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琪 張菲菲
摘要:人工智能、大數據、5G技術等應用助推傳媒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融媒技術不僅主導著新聞的生產和傳播,優化用戶體驗,更強力地助推著傳媒產業的轉型升級。封面傳媒以智媒云為創新引擎,逐漸搭建起多行業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智媒云5.0 融媒技術??產教融合??封面傳媒
信息技術發展推動各行業的變革、發展、突破和融合,這種作用力在傳媒產業體現得尤為明顯。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數據應用在傳媒產業,促使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在5G時代來臨之后,融媒技術不僅主導著新聞的生產和傳播,優化用戶體驗,更是強力地助推著傳媒產業的轉型升級。縱觀中國的傳媒產業,在此次變革浪潮中,涌現出了不少成功案例,封面傳媒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之一。
封面傳媒在誕生之初就提出打造智媒體的目標。2016年10月,封面傳媒首次提出“智媒體將成為未來的媒體形態”。2021年10月,封面傳媒智媒云5.0架構對外發布,由融媒技術、數字文博、內容科技、智慧營銷、產教融合5大矩陣、15個部分、42個關鍵節點、200多個功能模塊構成,是基于智媒體的集成化創新引擎、多行業解決方案,是一朵“科技+傳媒+文化”云。對于封面新聞內部來說,智媒云5.0是集成化創新引擎,驅動著封面新聞內容策、采、編、審、發、追、評等環節的創新。對外,智媒云5.0是多行業解決方案,封面傳媒已經面向北京、江蘇、黑龍江、遼寧、海南、四川、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地輸出30余個數字化服務項目,涉及黨建、政務、媒體、會展、司法、網信、教育、文博、數字經濟等多個領域;同時,封面傳媒向文博領域發力,搭建了第一個完全在云端呈現的國家級高科技展會,參與了四川省政府的數字文化遺產工程;還聯合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工業學院等高校,探索建設智媒科技與高等教育創新結合的產業路徑。
一、融媒技術重塑傳媒生態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在新聞傳播領域的深入應用,融媒技術開始重塑新聞產業,改變著內容的傳播生態。當然,帶來的不僅是傳播速度和傳播方式的改變,信息采集、加工、生產、審核、發布、版權追蹤、評價考核等環節都得到了顛覆性變革。封面新聞主要通過智媒編輯部、智媒演播室兩個主體來實現對傳媒生態的重塑。
1.智媒編輯部重塑內容全流程管理。在封面新聞,通過智媒編輯部實現AI賦能人機協作的內容全流程管理包括線索、采集、編輯、審核、發布、考核等。
智媒編輯部的線索系統可實現對全網熱點內容、競品產品推送的摘要、稿件全部抓取,不僅能夠有效為編輯記者提供新聞線索、輔助熱點監控,還可以為編輯簡化推送操作的步驟,提高推送時效。在內容采集層面,封面新聞實行信源白名單分級管理制度,對1級、1.5級白名單源進行機器自動抓取、自動審核、自動發布,對2級白名單進行自動抓取、半自動發布。通過分級制度,封面新聞真正實現了“秒級發布”,搶占第一發布權。
在編輯、審核環節,機器可以輔助編輯進行一鍵排版和專題模板優化等。對于圖文、視頻、音頻中的敏感內容,機器也可自動識別出涉黃、涉恐、涉暴等違規內容,并準確定位出詳細位置,輔助編輯進行判斷。在發布和分發環節,針對封面新聞抓取的自發布內容,機器通過對標題、內容進行自然語義識別,轉化為智能標簽,與頻道及用戶興趣標簽庫進行匹配,自動分發至相應的頻道歸屬,并進行用戶興趣推薦。同時,對于封面新聞原創內容,也可以自動分發至版權合作平臺。在考核環節,封面新聞搭建了智媒云考核系統,機器算法可自動根據稿件等級、傳播量等,自動打分。
2.智媒演播室迭代受眾沉浸式體驗。智媒演播室致力于探索視頻的云創新和云創作,在視頻全流程管理、審核、脫敏、卡點、拆條、標簽、媒資庫建設、視頻直播、電子布景虛擬演播廳、3D建模、MR視頻、青蕉拍客等環節,實現了視頻的智能化生產、視覺化傳播和沉浸式體驗,不斷迭代受眾的沉浸式體驗。
在由封面新聞自主研發的在線數據可視化平臺上,只需要選擇模板—上傳數據—合成視頻三個步驟,即可一鍵生成視頻。平臺提供了包括餅圖、折線圖、柱狀圖、詞云、排名圖等十余種數據視頻、圖片模板,可以滿足多種業務、多種內容場景的需求,記者、編輯只需要根據實際需求,一鍵生成視頻或gif格式的文件。
2019年,封面新聞搭建了虛擬演播廳系統。虛擬演播廳是將計算機制作的虛擬三維場景與電視攝像機現場拍攝的人物活動圖像進行數字化的實時合成,使人物與虛擬背景同步變化,從而實現兩者的融合,以獲得完美的合成畫面。由于虛擬背景大多是由計算機生成的,可以迅速變化,這使得豐富多彩的演播室場景設計可以用非常經濟的手段來實現。近年來的大型主題報道中,經常使用此種方式報道內容,使受眾通過手機里的虛擬實景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
封面新聞在報道中還經常運用3D建模、虛擬引擎進行新聞現場還原,生產現實場景虛擬化呈現的視頻。這種視頻能夠有效補足現場新聞的短板,形象生動地展現新聞事實,便于受眾理解。例如,在對“美伊懸殊軍力對比”、“特朗普兩度‘視察白宮地下掩體”、“新冠病毒能活多久”等國際國內重大事件的報道中,都應用了3D建模技術,給受眾帶來沉浸式體驗。
二、輸出數字化項目服務社會
封面傳媒擁有一支規模化的自主軟件技術研發團隊,并已形成了標準化、成體系的技術輸出市場運行模式。封面傳媒已面向北京、江蘇、黑龍江、遼寧、海南、四川、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地輸出了30余個數字化服務項目,涉及黨建、政務、媒體、會展、司法、網信、教育、文博、數字經濟等多個領域。
1.功能開放,為多個省級融媒體提供解決方案。2021年10月7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兵團日報“團炬”客戶端正式上線,首次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重構新聞信息生產傳播全流程,實現全速、智能化的新聞體驗,這也是封面傳媒智媒云的一項重要成果。開放性一直都是智媒云眾多功能與產品的設計出發點。智媒云5.0的五大矩陣,既有自主知識產權,又有對外合作的端口與插件,產品可研發,功能可升級,模塊可擴展,場景可開發,方案可移植。gzslib202204011906智媒云融媒解決方案以封面智媒云系統為基礎,結合封面傳媒融合轉型實戰經驗,順應市場需要,按照國家標準要求自主研發。該系統涵蓋76個可靈活配置、自主拓展的系統模塊,總計800余項功能,并仍在持續豐富拓展,可全面適配省市縣、高校、企事業單位等各地各級各領域融媒體系統建設的需要。
以封面智媒云核心技術打造的揚子晚報融媒體指揮調度中心、采編發聯動平臺,利用5G、大數據、AI 等新技術對融媒體策采編審發業務工作流程全新再造,是全國一流的融媒體系統操作平臺。封面傳媒助力黑龍江省級融媒體平臺,實現內容生產、傳播體系、政務服務轉型升級,構建了快速的新聞發布平臺、權威的政策解讀平臺、智慧的網上辦事平臺、真實的民意反饋平臺、廣闊的新聞覆蓋平臺。封面傳媒將海南省省級融媒體客戶端“新海南”建設成為海南自貿港重要的政務+民生服務平臺,100多個政務號成功入駐,有效增強了平臺的服務性和影響力。
2.智媒新基建把社會治理搬到“云”上。除了傳媒領域,封面智媒云還持續深度融入社會智能治理體系建設,努力建設全場景適配的傳播引導和智能服務的智媒云平臺。當前,封面傳媒積極開拓智慧城市平臺建設,協助政府搭建智慧治理綜合信息平臺,承建了四川省級辟謠平臺、四川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信息服務平臺等項目。
2021年1月,封面傳媒正式推出智慧治理綜合信息平臺建設的解決方案,將同一城市的12345市民熱線、基層網格、基層黨建以及網絡報料和全網輿情的信息進行統一歸口,在信息中樞中通過前端交互矩陣和后臺分發系統,與C端用戶和政府機構建立雙向反饋機制,并將智能分析的結果傳遞至指揮決策的可視化平臺,供城市管理者及時掌握社情民意的趨勢分析和情況預判。
在瀘州智慧治理項目的建設中,封面通過這一解決方案實現基于AI+GIS+大數據技術的綜合治理能力建設。在項目正式投運后,智慧治理平臺將能通過綜合信息平臺的智能分析,對城市中社區、街道的政民互動情況進行基于地理定位的態勢感知,為精準施政提供科學參考的依據。
三、發力數字文博,激活頂流文化資源
如今,數字化不僅改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也正拓展和滿足著每個人更高層次的需求。當三星堆遇上數字化技術,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在第十七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活”起來的青銅縱目面具已做出回答。這是封面傳媒文旅博覽數字化的一次嘗試。
1.云博覽標準化解決方案,打造云上展館。2020年9月21日,第八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數字文博項目正式上線,上千件最新科技成果置于指尖呈現。4個總體展館、24個展區、超過5000個3D建模的模型,在滿足360度旋轉展區觀看下,完全實現在手機或電腦端呈現。該展會依托封面傳媒智媒云創新引擎,投入軟件技術、建模制作、策展組織、內容策劃等專業領域團隊,自主研發上線云展平臺、云展館和智慧文旅云導覽系統。這不但是四川首次應用云展會標準制作的線上高科技展會平臺,也是國內第一批使用“數字文博”展覽方式進行線上云展的國家級高科技展會。2021年,封面傳媒用15722個3D模型真實還原1.1萬平方米展廳形態的四川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展覽網上展館,給百萬用戶帶來沉浸式逛展體驗。
2022年,面向云上會展業務領域,封面傳媒正著手對智慧云展解決方案進行全面升級,將原有的4個子系統升級為10個系統,全方位覆蓋云展的基礎業務場景,將面向建黨百年、脫貧奔小康、十四五開局、融入成渝、鄉村振興、企業品牌、城市營銷等七個場景展開主題云展的平臺建設,全力進軍線上會展的業務領域,為市場提供線上線下相融合、商務會展模式全交互的云會展創新平臺。
2.精進數字文博技術,“活化”頂流文物。數字展覽是互聯網技術和思維下的新型展示方式,其本質是以互聯網為基礎,將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技術、社交社群、會展產業鏈中的各個實體連接,一體構建成數字信息集成化的展示空間,從而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的新型展覽和服務模式。數字文物沉浸式展覽是封面傳媒進行文物數字化保護的全面實踐,通過3D精細化建模,可以將文物進行數字化保護,并在展覽中進行全息投影360度重建。2021年,封面傳媒承接了第十七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的三星堆文化數字展覽,國寶銅縱目面具經過數字采集后以全息技術現場展覽,“活起來”的文物讓四川的數字文博產業受到巨大關注。
封面傳媒還將組建數字文博產業全鏈條解決方案研發團隊,向數字文化發布、數字展覽技術應用、數字文博產業研發、文化國際傳播等方向發力,讓坐擁三星堆、九寨溝、大熊貓等頂級文化資源的四川也可以擁有一批線上數字文化國際平臺。
四、破圈產教融合,變革傳媒人才培養模式
產教融合是產業與教育的深度合作,是高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然選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等文件明確指出,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推進產教深度融合,構建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發展格局。在這樣的背景趨勢下,封面傳媒聯合電子科技大學、西南石油大學、成都工業學院等高校,在智慧媒體創新中心、產教融合基地、現代產業學院建設、博士后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探索建設智媒科技與高等教育創新相結合的產業路徑。
1.共建學院、基地,變革傳媒人才培養模式。為培養能夠適應和引領當代傳媒產業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封面傳媒利用自身平臺優勢、技術優勢、團隊優勢,與高校的科研優勢、資源優勢、項目優勢等進行有機結合,在教學、科研、項目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共建學院,拓展產教融合的創新合作模式。
例如,為了培養應用型人才,封面傳媒已與成都工業學院簽約,將設立集學生教育實習、雙師教師培養、產學研合作、學生就業、校外導師來源為一體的“五合一”產教融合基地,在人才培養、科研服務、師資隊伍建設、學生就業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在與成都藝術職業大學的合作中,封面傳媒與該校共建實習實踐基地,根據封面傳媒的傳媒屬性及技術優勢,學校選派相關專業、相關社團的學生到封面傳媒實習,促進傳媒應用型人才培養;同時,封面傳媒不定期地邀請全國資深媒體人進校園交流講學,在校內成立校園拍客團隊,協助學校培養校園媒體人才。
2.學界業界攜手,探索智慧媒體創新。為促進我國媒體融合與傳播領域的理論和應用研究,加強學術交流與合作,封面傳媒將聯合成都工業學院共同建設智慧媒體創新中心,在智媒體技術、5G創新應用、智慧內容傳播新技術、智媒體交互等方向開展廣泛研究合作。與此同時,封面傳媒聯合電子科技大學在未來媒體人機交互以及人工智能內容創作等方面進行協同研究創新。
2020年8月,經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審批同意,封面傳媒成為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創新實踐基地與電子科技大學聯合招收培養博士后,在主流媒體算法及算法價值觀的研究與應用、AI內容審核與檢測技術的研究與應用、AI內容智能創作的研究與應用、新聞領域知識圖譜構建的研究、未來媒體人機交互體系的研究與應用等方面,協同創新,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作者周琪系封面新聞總編輯
張菲菲系封面新聞內容平臺部副總監
參考文獻
[1]張華,徐楨虎.封面新聞智媒云的探索與實踐[J].青年記者,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