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芬
現代教育觀點認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即思維活動的教學。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思維品質,是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從分析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出現思維障礙的原因入手,就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幾點建議,以期帶給廣大教師啟發和思考。
一、解題時為何容易出現思維障礙
1.對數學概念理解不深刻
學生往往對數學概念理解不深刻,只理解表面的意思。例如,一張長方形紙條,第一次剪去它的■,第二次剪去剩余部分的■,第三次再剪去剩余部分的■,則剩下部分占這張紙的( )。這里有3個■,其單位“1”都不一樣,而很多學生不能正確找到單位“1”,從而出現錯誤。在今后的概念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概念的形成,幫助學生達成知識內化。學生要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礎上去掌握它,并能熟練運用知識去解答問題。
2.未能將零散知識條理化、系統化,知識結構不合理
學生覺得數學難學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及時歸納和整理。及時歸納和整理,能形成條理化、系統化的數學知識體系,有利于有序儲存所學的數學知識,降低數學學習難度,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3.大量練習局限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大量的練習有利于提高成績,但機械重復的練習讓許多學生只關注作業的完成情況,而沒有深入思考,更談不上培養思維能力。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就很容易僵化。
二、怎樣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1.做好“四基”教學
新課標中的“四基”是指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四基”教學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重視學生在活動中的猜想、推理和論證。“四基”教學更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讓學生獲得知識成果的成就感。做好“四基”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學好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積累基礎知識和活動經驗、領悟數學的基本思想,引導他們學會思考問題的本質。日積月累,學生學習數學時就能靈活運用好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提高思維能力。
2.將所學知識結構化、系統化,提高思維的敏捷性
學生只有基礎知識牢固,才能進行科學思維,培養歸納、整理、總結知識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形成知識結構,使之在需要時能快速又正確地再現及靈活應用。
例如,在比較■和■的大小時,大部分學生都會先通分再比較大小。這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能不能讓它們都和一個中間數比較呢?”一些學生通過進一步觀察發現這兩個數都接近■,可以讓它們都和■比較。學生自然就會想到,7的一半是3.5,8的一半是4,所以■比■小,■比■大,然后得出■小于■的結論。學生將兩種方法進行對比后,發現第二種方法比較簡便。這樣的教學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學生的創造才能,讓他們對所學知識理解得更深刻。同時,獨創性思維品質也得以培養與發展,思維更敏捷、靈活。
3.重視數學思想的培養和數學觀念的形成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逐步培養數學思想,進一步優化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使其思維活動更有明確性。
例如,教學“線段的認識”時,教師先拿出一段繩子,指出這樣直直的繩子可以稱為線段,讓抽象的教學變直觀。這樣一來,學生直接就接觸到了教學內容的實質,對線段有了非常深刻的認識,在輕松和諧的學習活動中,獲得數學知識,形成數學觀念。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教師的教學理念出現了可喜的變化,有關數學基本觀念的討論已成為數學教育界的熱點話題。在教學中關注學生學的方式和教師教的方式,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理應成為數學教學的必然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