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順
[摘要]大中小一體化建設是實現思政課教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重要保障。通過努力,北京市思政課大中小一體化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性成果,這離不開新時代社會治理理論與制度的重要協同作用。因此,要保證北京市思政課大中小一體化的銜接質量,就要在新時代社會治理的相關理論與制度的指引下,協調各方面力量,采取優化統一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提高教師隊伍管理質量、重視各學段教材質量與銜接及統一評價體系等綜合舉措,提升北京市思政課大中小一體化的銜接工作水平,推進思政課建設。
[關鍵詞]社會治理;思政課大中小一體化建設;北京市思政課
[中圖分類號]G41
和管制、管理相比,治理更“突出以人為本”,因此以互動性、柔軟性來實現立德樹人的思政教育,對增進中國社會治理的認知與實踐,推動社會治理體系創新等有著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程,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1]。在此背景下,要增進北京市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就離不開新時代社會治理體系的參與。
思政課建設、大中小一體化銜接和社會治理的內在邏輯
1.思政課建設與大中小一體化銜接之間的重要關系
解決“培養什么人”的問題,是教育行業的最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生的有用人才”[2]。黨的十八大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了新時代,“鑄魂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就顯得更為重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非常必要,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3]思政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工程,離不開大、中、小學各學段的共同努力。目前,“大中小學思政教育存在相互割裂、各自為陣的弊端,已為學界和教育管理部門所關注,但是,由于重視不夠、措施不力、機制不健全等,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問題并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4]。由于不同學段學生身心發展不平衡,對知識的接受程度有差異,因此要求“思政課要做到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過程,從根本上實現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5]”。所以,要建立一個良好且有效的一體化思政教育培養體系,對大、中、小學的學生,依據其自身特點,進行長期、具有連貫性的、有效的思政教育,對于思政課程整體質量提高就顯得尤為重要。
2.思政課大中小一體化建設與社會治理的內在邏輯
社會治理與思政課建設有著密不可分的協同作用。首先,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要“堅持人人盡責、人人享有,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而要實現國家的有效治理,實現社會的共治共享,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就顯得尤為重要。其次,新中國成立以來,思想教育一直都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的一項工作,對于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思政課大中小一體化建設離不開頂層設計、各方力量協調、各學段間的緊密合作,這就要求社會治理理論與制度的參與和運用。
在北京市思政課大中小一體化建設等問題上,必須根據首都思政教育的特點,從教師隊伍質量、教材連貫性、評價體系等方面,增強社會治理理論與制度的參與。
北京市思政課大中小一體化銜接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筆者調研發現,在大中小一體化銜接之中存在以下問題。
1.教師隊伍參差不齊,各學段教師交流不夠
教師的教學水平是教育質量重要的保障之一。北京市現有的思政師資隊伍的總體質量和專業水平有較大提升,但仍存在參差不齊的問題。首先,在小學,專業的教師或專門的教研組數量不足,對思政課教育進行評價與指導的機制也不太完善。在初中和高中階段基本都引進了專業的思政課教師,許多學校成立了相關的教研組或教研室,但是因為編制緊缺、師資數量不足等,導致了部分學校思政課教學效果不佳。在北京高校的思政教師隊伍中,雖然師資數量和教師的專業性問題基本能得到保障,但因許多教師年齡偏大、專業背景不符等因素,也影響著北京高校思政課的整體質量。
不同學段之間教師的交流需加強。為了保障思政課的銜接性,2018年11月8日,北京市成立了學校德育研究會,選擇了57所大中小幼學校(幼兒園)作為會員單位和首批教育基地校,并聘請大量的專家,為北京市思政課大中小一體化建設提供了珍貴的科研平臺[6],也在部分區域進行了相關的會議、交流、培訓、集體備課等活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筆者調研發現,現在大中小學的教研活動中,市級的比較少,多集中在區域層面。活動的主要參加對象以小學、初中、高中這三個學段的教師交流較多,高校教師較少。
2.教材內容還需優化,教材銜接有待加強
教材對于思政課教學來說,是教師和學生的重要參考依據和教學指南,對思政課的教學質量有著決定性作用。“缺乏有效溝通交流,導致課程內容重復性過高,這是一種教學資源的浪費,不利于激發學生對思政課的學習興趣。”[7]筆者調查發現,在各學段的教材編排上,存在內容多有重復、教學側重點難以分辨等問題。小學、初中等低年級的課程內容存在一定難度,而在大學等高年級學段中,又因為內容重復,導致學生缺失新鮮感。
3.對教學質量和教師的評價體系有待提高
一個良好的評價體系對教學質量的管理和對教師的激勵都有著重要的作用。雖然目前對思政課各學段的教學質量都有要求,并且有中考、高考、高校學分制等質量激勵機制。但是在各學段教學時,評價體系在落實細則上還有待加強。在小學階段,北京市思政課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評價體系,很難體現德育成效。在初中、高中學段,因為中、高考的壓力,讓個別教師忽視思政課立德樹人的重要作用。在高校中,評價體系分為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兩大部分,而平時成績又主要集中在隨堂問答和考勤情況上,對于學生的思想品德評價不足。除了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評價體系的問題之外,對教師的激勵機制有待提高。在這方面,北京市已經做了一些探索。例如,北京市現在認定大學思政課教師的榮譽獎勵時,不再一味地去關注科研等單一條件,開始從其實踐能力、教學質量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但是,在小學、初中、高中等學段,對思政課教師的激勵手段仍有待進一步完善。
增進社會治理體系對北京市思政課大中小一體化建設的促進作用
1.運用社會治理理論,做好頂層設計,發揮決策作用,構建多渠道參與的立德樹人機制
要做好北京市思政課的大中小一體化建設,運用社會治理理論,協調各方力量,做好頂層設計,是重中之重。各學段也要發揮各自作用,除了要發揮思政課的固有作用,也要挖掘其他課程中的“思政力量”,發揮好“課程思政”的功效,切實把握每個學段的需求,做到“潤物無聲”。政府作為“頂層設計者”,必須要發揮縱向協同作用,做好頂層設計。聯合各方面力量,建立起有效的指導綱要與方案,統一教材與評價體系,落實有效的評價機制。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協調師資力量,增加各學段教師的交流機會,積極搭建各個學段的溝通平臺。對于研究機構來說,要集中力量攻堅德育中的難題,整合全市的科研資源,多調研、多觀摩、多討論,發揮好“資源庫”和“專家庫”的作用。
2.明確社會治理內涵,以人為本,統一教師隊伍管理,優化教師培訓體系
教師隊伍的質量不僅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更是大中小一體化建設的最主要環節之一。要做好教師隊伍建設,必須建立健全思政課教師師資管理機制,積極引進年輕人才,健全北京市思政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機制,抓緊北京市思政課教師師資隊伍的建設,并使之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除此之外,還需按照北京市不同學段學生的需求與特點,差異化地對思政課教師進行引導和培養。最后,各學段的集體備課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到這點,就必須建立起一體化的備課機制,特別是加強中小學和高校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取長補短,相互學習。
3.發揮社會治理效用,平等交流,重視教材一體化建設,增加各學段教材編委的交流與溝通
教材是思政課“教什么、怎么教”的重中之重。在教材的編寫上,必須要緊跟國家的相關精神,統一各學段標準,并確保其中概念與表述的準確。及時跟進補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結合當前的新形勢,組織專家對難點與重點進行研究,增加教材的學理性和可讀性。加強一線教師的相互交流,做好理論向實踐的轉換。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與特點,積極開發選讀教材,羅列參考書單,拓寬各學段學生的視野。在教材的編寫實施過程中,各學段編委會必須健全溝通機制,通過教材進一步明確不同學段、不同層級對教材的需求,依據學生不同的心理成熟度和接受能力編寫教材。
4.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優化治理機制,統一教學評價體系,激發和調動教育者的能動性
思政教育重在教育,如何讓學生“入心入腦”,并不是把評價體系機械地集中在教學時長、論文發表、參賽評獎上,必須綜合考慮。同時也要重視教師的道德修養,建立起有效的評估機制,確保北京市思政課教師隊伍具有崇高的品德,以身作則,建立起一支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教師隊伍[8]。在建立起有效的評價體系之后,還必須使用各種有效的激勵手段激發和調動教師的能動性。調撥相應的專項經費,增加北京市思政教師崗位補貼,增加績效工資總量等。同時要增加專項的科研經費,并增進思政教師從事科研創新的力度,提高教師整體的專業素養和科研水平。在職稱評定、榮譽授予、人才項目之中,增加對思政教師的傾斜。對成果突出、品德高尚的教師加大宣傳與表彰力度,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本文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學2021年度校科研基金項目“大中小思政課教學一體化研究——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二十中、海淀實驗二小為例”(項目號:2021XJJ52)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新長征(黨建版),2021(3).
[2][3]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
[4]盧黎歌,耶旭妍,王世娟等.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研究——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筆談[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
[5]艾四林.《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導讀[J].思想教育研究,2020(9).
[6]謝春風.構建縱向銜接、橫向貫通的一體化德育體系——北京市成立學校德育研究會[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3).
[7]馬寶娟,張婷婷.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問題與對策[J].思想政治課教學,2020(2).
[8]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若干意見(單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