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異

伴隨著冬殘奧會的持續(xù)升溫,“無障礙”一詞成為時下的高頻詞。
云頂滑雪公園媒體中心增設無障礙坡道、輪椅和假肢維修服務中心,以及大字版的盲文觀眾指南;在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冬殘奧會所有賽道都增加了防護器材,對靠近賽道的燈柱、電箱、木制圍欄全部做了更為細致的安全防護處理;國家游泳中心和國家體育館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場館的再利用,其無障礙設施均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擴建,兩個場館均將最佳觀賽席位留給了殘障人群,且在國家游泳中心的看臺上,無障礙座席及衛(wèi)生間均比原來增加了一倍,并將作為永久設施保留……“無障礙”的冬殘奧會更好地服務著運動員,也進一步地推動了“無障礙”理念的普及。
隨著《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無障礙指南》中提出的技術規(guī)范(包括無障礙通行、輔助設施、酒店和住宿)、信息無障礙、場館和運動員村無障礙設計、城市無障礙設施、無障礙交通、社會環(huán)境與服務無障礙、無障礙培訓、賽事運行相關業(yè)務領域無障礙等內(nèi)容的落地,大多數(shù)人對于“無障礙”的理解不再限于無障礙電梯、無障礙衛(wèi)生間、盲道等日常所見服務設施,而是了解到“無障礙”還包括在社會的各項服務中貫徹無障礙理念,提供無障礙的精細化服務來方便不同人群。
國家冬季兩項中心殘奧整合經(jīng)理劉里里說,在冬殘奧的培訓和服務過程中,志愿者、工作人員的無障礙理念進一步得到深化。“在總結冬奧會服務經(jīng)驗的基礎上,結合場館實際,我們已經(jīng)將服務殘疾人和有特殊需求人士的相關要點和注意事項全部納入轉換期強化培訓課程中。培訓讓更多人了解到,無障礙其實是人人都需要的一種城市環(huán)境。”
其實“無障礙”從來都不是特指殘障人士,而是指為了保障殘疾人、老年人、兒童及其他行動不便者在居住、出行、工作、休閑娛樂和參加其他社會活動時,能夠自主、安全、方便地通行和使用所建設的環(huán)境。
在冬殘奧會籌備期,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政策、活動幫助殘疾人更好地參與冰雪運動。自2016年起,北京每年冬季舉辦全市殘疾人冰雪嘉年華活動,廣泛開展冬奧和冬殘奧知識普及活動。而近年來,河北省也在扎實推進冰雪運動在殘疾青少年中的普及開展,并制定出臺《河北省冬殘奧體育教育進特教學校實施方案》,分步驟分階段廣泛推動特教學校學生參與冰雪運動。同樣我們也看到,城市的無障礙化正在越來越好。近3年來,北京累計整治整改點位33.6萬個,精心打造100個無障礙精品示范街區(qū)、100個“一刻鐘無障礙便民服務圈”,首都城市功能核心區(qū)、冬奧會冬殘奧會賽事和服務保障相關區(qū)域基本實現(xiàn)無障礙化。
“可能有的人會覺得殘疾人相關知識或者無障礙的理念意識只有在冬殘奧會的時候才能用到,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qū),因為不僅僅殘障人士才會對無障礙有需求。無障礙是社會所有參與者融合的需要,當我們年老,也許會需要靠輪椅出行;當我們帶著一件大件行李,我們同樣需要走無障礙坡道、上無障礙電梯。”相關培訓讓志愿者李博對無障礙有了更多的認識。
如今,助殘扶弱的良好風氣在社會上越發(fā)濃厚,冬殘奧會這一課將讓“無障礙”理念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