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遠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置管中心,河南 洛陽 471003)
宮頸癌為臨床常見婦科惡性腫瘤,病因較多,包括病毒感染、性伴侶較多、過早性生活等因素,而該疾病的臨床癥狀主要以下肢腫痛、尿頻、尿急等為主[1-3]。臨床對于中晚期宮頸癌患者,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化療方案較為多見,可將藥物直接輸送至患者體內,減輕血管刺激和重復穿刺疼痛。但由于老年患者年齡較大、健康知識了解度低,自護能力差,不利于整體治療效果。在置管化療基礎上,積極配合護理干預,對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積極意義。健康教育可通過微信群等方式為患者提供多方面、專業性較強的健康指導,加強導管不良事件發生預防措施,確保置管化療順利進行。本研究探討健康教育在老年宮頸癌PICC置管化療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選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老年宮頸癌PICC置管化療患者90例為常規組,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本院老年宮頸癌PICC置管化療患者90例為健康教育組。常規組:年齡61~83歲,平均(72.65±3.17)歲;化療次數1~5次,平均(2.66±0.38)次;受教育程度為小學及以下28例,初中44例,高中14例,本科及以上4例。健康教育組:年齡61~85歲,平均(74.17±3.39)歲;化療次數1~5次,平均(2.83±0.52)次;受教育程度為小學及以下30例,初中42例,高中15例,本科及以上3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納入標準:①符合《宮頸癌診斷與治療指南(第四版)》[4]中宮頸癌診斷標準,經病理學等診斷被確診為宮頸癌;②存在下肢腫痛、尿頻、尿急等臨床癥狀;③年齡≥60歲。
2)排除標準:①非首次置管;②存在記憶力、理解力等認知功能障礙;③存在高血壓、糖尿病等嚴重基礎性疾病。
1.3.1 常規組護理
予以常規護理,對患者病情實時監測,告知患者及家屬飲食、洗澡等注意事宜,在患者化療間歇期出院后,定期隨訪,了解患者導管狀態,并對患者問題詳細解答。
1.3.2 健康教育組護理
健康教育組在常規組的基礎上予以健康教育。1)收集資料:采集患者病史等相關臨床資料,整理,采取患者可接受溝通方式,制定科學的健康教育計劃。2)健康評估:對患者信息資料整理,了解患者行為掌握、行為習慣等相關信息,并使用自制行為習慣、已知情緒調節方法調查問卷對行為習慣、情緒調節能力進行評估。了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原因,包含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等,自制自我管理能力評估患者是否具有能力以及信心,改變不良生活習慣。3)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治療方式目的、意義和治療流程,為患者講解類似治療方法成功案例,提高患者治療信心,依據相關評估結果采取適宜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①采用一對一的方式,利用面對面的形式進行交流,可與患者直接溝通,為其咨詢疾病相關知識等提供便利,對于患者提出的問題,應予以詳細解答。②定期發放健康教育手冊,手冊內容包含勤換內衣褲、經常暴曬被子、每天用溫水清洗外陰等。③微信平臺搭建,成立專項小組,搭建網絡聯系平臺,建立宮頸癌PICC置管化療微信群,邀請患者及家屬加入群聊,并告知患者將昵稱更改為真實姓名+病案號,由小組成員通過中國知網、百度百科等方式查找PICC置管相關知識,于微信群內定期更新,內容包含預防導管不良事件發生措施、睡眠正確體位等,在患者化療間歇期,在微信群內保持著一定頻率與強度進行知識宣教。在患者出院時,為其發放本院自制PICC置管自護指南,叮囑患者及其家屬需定期回醫院沖管、更換敷料,并采用情景模擬的方式,一對一告知患者怎樣應對突發意外,且告知患者若無法解決應及時尋醫,可在微信群內咨詢問題,并每天對導管情況進行拍照,將其發至群內。
1)對比2組患者導管維護依從性情況。完全依從:可積極配合護理人員進行PICC置管的治療與護理,可遵醫囑進行沖管、換藥,且出院后可及時回院復查;部分依從:可配合護理人員進行PICC置管的治療與護理,但存在1~2次未遵醫囑進行沖管、換藥,且出院后未及時回院復查次數存在1~2次;不依從:存在≥3次不配合護理人員進行PICC置管的治療與護理,且未回院復查次數≥3次。依從率=(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例數/總例數×100%。
2)對比2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采用本院自制自我管理能力評分量表評估2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包括自護依從性、導管維護能力和異常情況處置共3個維度,每個維度100分,分數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佳。
3)對比2組患者PICC相關并發癥(血栓、導管感染和靜脈炎)發生率。

健康教育組導管維護依從率較常規組高(P<0.001)。見表1。

表1 2組患者導管維護依從性比較 n(%)
健康教育組自護依從性、導管維護能力和異常情況處置評分較常規組高(均P<0.001)。見表2。

表2 2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較 分
健康教育組PICC相關并發癥發生率較常規組低(P<0.001)。見表3。

表3 2組患者PICC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n(%)
宮頸癌在臨床發病率較高,且近幾年存在逐漸上升的趨勢,主要是因我國人口老齡化逐漸上升所致[5-8]。臨床治療多選用PICC置管,而在患者化療間歇期,患者大多選擇出院,多會存在導管斷層的現象,加之部分患者對相關知識掌握度不足,因此在化療間歇期間,易產生導管相關并發癥。常規護理為基礎性護理,多是口頭告知,一次性將知識全部灌輸給患者,患者學習興趣匱乏,且該方式缺乏生動性,效果較差。
健康教育集合圖、文、音頻等方式,方法較為多樣,患者接受度較高,且兼具互動性。本研究結果顯示,健康教育組導管維護依從率(95.56%)較常規組(80.00%)高(P<0.001),提示健康教育可提高導管依從性。通過對患者性格特點、接受能力等進行評估,進行個性化健康教育,患者對知識接受度更高,知識認知更加完善,且通過手機等媒介患者可與同類型病人進行有效交流,改善心理壓力,增強疾病治療信心,提高治療積極性和導管維護依從性。本研究顯示,健康教育組自護依從性、導管維護能力和異常情況處置評分較常規組高,而PICC相關并發癥發生率(4.44%)較常規組(21.11%)低(均P<0.001),表明健康教育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與劉亞亞[9]的研究結果一致。通過多元化教育方式,全程貫穿PICC導管維護,從院內延伸至院外,提高各環節PICC導管維護效果,增強患者置管后導管維護技能,并通過微信遠程可視性健康宣教,保障患者獲得全面、連續導管自我管理教育,且延續性護理方式,可使患者出院后仍獲得一定頻次與強度專業化導管維護支持[10]。但利用微信群對患者宣教,部分患者對智能手機了解度不夠,無法每天對導管拍攝,需家屬輔助,較為繁瑣,攻克這一難題為下一研究重點。
綜上所述,將健康教育應用于老年宮頸癌PICC置管化療患者中,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確?;熼g歇期導管維護依從,減少PICC相關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