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海驁
“我接觸歐特克公司的軟件是比較早的:我最早接觸工程項目是1992年,當時我們買了一個美國的工藝技術,同時聘請了當時號稱世界第三大的工程技術公司,他們當時提供給我們的資料顯示:他們所用的軟件都是歐特克公司的產品,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歐特克。”韓基祥,中鋼設備有限公司礦物加工部部長、北京中宏聯工程技術公司總經理最初對CAD軟件認識的經歷,完全能夠代表了一代中國制造業工程師:在上個世紀90年代,當時的中國工業發展同樣進入到了一個彼時的“躍升”周期,對于通過新產品開發和創新贏得更多競爭力,充滿了熱情。
彼時,在中國市場上還沒有一個所謂的CAD應用環境:所有的國產CAD工具都是科研院所的科研實驗項目,市場上既沒有廣泛銷售的CAD軟件,企業中也沒有廣泛應用CAD軟件進行設計的氛圍和人才。所以當像歐特克這樣已經擁有相當成熟技術、經過10年海外市場打磨的CAD工具出現在中國新一代年輕工程師面前時,不啻于是為這些年輕人推開了一扇完全不同的窗——這不僅為中國整個工業領域的發展帶來了一個向上的拐點,也讓整個中國信息化市場從此開始形成。
占盡先機的歐特克,作為第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CAD軟件供應商,憑借其二維CAD軟件AutoCAD容易學習、架構開放、適合二次開發等特點,一夕之間成了一代年輕工程師學習計算機繪圖的啟蒙工具:很多設計師至今的設計思路都是在沿用AutoCAD的使用邏輯,甚至讓很多工程師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認為CAD就是AutoCAD的縮寫。在廣大的企業當中,在很短的時間內, AutoCAD就在中國市場擁有了企業級用戶,很多的行業都開始普及推廣應用歐特克的二維CAD軟件,或者基于歐特克開發的二維CAD軟件。
韓基祥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學習CAD,并成為中國第一批將CAD工具應用于工程實踐的工程技術人員。
帶式焙燒機是應用于鋼鐵冶金領域的大型機械設備。最早,中國的鋼鐵企業都是通過進口國外二手設備到國內建設組裝,不僅施工工期長,而且技術和設備的主動權都在外方手中,中國的鋼鐵冶金企業缺少必要的自主發展空間。在這種情況下,中鋼設備有限公司決定要開發自己的帶式焙燒機,并在2020年專門成立了北京中宏聯工程技術公司,聯合中南大學、江蘇宏大共同一起,由中南大學負責工藝試驗,江蘇宏大做設備的設計、開發,中宏聯綜合各方資源,進行設備的制造安裝調試和后期維護。
當時經過二維CAD軟件的洗禮,整個中國工業領域對于CAD的工具應用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水準,利用三維建模設計已經成為眾多工程師的必修課,而且市場上的三維CAD工具也已經相當豐富——歐特克也早在1999年就發布了自己基于特征的實體三維CAD工具Inventor——然而對于眾多曾經得益于歐特克二維CAD軟件的工程師,以及那些產品結構并不復雜精密的行業而言,歐特克的權重更高些。“我們當時需要選定一種CAD軟件作為設計工具:從使用經驗上來說,我們的設計人員對歐特克的軟件很熟悉;從繼承資料的角度看,由于歐特克進入中國市場早,國內鋼鐵冶金系統的技術交流80%~90%都是用的歐特克軟件。最終我們選了歐特克的產品做三維設計。”韓基祥說。

“我們現在國產的設備,壽命可以達到10年,它的裝備水平,包括設計、工藝技術、裝備制造已經和國外沒有什么區別了,而且在有一些地方我們比國外做得還要好。到目前為止,國際上的招標主要就是兩家,一個是中鋼設備有限公司,還有一家是德國的公司。而在國內,中鋼設備有限公司基本上可以占到80%的市場。”韓基祥介紹說,中鋼設備有限公司在帶式焙燒機的研發、工程總承包及運維業務中,采用了 Inventor等三維軟件進行3D設計、4D模擬輕量化組裝;采用基于Vault +Forge Viewer對設計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并應用BIM360在四維時空中與全球客戶、分包商對設計進行協作與交互。在施工過程中,則使用Navisworks把控施工進度質量,在運營中,借助數字孿生技術,通過Forge Viewer連接CFD仿真數據與生產實時數據,依托大數據分析,進行管理與決策,實現智慧運營。“基本上實現了帶式焙燒球團從工程交付到工程運維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韓基祥的個人經歷,以及中鋼設備有限公司應用歐特克軟件研發產品的成功,在歐特克的客戶中非常具有典型性:從二維CAD時代的一統天下,到在三維CAD時代的市場領導者地位被沖擊,歐特克在中國市場上雖然在此過程中不乏絕對的支持者和擁躉,但是其在產品技術層面過分強調二維CAD和三維CAD所用習慣、設計思路的統一,使得Inventor作為三維CAD軟件的靈活性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同時,在所有三維設計軟件都大力推進基于三維CAD工具應用PDM、PLM,對整個設計流程和數據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歐特克沒有像以往一樣先發制人。在產品的超前研發上,歐特克一直在保持很大的投入,這是支持歐特克開拓市場的前提。而在產品落地方面,歐特克自身龐大的技術服務團隊,配合客戶的團隊,也在技術應用上給予了極大的支持。
歐特克是行業內最早將云計算技術融入到產品當中,從2011年開始就不斷嘗試推出包括歐特克云(Autodesk Cloud)、A360和Fusion 360、Forge等;也是行業內最早推出衍生式設計產品、三維打印解決方案,甚至也是第一個早在2014年就將軟件永久授權許可調整為云服務訂閱模式的廠商,但是對于航空航天、汽車、軌道交通、船舶等在內的、對產品結構復雜的制造業行業企業來說,歐特克絕對領先的技術優勢和市場地位不再那么明顯了。
不久前IDC發布的《中國制造業數字孿生——CAD市場份額報告》顯示,在2021年,歐特克在中國制造業CAD市場的總份額為14%,排名第三;但是其三維CAD軟件的市場份額卻相對落后。
“歐特克實際上在不同的行業都有非常多的涉足,包括制造、建筑、傳媒娛樂,我對制造業更加熟悉一些。無論是Autodesk Inventor還是AutoCAD,都是制造行業中非常有名的軟件,在制造行業有著很好的普及度,受歡迎程度是很高,份額是很高的。并且歐特克無論是業務增長、在全球的整個趨勢,還是資源投入和客戶的基數,都有著非常大的、穩定的增長。”孫志偉,新任歐特克公司大中華區總經理,接受記者采訪時并不認為歐特克在制造業領域存在明顯的市場劣勢,他強調說:“歐特克的江湖地位根本就沒有變過:因為歐特克在中國市場(的統計數據)并不全面,所以歐特克的市場份額、普及度以及受用戶的歡迎程度,是非常高的。這是我很直觀的感受。”
在軟件行業工作超過30年的孫志偉,在回答筆者提問時談到歐特克與ANSYS的合作,他強調現在利用ANSYS做計算機仿真分析拿到的產品建模數據,“最多的就是歐特克在制造業中的數據”。他甚至也提到國內CAE領域知名企業安世亞太董事長張國明對歐特克Fusion產品的褒獎:“他說這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產品。”
在孫志偉看來,“一個用戶使用一個軟件產品會有三個方面要考慮:一個是這個軟件將來的前景是怎么樣的,二是從產品的功能和技術上是怎么樣的,三是它在本地落地的服務和服務能力是怎么樣的,從這三個維度來說,歐特克都做得很好。 ”
無論如何,對于歐特克而言,重塑其在制造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并不僅僅是出于自身商業上的考量,更是基于如何在中國市場贏得未來機會的考慮:畢竟疫情當前,全球經濟呈現疲軟的今天,給歐特克帶來豐厚收入的其他產業也面臨著挑戰。與此相對,相對穩健且得到國家格外關注的制造業,在中國未來經濟中的占比明顯會得到強化,因此清晰定位自己在制造業中的位置,明確在制造業中的策略,找到為更廣大制造業用戶服務的模式,將成為考驗歐特克未來是否能持續服務中國用戶的一個關鍵點。
“對于制造業,我們需要考慮的就是要在制造業細分領域當中能夠找到有代表性的企業,和我們的合作伙伴、和我們的客戶共同去走通這樣一個數字化的道路,然后在這個細分行業當中進行復制。”肖勝凱,歐特克公司大中華區大客戶業務總經理在接受采訪時強調,歐特克的最大特點是我們的產品追求能夠最大限度地被普遍的人群所使用,從而提升行業數字化水平,而不是專注在一些大型項目,或者是頭部企業當中做“非常高大上的東西”。“大家的定位是不一樣的,歐特克的愿景是我們希望數字化技術能夠成為行業普遍的生產力,幫助每一個個體提高它的數字化水平,從而推動行業和企業數字化的進展。這一點對于我們來講,這三個行業都是不變的,只是在具體行業當中,根據具體行業特點制定我們產品策略和市場策略。”
“在利用三維設計完成產品后,站在設計角度,設計師對于安裝各個部件的先后順序是清晰的,但工人對于實際的安裝過程并不了解。這種情況下,我們實際上在三維部件組裝的三維空間,又加了一個時間軸,變成四維空間,來模擬工程項目的一個建設全過程:根據每個部件的重量、起吊過程和運貨過程,制定安裝調試計劃,再根據組裝完配套所有的部件之后的時間,排演出工程項目的總體技術路徑。”對于韓基祥來說,他要考慮的問題更加簡單一些:“未來,我們正在做五維的工作:為每一個物品、元件賦予確切價值,相當于再增加一個資金軸,這樣我們就能夠在組裝過程中,時刻核算出即時的工程項目現金流。”對于歐特克來說,像韓基祥和中鋼設備有限公司這樣的工程師和企業用戶,是其在中國市場賴以發展的基礎,同樣也是其是否能夠找到業務發展的基礎;同樣的,仍然擁有領先技術優勢的歐特克持續的技術、產品能力提高,也是眾多韓基祥們和中鋼設備有限公司們事業發展的基礎。此時,雙方都遇到了各自業務的拐點,而是否能夠順利通過這樣一個拐點,取得更多向上突破的能力和動力,將成為考驗雙方在未來能否獲得更大生存空間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