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宇 呂茂威 祁裕 丁一朔 沈千意
摘要:網絡黑灰產伴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應運而生的,并逐漸形成完善的生態鏈條,其上中下游分工明確。網絡黑灰產因其具有產業化、跨地域性、跨時空性等特點,使得打擊防范變得比較困難,本文主要從法律角度出法,討論網絡黑灰產的打擊難點以及相應的法律治理措施,以期從法律角度為網絡黑灰產的打擊防范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網絡黑灰產;違法犯罪;法律;治理
1.網絡黑灰產違法犯罪概述
1.1基本概念
網絡黑灰產是伴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作為一種新興的網絡犯罪生態,網絡黑灰產的概念可以從兩方面來看,分別是網絡黑產和網絡灰產,網絡黑產指的是利用網絡手段,實施的我國法律明確規定的違法犯罪,網絡灰產則指的是目前仍未有明確法律規定是違法犯罪的,處于法律的“灰色地帶”的一些行為,其主要存在于黑灰產鏈上游。這二者我們統稱為網絡黑灰產,因為他們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筆者更愿意將其稱為一種網絡犯罪生態鏈,在這個鏈條上,網絡灰產通常處于網絡黑灰產業鏈的上游,發揮著提供下游網絡黑產所需的基本要素的作用,網絡黑產是整個網絡黑灰產業鏈的下游,它是將上游提供的要素進行違法犯罪活動并進行變現的環節。
1.2基本特征
1.2.1產業化特征,分工合作明顯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黑灰產業的生態鏈條發展也日漸成熟,分工合作的特征日益明顯,在黑灰產業鏈的不同環節,從上游的技術操作,到下游的直接實施類似詐騙、賭博的傳統犯罪,都有專業的從事人員,呈現出明顯的產業化特征。
1.2.2跨地域性、跨時空性特征明顯,打擊困難
作為主要利用計算機網絡實施的違法犯罪,在網絡黑灰產業中實施的違法犯罪往往存在跨地域,跨時空性,使得案件的管轄權難以確定,并且使得偵查力量分散。從網絡黑灰產的整體生態鏈來看,上、中、下游的黑灰產一般都分散在各地,且聯系較少,僅僅是進行黑灰產方面的合作,相互并不熟悉,更不知道對方身份。從而導致無法像偵查傳統案件那樣,在查獲鏈條中的一部分后,將整個產業鏈條連根拔起。
1.2.3從業門檻降低,從業人員低齡化
由于在網絡黑灰產整個產業鏈中,位于上游的黑灰產利用自身的專業技術,為整個黑灰產業鏈提供技術方面的支持,從而使得中下游的從業人員并不需要掌握非常專業的技術,也可以參與到網絡黑灰產業中。這種現象也導致許多學歷不高的,希望不勞而獲的年輕人從事網絡黑灰產業,在這個鏈條中承擔不同的角色,在筆者參與的許多黑灰產案件中,有許多嫌疑人都是95后、00后,他們涉世未深,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蠱惑和利用。
2.網絡黑灰產業鏈及主要類型
作為網絡犯罪的一種生態,網絡黑灰產根據其存在形式,筆者將其分為上游技術源頭類、中游的信息物料類、下游的直接實施違法犯罪類。
上游技術源頭類黑灰產主要是作為網絡黑灰產的中的技術支持,為中下游的網絡黑灰產違法犯罪提供專業技術,常見的有包括木馬植入、違法APP開發、惡意注冊、服務器的注冊維護,網站的開發和維護等。同時,上游提供技術類黑灰產也可以利用自身掌握的技術直接實施違法犯罪活動。
中游的信息物料類黑灰產,主要是為整個黑灰產業鏈提供包括提供像個人信息、實名認證的銀行卡、手機卡、黑貓池、商業信息等通過非法手段收集獲得的信息物料,下游的黑灰產對這些信息物料進行整合,利用其進行直接的違法犯罪。
下游的直接實施違法犯罪類網絡黑灰產。作為整個黑灰產業鏈的下游,這類黑灰產往往通過直接實施詐騙、賭博、洗錢等傳統形式的違法犯罪,以實現通過中上游的違法犯罪活動所獲得的信息物料進行變現和獲取利益的功能。[3]
3.法制角度看網絡黑灰產違法犯罪的打擊難點
3.1法律主體具有不確定性。
首先是管轄主體的不確定性,由于網絡黑灰產案件往往是以鏈狀形態存在,侵犯的法律客體也相對較多,所以難以確定管轄權、偵查權。同時網絡黑灰產案件通常表現為跨地域,跨時空性,而我國案件的管轄一般以地域管轄為主,并根據行業管轄進行條塊管理[1],從而導致案件的偵查權劃分不清晰,偵查力量不集中,無法有效的進行監管和打擊。從被打擊的主體來看,在網絡黑灰產業鏈日益成熟的今天,即使是在網絡實名制的理想狀態下,在網絡上發現的嫌疑主體由于很可能是通過中上游黑灰產獲得的虛假身份。盡管在現有的法律下,虛假嫌疑主體利用的身份也有可能承擔法律責任,但并不是我們的主要嫌疑人,增加了偵查難度。
3.2侵犯客體上的復雜性。
在網絡黑灰產案件中,在產業鏈的不同位置,被侵犯的客體是不同的,中上游由于主要是使用網絡技術手段或其它手段非法入侵計算機網絡,竊取信息或非法獲取公民的個人隱私,因此侵犯的客體主要是計算機網絡系統安全、公民的隱私權等;下游的黑灰產是利用中上游的所獲得的個人隱私、商業機密等信息進行如詐騙、賭博、非法經營等違法犯罪活動,從而侵犯的客體變得更加復雜,涉及公民的財產權,市場經營秩序的等。
3.3損失的確定較為困難。
通常在網絡黑灰財產案件中,中上游的黑灰產造成的除了有現實財產的損失外,還會有虛擬網絡財產的損失,如網絡游戲裝
備、騰訊公司的Q幣和QQ號等。然而對于如何界定網絡虛擬財產,并進行定價,并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但這對案件的立案定性至關重要。在2014年北京的一起案件中,嫌疑人發現了游戲平臺的漏洞,用技術手段盜取了價值11萬元
的游戲幣。這里的游戲貨幣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財產,是否應判定為盜竊。在起訴時,檢察院以盜竊罪起訴,但法院認為游戲幣不屬于財產而改變了指控。[1]而我們常見的黑灰產犯罪行為如盜號,僅是將非法獲得個人賬戶的賬號密碼,提
供給下游的黑灰產,并未影響計算機信息系統正常運行,因此并不符合該罪的結果要件。所以對于虛擬財產的認定,以及對虛擬財產的定價等問題,還需要在法律上進行更加細化的規定。
3.4法律的滯后性和局限性
由于法律普遍具有的滯后特征,同時由于網絡技術本身的迅速發展,這種滯后性在網絡黑灰產的打擊上顯得尤為突出,從而使得在司法實踐上對網絡黑灰產鏈條上的一些行為活動,尤其是新興的一些違法犯罪行為定罪困難,量刑缺少依據和司法解釋,打擊乏力。然而由于立法的局限性等問題,在對網絡犯罪的打擊中,往往只能對最終實施傳統意義犯罪的人實施有效的打擊,即網絡黑灰產違法犯罪行為的下游嫌疑人,而對于中上游的為下游提供網絡工具、硬件設備、信息資源的嫌疑人,往往只能對其進行行政處罰,盡管在2015年刑法新增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并在2019年最高檢和最高法聯合發布關于此罪的司法解釋,可仍對網絡黑灰產違法犯罪的中上游行為的入罪和出罪沒有進行明確規定,特別是新興的一些網絡黑灰產行為,往往需要法官進行主觀判斷,來決定是否構成犯罪。
4.網絡黑灰產法律規制措施
4.1完善個人信息的保護
在網絡黑灰產業鏈中,個人信息作為重要的物料,對整個網絡黑灰業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的關于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還不夠完善,刑法、民法、行政法,都有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規制。但就刑法而言,在刑法修正案中,雖明確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后來也有了司法解釋,但該罪上在司法解釋上還存在像對于個人信息的定義還較為模糊、對于嫌疑人的主觀故意性的認定標準不夠、情節嚴重標準的滯后性等問題。需要隨著網絡黑灰產業的發展對該法條及相關司法解釋進行及時的修訂補充。
4.2加強網絡黑灰產源頭的刑法規制
經過筆者的研究調查,目前我國刑法對網絡黑灰產的上游犯罪的規制已日益完善,但是對于源頭性黑灰產之一的惡意注冊仍存在法律空白地帶,使得惡意注冊這一行為仍處于法律的邊緣,惡意注冊首先是利用他人的個人身份等信息進行注冊等行為,因此可以從侵犯他人身份信息這個角度進行規制?!皞卧?、變造、買賣身份證件罪”中的“身份證件”目前普遍認為是實體的身份證,而現在電子身份認證盛行,能否使得并非實物的身份信息也屬于身份證件的范圍內內。也可以將這種利用他人信息進行惡意注冊的行為歸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范圍內,畢竟這種行為從某種程度上也是對被利用身份信息人的個人信息一種侵犯。[2]
4.3多方協作,全鏈打擊
網絡黑灰產違法犯罪是以一種生態鏈的形式存在,在整個鏈條的各個環節牽涉到很多群體。首先,作為網絡信息服務商要注重用戶的個人信息以及行業機密的保護,提升防御手段,加強內部管理,制定嚴格的信息訪問權限制度,同時主動配合監管執法部門的工作,從源頭上切斷網絡黑灰產的信息物料;作為監管和執法部門,首先是要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積極行使自身職權,同時要主動尋求與相關行業、企業的合作,從而更有效的發揮各部門監管打擊效力,對全鏈條進行打擊。對于群眾而言,要加強對網絡黑灰產違法犯罪的宣傳,加深大眾對網絡黑灰產業的了解,減少群眾對網絡黑灰產業參與。
參考文獻:
[1]蘇道敬.從法治角度淺析網絡黑灰產的治理[J]. 法制博覽, 2020年(上):46-48.
[2]劉憲權.網絡黑灰產上游犯罪的刑法規制[J]. 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 2021(1):3-17.
[3]喻海松.網絡犯罪黑灰產業鏈的樣態與規制[J]. 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 2021(1):41-54.
作者簡介:
楊新宇(2000-),男,漢族,江蘇徐州人,江蘇警官學院本科在讀,偵查學方向。
項目基金:
本文系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實踐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江蘇警官學院大學生創新項目“網絡黑灰產違法犯罪法律治理研究”,項目編號202110329012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