.9億美元和26.4億美元。
反觀進口,在進口品中占比最大的為畜產品,2020年上半年進口240億美元,占比29.53%。但是2017—2019年間占比最大的卻是食用油籽類,2017年進口額430.2億美元,占比高達34.18%;而2017年以后,食用油籽進口占比卻逐年減少,至2020年上半年,進口額為196.4億美元,占比24.17%僅次于畜產品。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為中美貿易戰和2020年爆發的新冠疫情的緣故,導致食用油籽進口大幅減少(見表2)。
二、跨境電商發展現狀及特征
(一)跨境電商發展現狀
自21世紀互聯網時代到來,電商產業不斷蓬勃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跨境電商逐漸成為國家重視的一個領域。跨境電商是指不同關境的企業或個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國際貿易的一種跨國交易模式。通過跨境電商進行國際貿易可以降低成本、拓寬出口渠道、提高物流配送[1],進而彌補傳統外貿行業存在的弊端,同時促進現代外貿行業轉型升級。
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在海外爆發,導致海外市場需求降低,間接造成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低迷,到當年三季度才由負轉正。但是,由圖表可以看出,在跨境電商領域,進出口則一直保持大幅上漲的趨勢。前三季度海關跨境電商監管平臺進出口1 873.9億元,已超去年全年,大幅增長52.8%,為外貿進出口回穩做出突出貢獻。2020年,在深受全球疫情的背景下,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到32.16萬億元,比2019年增長1.9%。其中,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1.69萬億元,增長了31.1%[2]。與此同時,中國跨境電商貿易中出口量遠高于進口量,出口貿易的絕對優勢決定了新時代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積極性[3](見圖1和圖2)。
(二)跨境電商特征
我國的跨境電商具有全球性、無形性、即時性、快速演進等特點。(1)全球性。以網絡作為媒介,突破了傳統的地理位置限制,參與者只需將物品和服務信息上傳平臺,便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交易,提升了買賣雙方的便利性和快捷性。(2)無形性。與傳統貿易的實物交易
相比,跨境電商將實物轉化成網絡中的數字符號。例如,傳統聽歌,需要去音像店買唱片實物來聽,如今只需在手機音樂軟件中,動動手購買即可聽想聽的任何音樂,極大提升了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便利。(3)及時性。傳統跨境交易中,交易雙方往往需要通過信件、郵件和電話等方式進行交易,耗時較長。跨境電商以網絡作為橋梁,可以達到隨時隨地便可與對方進行溝通,極大提升了交易效率。(4)快速演進。隨著互聯網不斷快速發展,以互聯網作為交易工具的跨境電商也在飛速發展。各種新型交易模式應運而生,極大豐富了交易的多樣性,也提升了生活的便利性。
三、我國農產品跨境電商發展新模式
2020年,一場新冠肺炎席卷了全球,給全球經濟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我國短期內控制住了國內疫情,緩和經濟所遭受的打擊,但是他國經濟依舊遭受極大地沖擊,這不利于跨境電商貿易的發展。在我國大力推動“雙循環”格局構建的背景下,電子商務在推動外貿發展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1.69萬億元,增長了31.1%[3]。近幾年年均增幅較大,超過同期一般貿易的增長速度。這不僅刺激了國內消費需求上漲,同時也使國際經濟適當回溫,使中國市場更好地融入國際市場交易中,促進國際經濟緩慢復蘇。gzslib202204011156我國跨境電商發展速度較快,逐漸演變成以B2B、B2C 和C2C為主的三種貿易模式。現如今,發展較好的B2B電商平臺主要有阿里巴巴國際站、京東全球購、敦煌網、中國制造網、環球資源等。B2C平臺主要是亞馬遜平臺和阿里國際[4]。從交易成本來看,現有的三種模式都會導致農產品交易成本的上升,從而削弱中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不利于我國農產品出口市場發展。所以需要創新農產品跨境電商模式,構建農產品電商F2B2C模式。
F2B2C模式。F2B2C 是英文Factory to Business to Customer 的縮寫,是制造商通過第三方平臺進行產品或者服務信息的展示,將最終用戶引至自有平臺進行交易的一種模式[5]。F2B2C模式極大便利了三方。對于制造商而言,它擴大了銷售區域,使銷售范圍更廣,減少了中間平臺,降低了交易過程中所需成本,使得銷售方利益極大提升。對于購買者而言,F2B2C模式提供了銷售者一系列信息以及出售產品的一系列規章標準,保證商品質量,保護消費者權益。同時,對于第三方平臺來說,以該平臺作為中介,提升該平臺的知名度,使得更多的企業和消費者運用該平臺,提升該平臺的知名度和利益。F2B2C 模式下第三方平臺只是作為信息交互媒介而存在。在物流配送環節,銷售者可自行選定物流平臺和方式,不局限于原來單一配送物流公司,提升配送效率。有第三方平臺,同時也能起到督促、追溯產品的作用,提升了配送中的安全性和效率性(參見圖3)。
(二)在配送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出口貿易效率低下
物流網絡缺乏系統規劃,未能優化運送模式、工具和路線,導致配送時間較長,損耗較大,成本較高[9]。本土地域面積廣闊,跨境電商路線覆蓋一、二線城市,但是對于三線城市以及農村等偏遠地區來說,跨境電商路線還無法完全覆蓋,導致偏遠地區存在難收貨、難配送問題。
2.不必要中間環節過多
不必要中間環節過多,容易造成更多的成本損失,并且農產品保質期不長,一旦運送過程時間過長,易出現農產品不新鮮甚至是損壞問題,影響我國貿易信譽。
(三)本國企業存在的問題
1.農產品品牌化程度低
優質品牌能夠為產品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雖然我國的農產品早已暢銷海外,但在國際市場上缺乏優質品牌,導致在市場競爭中缺乏優勢[8]。農產品品牌化程度低,還會造成仿造產品的猖狂與質量問題。由于中華文字比較復雜,常常有不良廠商以此來制作高仿產品或者搶占外國商標,欺騙消費者購買。比如,new balance品牌,翻譯成中文是新百倫,于是很多國內商家取名新百倫,下面配英文卻是new balun,誤導消費者購買其產品,影響我國在國外信譽。
2.企業家觀念落后
跨境電商已經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支撐力,但是由于我國技術資金問題,使得在運輸過程中經常產生農產品毀壞等問題,致使企業家賺取不到相應的利潤。還有一些無法企業會通過信息不對稱來進行一系列以假亂真的操作,將殘次品放入運往國外的貿易品中,嚴重影響我國對外信譽與國內貿易企業的發展。
五、對我國農產品電商的政策建議
(一)對于國家層面
首先,國家應該設定一系列完善的農產品質量標準,對于不同農產品根據相應的特性,制定“因地制宜”的標準。比如,對農產品中的農藥、殺蟲劑和添加劑等容易對環境造成污染的殘留物最大允許含量。又如,對于蔬菜、水果等生鮮產品制定相應的品質等級標準。再如,根據水果果實大小、新鮮度、果皮色澤、口感、食糖量、病蟲害和物理損傷程度等方面制定出相應的各級標準[5]。其次,提升本國科技競爭力,進行更多技術創新。建設好農村物流基站,以及將跨境路線覆蓋范圍提升,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費,使得跨境電商更加用之于民,便利人民的生活。最后,為了實現我國農產品的電商銷售品牌策略,必須嚴格根據國家的“三品一標”來打造高質量的品牌,防止品牌過于單一,確保出口產品的多樣化,以滿足海外客戶對產品檔次的不同需求,用質量換取市場[9]。
(二)對于跨境企業家
首先,要有充分的認知,不局限于短期的利益;要有長遠目光,不偷工減料。生產的產品要嚴格符合國家“三品一標”標準,以質量來獲取口碑。其次,企業家們應積極參與各種農產品跨境電商論壇,相互交流、相互借鑒,努力打造出屬于中國的優質品牌,提升本企業吸引力與競爭力,提升我國綜合國力。最后,近些年來,跨境電商發展越來越迅速,逐漸增加對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跨境電商業務需要既懂國際貿易又了解跨境電子商務的復合型人才。農產品跨境電商還需要從業人員掌握各地區農產品行業發展情況,了解國際市場目標國家的產品偏好、消費習慣等[10]。各企業應該認真思考自己企業所需,做好規劃,培養人才,提升企業自身競爭力。
四、我國農產品跨境電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物流體系方面存在的問題
1.跨境電商模式不明確
隨著跨境電商不斷發展,逐漸形成B2B、B2C和C2C為主的三種貿易模式。這些模式的產生,使得許多生產者自建網站或通過第三方平臺,以B2B、B2C、C2C等模式將商品直接銷售給東盟的企業,甚至終端消費者[6]。實際上,跨境電商模式的選擇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方面,在流通過程中不必要的中間過程,往往會導致過多的成本浪費和效率的降低;另一方面,過分縮短物流中的中間過程,會導致交易成本不增反減,最后造成交易失敗。企業在進行跨境電商交易時應該選擇更適合自己產品的交易模式,較少不必要的損失。
2.冷鏈物流建設體系不健全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技術和資金方面受限。農產品尤其是冷鏈產品對物流要求較高。但同國外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冷庫容積小、功能滯后,所能覆蓋的市場范圍十分有限,對供應鏈條較長的跨境電商來說,只要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影響農產品的質量[7]。同時,冷鏈物流的基建設施不完善。如物流中轉站稀少[8],這對于以長途為主的跨境物流來說,使得農產品質量無法保證,影響本國信譽與他國未來交易可能性。gzslib2022040111563.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不完善
到目前為止,我國在跨境電商方面尚未有完善的標準體系。在農產品生產方式、標準制定、質量安全體系更新上仍落后于他國。監管機制也不健全。這導致農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國內各地區標準不統一,出口產品質量受到質疑,對我國農產品品牌信譽造成打擊,不利于農產品出口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云.跨境電商對農產品出口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北方經貿,2018,(12):80-82.
[2]? ?東方財富網.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15萬億元左右[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365565752933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