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俊攀,胡牮
(1.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浙江 諸暨 311800;2.麗水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麗水 323000)
在園林建筑中,亭的主要功能是供人駐足、休憩、納涼和避雨,同時還具備文人精神和美學價值[1]。從古至今,在園林景觀中亭是最為突出的亮點之一。亭,一般不設門窗,形態多樣,能給山水平添色彩。亭常常與山、水、植物等結合起來組合造景,并成為園林中“點景”的手段,故亭有“園林之眼”的美稱[2]。從亭的樣式來看,具備多樣的風格造型。亭的作用,由最早的軍用機構演變成驛站,再逐漸轉變成如今的可供觀賞、休憩以及點綴景觀的園林建筑。在意境營造方面,融合了人與自然、人文思想、人的情感等多方面因素,表達亭的特殊文化[3~4]。
以蘇州古典園林中的園林建筑“亭”為對象,調查范圍涉及蘇州拙政園、網師園、留園、獅子林、滄浪亭5座古典園林,通過文獻分析、實地踏查、統計分析等方法相結合的形式,調研蘇州古典園林中亭的位置、造型、題名和造景,并結合具體案例展開深入分析。
亭的選址需要考慮兩方面因素:①能夠遮風擋雨,具備良好的觀賞條件;②優美的景觀效果,亭需與周圍環境相協調,自身也具備觀賞作用。根據實地調查,亭在園林中的選址主要分布在四個區域:水面上、臨水處、山石上及平地上(圖1、圖2、圖3、圖4)。

圖1 湖心亭(獅子林水面上)

圖2 濠濮亭(留園臨水處)

圖3 滄浪亭(滄浪亭山石上)

圖4 嘉實亭(拙政園平地上)
2.1.1 亭的選址分析
對5座蘇州古典園林中有命名的亭進行全面調查,按在園林中的選址進行統計見表1所示。拙政園中有亭15座,設于水面上2座:荷風四面亭、塔影亭,設于臨水處5座:梧竹幽居、綠漪亭、涵青亭、倚虹亭、得真亭;設于山石上的6座:繡綺亭、放眼亭、雪香云蔚亭、笠亭、待霜亭、宜兩亭;設于平地上2座:天泉亭、嘉實亭。網師園中有亭2座,設于臨水處1座,為月到風來亭;設于平地上1座,為冷泉亭。留園中有亭6座,設于臨水處2座:可亭、濠濮亭;設于山石上2座:至樂亭、舒嘯亭;設于平地上2座:冠云亭、嘉晴喜雨快雪之亭。獅子林中有亭6座,設于水面上的1座,為湖心亭;設于臨水處的4座:飛瀑亭、真趣亭、扇亭、文天祥碑亭;設于平地上1座:御碑亭。滄浪亭中有亭2座,其中1座設于山石上為滄浪亭;1座設于平地上為仰止亭。

蘇州5座古典園林亭的選址分布統計表 表1
蘇州5座古典園林中共計有命名的亭31座,位于臨水處、山石上、平地上、水面上的亭的數量分別為:12座、9座、7座、3座,分別占比 38.7%、29.0%、22.6%、9.7%(圖5)。設于臨水處的亭的占比最大,其次為位于山石上、平地上,占比最少的是位于水面上的亭。臨水處的亭,所處的空間相對開闊,有較好的視線關系,能滿足亭中觀景與它處賞亭的功能,同時符合人的親水特性,故水邊成為設亭較為青睞的選址。

圖5 亭的選址分布匯總統計圖
2.1.2 亭的不同選址的作用
亭在蘇州古典園林中既能成景,供人作為欣賞的對象;又能得景,吸引人們駐足觀賞;還能成為人們絕佳的休憩場所[5~6]。
設于山石上的亭,小巧精致,以樹木為襯托,自然生動。同時,由于地處園林制高點,無論是俯瞰園內還是園外景色,都是重要的觀賞點。拙政園的雪香云蔚亭、待霜亭和繡綺亭正是設于山石上的亭的例證。這幾座亭不但自身形體優美,且與環境和諧相生,為園景增色不少。設于臨水處的亭,依水而建,起到平臺的作用,而水體則是一種襯托與過渡,借水景充實亭景,二者互為映襯。亭倒影水中,物影成雙,虛實相生。設于水面上的亭,亭于水中卓然而立,似有一種蓬萊仙境之感,通過小橋連接或廊隔斷園內視線,豐富園中景觀層次,游賞者在不同位置觀賞到不同的風景。設于平地上的亭,多用于提供休憩、納涼、游覽之用途,多結合山石、樹木等構成各具特色的景致。
古典園林中亭的選址,一定要有特色的美景環繞,觀賞視角和觀賞距離也要最為適宜。因此,亭被譽為“園林之眼”。
蘇州古典園林中的亭,按立面形式分,有單檐、重檐,其中單檐居多;按平面造型分,有圓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扇形等;按頂的樣式分,有攢尖頂、歇山頂等[7~8]。亭的不同造型樣式營造出不同的空間感,給人帶來各具特色的視覺感受[9]。
拙政園中,亭的立面形式以單檐為主,其中天泉亭的立面形式為重檐。在亭的平面造型上,園中有方形亭、圓形亭、六角亭、八角亭、半亭等,其中方形亭7座、半亭1座、六角亭3座、八角亭2座、圓形亭1座,凸型亭1座,最為特別的是涵青亭(圖6),該亭的平面造型為凸字形,在調查的古典園林中僅此一座。按頂的樣式,歇山頂的亭6座:繡綺亭、倚虹亭、雪香云蔚亭、放眼亭、涵青亭、得真亭;攢尖頂的亭9座:綠漪亭、梧竹幽居、荷風四面亭、待霜亭、嘉實亭、塔影亭、天泉亭、笠亭、宜兩亭。

圖6 涵青亭(拙政園凸型亭)
網師園中,亭的立面形式基本為單檐。在亭的平面造型上,半亭1座,六角亭1座[10]。按頂的樣式,2座亭建筑都為攢尖頂:月到風來亭、冷泉亭。
留園中,亭的立面形式基本為單檐;在亭的平面造型上,方形亭3座,六角亭2座,圓形亭1座。按頂的樣式,攢尖頂的亭3座:可亭、冠云亭、舒嘯亭;歇山頂的亭3座:濠濮亭、至樂亭、佳晴喜雨快雪之亭。
獅子林中,亭的立面形式基本為單檐。在亭的平面造型上,方形亭2座,半亭2座,六角亭1座,扇形亭1座。其中:扇亭以其獨特的扇形造型(圖7),是調查的古典園林中的孤例。按頂的樣式,攢尖頂的亭3座:湖心亭、文天祥碑亭、御碑亭;歇山頂的亭2座:真趣亭、飛瀑亭,其中:扇亭的頂樣式特殊,既不屬于攢尖頂,也不屬于歇山頂。

圖7 扇亭(獅子林扇形亭)
滄浪亭中,亭的立面形式基本為單檐。在亭的平面造型上,方形半亭1座,方亭1座。按頂的樣式,攢尖頂的亭1座為仰止亭;歇山頂的亭1座為滄浪亭。
綜合分析5座蘇州古典園林的31座亭,按立面形式統計分析,單檐30座(占96.8%),重檐1座(占3.2%)。按平面造型統計分析(圖8),從多到少的依次為:方形亭13座(42%)、六角亭7座(23%)、半亭 5座(16%)、圓亭 2座(7%)、八角亭2座(6%)、扇形亭1座(3%)和凸形亭1座(3%)。按頂的樣式統計分析(圖9),主要為攢尖頂19座(61%)、歇山頂11座(36%),另有1座頂的形式特殊(3%)。蘇州古典園林中的亭,結合所處的環境展現出多樣化的景觀形象,在立面形式、平面造型及頂的樣式等方面均有豐富的表現。

圖8 亭的平面造型匯總統計圖

圖9 亭頂的樣式匯總統計圖
亭在蘇州古典園林中的文化取向常常富于詩情畫意,而詩情畫意集中體現在題名上。通過對5座蘇州古典園林亭題名的調查,將題名的含義歸納為5個類別(圖10),按數量從多到少依次為:“贊美山水”的有10座(占32%);“抒發情懷”的有11座(占36%);“點明位置”的有6座(占19%);“外觀形象”的有3座(占10%);“哲學思辨”的有1座(占3%)。

圖10 亭的題名分析匯總統計圖
由統計分析可知,蘇州古典園林中亭的命名多源于對大自然山水美景的禮贊或是抒發情懷寄情達意,其次是點明亭在園林中所處的位置,也有部分題名是對亭所呈現的外觀形象的表述,以及對哲學問題的思考和辨析,如留園的濠濮亭取名自“濠濮間想”的典故。
亭作為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園林中必不可少的景觀元素。它與其他元素一起,構成了園林的整體形象。亭不僅需要豐富的類型與外觀,也要通過題名的畫龍點睛,實現藝術形式與文化內涵的完美融合。
2.4.1 詩情畫意
蘇州古典園林中,運用傳統的山水畫和花鳥畫的藝術理論與構圖布局,在大小不同的空間中,綜合運用各種園林要素把景致提升到“詩情畫意”的境界。其中,匾額和楹聯則富有韻味、意境深遠,觀景的同時獲得詩情畫意的美妙感受。拙政園中湖心亭(荷風四面亭)有一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的對聯,上懸有“荷風四面亭”的匾額,使周遭風荷之景頓生畫意。拙政園的雪香云蔚亭懸掛著“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對聯,橫聯是“山花野鳥之間”,表達了該處的環境特點,給人以寧靜悠遠的心境。
2.4.2 對景借景
蘇州古典園林中,亭與所處環境巧妙融合,達到虛實相生,動靜合宜。每一處亭的位置都是絕佳的觀景點,伴隨游賞視線的轉移,映入眼簾的園林景致不斷更新,正所謂游目騁懷。踏足山上之亭,可俯瞰茂林蒼翠、溪水淙淙,可遠觀周遭之景、園外之景。臨水之亭通常選址精妙,與遠景互為應對,構成對景。
2.4.3 對比襯托
對比和襯托的手法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留園的冠云峰是江南園林太湖石的佳作,冠云亭位于其一側,通過相互之間的對比襯托,冠云峰脫穎而出,展現出挺拔的身形和卓然的姿態。拙政園中的荷風四面亭,結合四周風荷之景,動靜相襯托,又以荷花來營造該亭的文化涵養,創造其觀賞價值及意境。
荷風四面亭為單檐六角攢尖頂(圖11),位于拙政園中部的西山西南角,位置恰好于水池中央[11]。亭的西南側有兩個曲橋,水池被劃分成三個獨立又相通的水域。荷風四面亭的北側是見山樓,水域將二者隔開,亭的東北側是雪香云蔚亭。荷風四面亭被水面環繞,是整個水景的核心部位,同時也是拙政園中部區域的交通樞紐。亭身通透,恰與山角石磯互相映襯。亭內有“荷風四面”匾額,以及對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荷風四面亭以荷花命名,它矗立在水池中央小島之上,被荷花環抱,宛如亭亭玉立的少女,風姿綽約。

圖11 荷風四面亭(拙政園)
雪香云蔚亭是一座古雅的方亭(圖12),位于拙政園中部水池中央的山頂[12]。拙政園池中有2座山,一大一小并列,東島小而高聳,待霜亭位于其間。西島雖大卻平緩,沿石階拾步而上,雪香云蔚亭位于其頂端。“雪香”是古人用來形容花景白皙芬芳的常用詞,多指梅花。例如,梅林常被稱為“香雪海”。雪香云蔚亭周遭滿是自然風光,幽篁叢茂密蒼翠,古樹橫掩水面,臨近清澈的水流,這里傳達出“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意境。雪香云蔚亭不僅是賞景的佳處,也是重要的觀賞點,它在拙政園中部的景觀結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圖12 雪香云蔚亭(拙政園)
滄浪亭坐落在同名園林滄浪亭南部的山上(圖13),四周參天大樹環繞。滄浪亭是一座方形石亭,飛檐凌空,檐下為斗。亭的四根石柱之上刻有神童、鳥獸、花卉等圖案。“滄浪亭”一詞由清代俞樾題寫,亭有對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13]。亭立于山石之上,與周圍的古木融為一體,營造出靜謐自然的美感。滄浪亭位于山頂,從山的任何部位皆可觀賞,處于亭中又可俯瞰園林之美。滄浪亭不僅造型優美,且蘊含著古人豐富的精神追求。

圖13 滄浪亭(滄浪亭)
亭是一種園林建筑,也是一種文化形態,是最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建筑形式之一[14]。蘇州古典園林中的亭選址得宜、造型典雅、題名精妙、造景巧妙,它如“園林之眼”點亮著園林空間,在園林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