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芳,陳燕平,陳艷平,蘭 平,康 杰,吳文波
(江西省兒童醫院泌尿外科,南昌 330006)
尿道下裂是一種以尿道開口異位、陰莖向下彎曲、不能站立排尿、成年后無法進行正常性生活為主要表現的小兒男性泌尿生殖系統常見病[1],手術是治療此疾病的唯一手段。尿道下裂手術難度大,并發癥高[2-3],易導致患兒及患兒家長出現明顯的負性情緒[4]。患兒家屬的心理行為是影響患兒心理行為的重要因素[5],家屬作為患兒照護者及情感寄托者,對患兒健康行為改善具有重要影響,家屬的不良情緒不僅影響自身的健康,還會直接影響患兒的情緒與治療康復效果。目前,臨床上多采用常規護理以改善患兒家長負性情緒,但仍有部分患兒家長改善效果欠佳,因此,對于如何更好地改善其負性情緒已成為熱點問題。而近年有研究[6-8]表明激勵式心理干預作為一種心理干預方式,能增強機體應激能力,有效改善成人患者負性情緒,具有安全、無痛、方便、經濟等優點。本研究探討激勵式心理干預對尿道下裂患兒家長負性情緒的影響,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江西省兒童醫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療的80例尿道下裂患兒,將其家長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研究對象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納入標準:1)確診為尿道下裂,首次行尿道成形手術的患兒;2)圍手術期照護者為患兒的父親或母親,行為能力正常,具有能接受教育的能力。排除標準:1)有心理、認知或精神障礙者;2)尿道下裂合并其他疾病的患兒;3)智力、認知障礙,腦癱、木僵等神經系統異常的患兒;4)研究中途退出者。所有研究對象均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主要包括:1)講解尿道下裂手術治療目的、有效性、必要性、預后等,鼓勵家屬積極面對;2)與家屬溝通、交流,聽取家屬的訴求,給予其心理安慰;3)常規健康教育并解答家屬提出的問題。
試驗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激勵式心理干預。通過文獻查閱、專家咨詢等方法確定尿道下裂患兒家長激勵式心理干預方案。研究負責人對幾名責任護士進行激勵式心理干預培訓及考核,確保每名責任護士熟練掌握激勵式心理護理的干預措施。具體步驟如下:1)情感激勵:結合首次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的分數,分析出患兒父母現可能存在的焦慮、抑郁問題;針對患兒可能出現的問題給父母帶來的負性情緒采取前瞻性的評估,同時鼓勵家屬主動告知護士其焦慮、抑郁問題,綜合分析以后再根據每個個體的職業、文化層次、面對問題的態度等,提供個體化心理護理,幫助其樹立康復疾病的信心。如將手術成功案例圖片或排尿視頻提供給患兒父母觀看;告知患兒父母尿道下裂除了可以醫保報銷還屬于先天性結構畸形補助范疇,告知先天性結構畸形補助比例,詳細指導其正確準備資料;講解術中全身麻醉的必要性,且全身麻醉技術現已很成熟,消除其對全身麻醉的誤解;提前告知患兒術后可能出現疼痛、傷口出血、膀胱痙攣、溢尿的情況及應對措施;鼓勵父母提前準備兒童漫畫、故事書、兒童音樂及視頻等使患兒愉悅地躺在病床上;家長配合患兒治療與護理時責任護士給予口頭贊揚。2)同伴激勵:創建微信群,提供交流平臺,將尿道下裂患兒家長納入群內,讓患兒的父母互相鼓勵和支持,并及時表達內心的感受。3)制訂目標行為:患兒父母無明顯負性情緒并能積極主動配合患兒的治療與護理。
1)一般資料:選用自行編制的一般資料調查表,內容有家長的年齡、性別、職業、文化程度以及患兒尿道下裂的類型和患兒的年齡等。2)家長的負性情緒:選用SAS、SDS評定,SAS和SDS各包含20項,每項使用4級(1~4分)評分方法,20個項目的分數之和為粗分,粗分乘以1.25,然后將整數部分作為標準分,分數越高表示負面情緒越重[9]。3)家長的護理服務滿意度:選用本院住院部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表。調查表包含10項,每項有不滿意、一般、較滿意、滿意4個選項;采用4級評分法,不滿意分值為4分、一般分值為6分、較滿意分值為8分、滿意分值為10分,總分100分。得分≥90分為滿意,80~89分為基本滿意,≤79分為不滿意,護理服務滿意度=(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研究資料由課題組固定2名成員進行收集,資料收集前告知參與本研究的家長,以統一詞語對家長的疑問進行解釋,所有量表發放均在治療間歇期,以取得家長支持,于干預前(入院當天)收集2組一般資料、患兒家長的SAS和SDS得分,并于干預后(術后第3天)收集2組患兒家長的SAS和SDS得分及護理服務滿意度,研究量表均在醫院完成,當場回收。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百分比或百分率描述,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年齡22~44(32.68±5.39)歲,試驗組年齡22~48(33.20±6.41)歲,2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396,P=0.693);2組性別、文化程度、職業和尿道下裂分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n(%)
干預前2組SAS和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SAS和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SAS、SDS評分比較 分
干預后試驗組護理服務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97.50%比77.50%,P<0.05)。見表3。

表3 2組護理服務滿意度比較 n(%)
由于生殖器和排尿方式的異常,尿道下裂患兒往往受到同齡人的嘲笑和區別對待,患兒家屬自覺愧疚,容易產生自責和抑郁的心理[4];此外,擔心患兒的身心健康,家屬在心理上容易出現焦慮等負面情緒[10],這會對患兒的心理健康和行為產生負面影響。在患兒臨床治療中,家屬常常會擔心手術能否一次成功、全身麻醉是否會影響孩子大腦以及孩子手術后出現疼痛、哭鬧等能否會照護得當,容易出現各種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緒。家庭成員不健康的情緒不僅影響自己的健康,而且影響孩子的心理和治療效果[11]。目前,臨床上對尿道下裂患兒家屬主要實施常規護理,但常規護理護理內容不豐富,容易忽視家長的情緒、心理,不能滿足所有尿道下裂患兒家屬的需求,負性情緒改善效果欠佳,家屬往往希望能得到內容豐富、個性化的心理護理,使不良的情緒更好地得到改善,然后以穩定積極的態度積極參與患兒的治療與護理,提高患兒手術治療效果。為了患者應對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以及更好地促進其建立良好的心理,一般通過鼓勵的方式,激勵式心理干預能達到改善患者心理狀態、生活質量的目的[12]。
本研究中,責任護士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通過情感激勵和同伴激勵方式,對試驗組進行負性情緒干預。情感激勵能增強患兒家屬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增加其愉悅的心情。結合首次SAS和SDS評估的分數,分析出患兒父母現可能存在的焦慮、抑郁問題,同時鼓勵家屬主動告知護士其焦慮、抑郁問題,綜合分析后再根據每個個體的職業、文化層次、面對問題的態度等,利于責任護士為其提供個性化心理護理,能幫助患兒父母樹立康復疾病的信心。將尿道下裂手術成功案例圖片或排尿視頻提供給患兒父母觀看,不僅能讓家屬更直觀地感受尿道下裂手術成功后的效果,同時還能讓家屬更形象地了解尿道下裂只是一種外生殖器畸形,治愈以后可以接近正常外觀,消除他們的負面情緒,引導其樹立信心,建立積極正向的心態。術前講解手術全身麻醉的必要性,告知全身技術現已很成熟,不會對患兒大腦造成不良影響,消除家屬對全身麻醉的誤解,增強其對全身麻醉手術治療信心。提前告知家屬患兒術后可能出現的情況及應對措施,讓家屬預先知曉患兒術后可能出現的情況以及對應情況的應對措施,可以減輕家屬面對患兒術后出現情況時的焦慮情緒。告知患兒父母尿道下裂除了可以醫保報銷還屬于先天性結構畸形補助范疇以及補助比例,可減輕家屬因經濟帶來的擔憂。詳細指導家屬正確準備補助所需資料,可以減輕家屬資料準備時由于不知該如何準備而引起的焦慮。鼓勵父母提前準備兒童漫畫、故事書、兒童音樂及視頻等使患兒愉悅地躺在病床上,能增強家屬對患兒術后照護的信心,減輕焦慮。當父母在孩子的治療和照料方面合作時,責任護士及時提供言語鼓勵,從而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同伴激勵,創建微信群為患兒家長搭建同伴激勵平臺,能使患兒家長互相支持,互相鼓勵,互相交流,及時表達內心的感受,宣泄不良情緒,得到他人支持鼓勵、成功經驗后可激發信心,穩定情緒。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SAS和SDS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護理服務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激勵式心理干預能有效減輕尿道下裂患兒家長的負性情緒,同時能夠有效提高其護理服務滿意度。此與郭蕊[13]對肛腸術后肛門括約肌松弛患者的研究結果類似。
綜上所述,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情感激勵、同伴激勵一系列有效的心理干預措施,能有效減輕尿道下裂患兒家長的負性情緒,同時能有效提高其護理服務滿意度。激勵式心理干預作為一種心理干預方式具有安全、無痛、方便、經濟等優點,是一種非常簡單、容易和令人滿意的方法。本研究由于干預時間不長及樣本量不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往后期待加大樣本量,延長研究時間,為激勵式心理干預的臨床推廣提供更多的循證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