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軍 (安徽水利開發有限公司,安徽 蚌埠 233000)
當前建筑行業蓬勃發展,建設規模逐漸擴大,施工范圍逐漸延伸。個別工程的地勢復雜,受河流沖刷影響隨時存在崩坍可能,險情較為突出,在控制河勢的同時,還應對陡峭岸坡進行治理,消除岸坎施工風險。同時,土方開挖也是建筑施工的主要內容之一,應結合施工要求和設計規定,制定科學完善的開挖方案,為工程全面建設和岸坎治理打好基礎。
以秦漢新城涇河綜合治理項目為例,該項目沿現有河道右岸灘面布設,地貌為一級階地與河漫灘,重點對修石渡大橋與東風村之間進行施工,樁號范圍0+000—3+891,其 中 1+600—2+000段屬于岸坎治理工程,長度在400m左右,邊坡縱向高度在40~90m,土方開挖量約為34萬方。該工程所處地質構造復雜,施工現場與周圍東西方向有口鎮—關山斷裂,北東方向有背斜和斷層,地震烈度為Ⅶ度;該工程地表水由渭河與涇河供給,本項目重點對涇河段進行治理,地下水為第四系孔隙潛水,水位在2.4~36.38m;當地年均降水578.7mm,年均溫度13℃,屬于溫帶大陸季風氣候。
①組織體系。根據“建設精品工程,營造文明工地”的要求,創建以下施工體系,由項目經理牽頭,項目技術負責人輔助,下設成本核算室、質量室、安全室、物資設備室與綜合辦公室等部門,各級人員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對工程建設全過程的安全、成本與質量負責,并與施工人員做好交流和協調工作。
②設備與人員配置。在設備配置方面,配備4臺EX-200型號的挖掘機,1臺YT-160型號的推土機,1臺15t自卸車,1輛5T灑水車,3臺ZL50型號的裝載機,2臺ATO-32水準儀;在人員配置方面,引入參與過同類工程、擁有豐富施工經驗的技術人員和具有高超管理能力的管理人員。
③方案內容。結合項目特點與施工要求制定總體方案,要求在正式開挖之前,先修建施工便道與排水、截水系統;嚴格遵循設計要求測定邊坡開挖位置與坡率,利用臺階法循序漸進地開挖,每開挖到一級臺階后,對此進行復測與修整,并做好施工混凝土框格梁防護工作;在開挖與防護期間,應及時用塑料布覆蓋,避免雨水沖擊;還應事先做好器材與機具的準備工作,待防護施工開始后,應投入充足的勞動力,對一級坡面全面施工,并保障材料供應與運輸滿足施工作業需求。從整體來看,邊坡施工的總體流程如圖1所示[1]。

圖1 邊坡施工總體流程
2.2.1 土方開挖
采用挖掘機開挖,并配合自卸汽車裝運,采用分段施工方式,每段從上到下開挖,對于不方便機械施工之處,由人工利用小型機具進行施工,禁止掏洞取土或者爆破施工。邊坡開挖利用分層方式,各層開挖平臺高度約10m,坡比為1:0.75。在開挖期間應進行測量控制,并對開挖平臺寬度進行復測,使其規格與設計要求相符合;針對永久性邊坡應嚴格控制坡度值,禁止發生超挖、欠挖等情況。該項目中1+760—1+800段坡頂與便道之間較為陡峭,在施工中挖機應由上至下開挖,并在開挖后向下甩到便道位置,再由拉土車將其運輸到指定地點。1+800—1+860段地形較為陡峭,屬于高切坡形式,開挖段沿線方向的地形十分陡峭,無法修建便道。在施工中,可用挖機在上方開挖,并將挖出的土向下甩到便道周圍,由拉土車將其運輸出去;平坦地段施工時,挖方可利用挖掘機與自卸汽車相結合,由高到底逐層開挖;坡面土方開挖時,也應堅持自上而下的原則,施工圖如圖2所示[2]。

圖2 邊坡開挖示意圖
2.2.2 坡面排水與防護
在坡面排水方面,在高邊坡開挖期間,應加強邊坡排水系統建設,避免邊坡受到雨水沖刷使穩定性受到負面影響;每挖完一層應及時防護,不可全部挖完后一起防護;應根據設計要求開挖截水溝,最大限度地做好鋪砌工作,充分攔截地面水。針對容易出現坍塌、滑坡等區域,應密切觀察并加強防護,防護頂面禁止超過邊坡坡口,應與坡口高度相同,以免產生大量積水,使邊坡更加穩定。在排水施工中,先要在塹坡頂部開挖截水溝,規格為70×40cm,利用C15混凝土現澆,在深挖邊坡各級設置平臺截水溝,將攔截坡面通過溝引入到坡面區域之外,避免坡面水對邊坡進行侵蝕,影響其穩定性。在坡面防護方面,應堅持分級施工、及時防護原則,先挖一級防護,在開挖下一級之前對上一級進行全面防護。
2.2.3 腳手架搭建
在搭建腳手架時,利用?40×3.5鋼管,鋼管橫縱方向距離控制在1.5m左右。在坡腳位置首根立桿插入溝底,順著坡面將每根桿都插入山坡土層中,并將其固定;沿著坡面斜桿設置三層,在架子下方作斜撐,撐到水平地面上。在正式搭設之前,應先確定框格梁位置,避免與腳手架位置沖突;由人工鑿打清理坡面松散雜物與石塊,將安全帶掛在橫向鋼管上,自上而下地清理雜物,使施工面得以平整。在清理危巖過程中,應在平臺周圍懸掛安全網,各層平臺鋪設跳板,避免巖石滾出施工現場,對人員與設備安全構成威脅[3]。
2.2.4 框格梁施工
該項工藝中護坡形態如圖3所示。首先,做好施工準備工作。施工場地應做到三通一平,便道修建完畢,各類砂石、鋼筋等材料抽檢合格;施工機具均已進場,并符合施工生產要求;各技術人員與管理者均已到達各自崗位;其次,測量放樣與基層開挖。在開挖與斷面復測完畢后,坡體比例滿足設計要求,此時對框架梁的橫縱位置進行測定;在基礎開挖中,盡可能修理邊坡,平整凸起之處,再根據框架橫縱梁尺寸、模板厚度等挖出單根梁肋的輪廓,下一級邊坡平臺應以網格坡腳為基礎,測量放線后由監理人員檢驗通過便可開挖。第三,鋼筋綁扎。在框架鋼筋安裝之前,先要對框架底層浮渣進行清理,確?;A密實;在坡面打入短鋼筋錨釘,綁扎鋼筋時用砂漿墊墊起,使其與坡面預留些許距離,并與短錨釘一同連接;第四,立模板。在操作之前先要確保鋼筋骨架施工質量優良,在模板外表涂抹脫模劑,將其平整地接裝起來;利用腳手架鋼桿作支撐,使模板底部能夠牢牢貼合基礎,避免出現跑漿情況;最后,混凝土澆筑。在正式澆筑之前,應對框架截面尺寸、鋼筋數量與位置進行檢查;主筋保護層應充分符合設計要求,不可低于50mm;鋼筋應制成整體長骨架,要求搭接與安裝均滿足技術要求;澆筑工序應一次性完成,一邊澆筑一邊振搗,在操作中一旦發現混凝土滑動情況,應立即采用速凝或者早強混凝土進行按壓,保障澆筑質量。

圖3 框格梁護坡示意圖
為保障整體施工安全,應制定安全監測方案,重點對開挖結構面、開口線上方土體進行監測,通過人工巡檢采集相應數據,對數據綜合整理和分析后,全面了解邊坡土體外部變形、內部作用力等情況,對高邊坡穩定水平進行評估。在方案實施中,先要對施工期進行巡檢,定期巡檢邊坡工作狀態,重點檢查邊坡裂縫、裂縫變化、掉塊、掉渣等情況,觀察坡表是否存在下凹或者凸起情況、排水溝是否暢通等等,并詳細記錄巡檢結果;監測邊坡外側變形情況,將觀測點設置在重點位置,利用水準測量的方式,依靠鋼尺、水準儀等進行檢驗,要求每間隔5~50m設置一個斷面,各個斷面都要設置4~9個觀測點;在位移點監測中,要求邊樁設置在縱向間隔50~100m的位置,并設立一個斷面,針對特殊情況可適當增加觀測斷面的數量,使其能夠對控制點進行地表觀測,利用定點觀測法觀察裂縫與下沉等情況,再用全站儀監測水平位移情況。
綜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開展中,土方開挖作為岸坎治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應結合設計要求與施工標準制定科學可行的開挖方案,包括組織體系、人員與設備設置等方面,并通過土方開挖、坡面排水與防護、腳手架搭建以及框格梁施工等技術應用,確保整個工程在規定時間內安全順利地完成,且施工質量滿足工程建設要求。本文結合工程實例,對岸坎工程中土方開挖方案制定與施工技術進行研究,希望能夠為相關工程開展提供幫助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