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寧超
我國傳統的氣象服務工具一般是手機短信、電視以及電話三種平臺途徑,但所需要的整體查詢時間都較長。隨著我國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氣象服務工作已經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新媒體氣象服務平臺突破了時間和物理空間的限制,具有查詢方式靈活便捷、傳播效率高、傳播內容多樣化等優點,讓用戶幾乎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有效、及時地接收氣象服務內容。由四川省氣象服務中心編著的《氣象新媒體創新與實踐》一書,系統地介紹了新型氣象新媒體的傳播和獲取方式,并分析了新媒體氣象服務工具給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帶來的便利。
新媒體在氣象服務中的價值。新媒體的便捷性和多元化信息傳播形式滿足了人們對氣象服務的多元價值需求。首先,滿足移動化的需求。新媒體打破了大眾獲取信息的局限性,也規避了傳統媒體所帶來的各種問題,讓人們能夠在移動場景中直接獲取、使用、傳播信息,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氣象服務市場的綜合競爭力。其次,滿足便捷化的需求。隨著我國網絡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也帶動了氣象平臺多元化的發展,衍生出各種各樣的氣象服務平臺,人們可以根據自身的偏好選擇合適的媒體平臺,滿足自身的需求。新媒體氣象服務技術的創新發展,使得傳統氣象服務平臺逐步突破了時空限制,也進一步推動了信息的傳播,整體上推動了人們生活的便捷化。最后,滿足傳播途徑多樣化的需求。當前,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互聯網和移動終端促進了新媒體的發展,更讓新媒體技術在氣象服務應用過程中逐步廣泛化。在新媒體技術與氣象平臺相互融合發展過程中,研發者可以結合用戶需求和平臺運行特點開發出新的內容。在應用多媒體技術之后,氣象傳播模式更為豐富化,原有的電視、報紙逐步與微信、微博、客戶端進行融合。同時,在內容表達方面也發生了多樣化的形態變化,如整體上以文字為主的氣象傳播方式演化成為以圖像、音視頻等內容相結合的新型大眾氣象傳播方式,從而讓整個傳播過程更為形象和生動。
新媒體在氣象服務中的應用。新媒體在氣象服務中的應用一般體現在“兩微一端”中。在微信中,部分用戶會結合自身的信息需求和對氣象知識的了解程度,結合相關內容選擇合適自身的公眾號,從而通過訂閱或轉發方式讓自己和他人越來越多地獲取氣象信息。目前,我國多個氣象部門開設了專門的公眾號,長期穩定地向大眾推送相關的內容信息,滿足不同人群的氣象信息需求。在微博中,相應的氣象服務機構同樣開設了相應賬號。值得注意的是,因其平臺公共性更強,微博平臺中氣象服務信息的潛在受眾數量可能會比微信公眾號要多,信息接觸率也會相應的較高一些。在客戶端中,應用最廣泛的就是手機客戶端,隨著智能手機的大范圍普及和各類天氣播報軟件的增多,用戶群體會根據自身的需求來選擇不同的播報APP,如中國天氣、天氣預報、墨跡天氣等,尤其是中國天氣被廣泛應用。該類客戶端可以較為準確地為大眾提供各種氣象信息,還可以結合用戶具體需求,為其提供個性化氣象信息服務。
新媒體氣象服務的未來發展趨勢。在新媒體背景之下,氣象服務雖然得到了與時俱進的發展和應用,但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如精準的場景化生活應用。通過細化應用場景,不僅可以為用戶提供更為精確的氣象服務,滿足用戶的相關需求,還可以有效地監測區域的氣象服務變化,從而為其他生產活動提供指導性意見。在未來的發展規劃中,氣象服務部門應當結合地區和用戶實際情況,開展新的改革工作,讓氣象平臺的發展逐步實現區域協同下的信息共享。此外,氣象服務部門還應當對用戶的實際需求進行分析,結合用戶的實際需求,提升服務質量,并增設各種新的知識服務。例如在夏季,氣象服務軟件可以在為用戶提供基礎氣象播報內容的同時,融入一些避暑技巧、避暑食譜等內容,這樣不僅可以更加豐富氣象服務平臺的內容,還可以強化氣象服務信息的生活化特色,進一步拓展應用場景。
作者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氣象服務中心
本文系2022年度新疆氣象局引導性計劃項目“應用于氣象服務產品研發的融媒體資源管理系統”(項目編號:YD20221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