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子君
Date? ?2022 / 1 / 30? 星期日
晴
寒假期間,我正在忙著準備年貨,微信卻“叮鈴叮鈴”響了,打開一看,是初三(2)班的胡同學發來了一個視頻,是她利用肥皂水檢驗家庭用水軟硬的實驗過程,這是今年寒假的實踐類作業之一。她激動地說:“老師,我家的水果然是硬水,要煮開了喝!”我非常欣慰,我在實踐作業上下的功夫沒有白費。
根據“雙減”控制書面作業總量的要求,我必須根據單元教學設計合適的課時作業和單元作業,讓書面作業少而精的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我設計了單元實踐類作業,讓學生拍攝家庭小實驗視頻。
最初,學生們對于拍攝實驗視頻是不知所措、不自信,甚至抵觸的狀態。第一單元中“將醋倒在雞蛋殼上,描述實驗過程和現象”的視頻,就讓他們提出很多問題,如“老師,我能不出鏡只拍攝實驗過程嗎?”“老師,我能只拍照片不錄視頻嗎?我怕我手抖”……面對這些問題,我以部分學生的作業為例,告訴大家評價一份實踐作業的標準是什么,什么樣的視頻能得到高分,以此幫助學生明確應該如何完成實踐作業。果然,到了第二單元,學生就不再問這樣的問題了。除了明確作業標準外,我還經常將學生的實踐作業在課堂上展示,與學生一起評價作業,在一次又一次實踐、展示、評價的過程中,學生們完成的實踐作業越來越好,還給了我意料之外的驚喜。比如,處理視頻時,有的學生會在視頻中添加字幕,有的學生會進行視頻的剪輯和倍速播放等;再比如,在理解和創新實驗內容方面,有的學生嘗試收集氣體不用瓶子而是套個氣球,有的學生為了更好地觀察現象把玻璃瓶換成軟質塑料瓶……最讓我開心的是,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們樂意與我進行交流,還會與其他同學進行比較,思考為什么結果不一樣,有些學生還能主動查閱資料。
之后,實踐作業的上交數量和質量都有了很大提升,部分不愛寫作業的學生也開始嘗試交實踐作業。在本學期最后一次單元實踐作業后,我留了一個口頭作業:經過一學期的實踐視頻拍攝,你有哪些收獲可以分享給大家?三(1)班的趙同學說:“做了這么多次的家庭小實驗后,我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有化學。真正走進化學就會發現,化學不僅能為生活帶來便利,而且能為生活帶來很多樂趣。”聽到她的這番話,我覺得布置實踐作業真的收獲了成效。
在實踐作業活動中,收獲最大的其實是我。近幾年,隨著教齡的增加,我積累了一些教學經驗,有時判斷問題會更傾向于相信自己的經驗,而不去細致了解學生的學情。這導致在一些情況下我會低估學生的能力,但學生用實際行動告訴我,他們做的遠比我想象的好很多。我想,這也是交流輪崗的意義之一,不但學生在成長,作為老師的我,通過接觸不同學校不同生源的學生,也有所感悟有所成長,面對下個學期、下一屆學生時,我會重新評估學生的能力,嘗試放手開展更多的活動,期待收獲更多更大的驚喜!
欄目編輯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