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源 (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2627)
全生命周期是一種交易理念,是在市場經濟下,創建出的以市場經濟為主體的資源配置模式,在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不同的。一般情況下,全生命周期用于對建筑工程造價的風險識別上,其識別結果將會影響建設項目中,各個階段的成本造價結果。全生命周期成本風險識別的過程,就是描述建筑工程整體成本風險的過程,其識別的根本目的在于,發現建筑工程各個階段存在的各種成本風險,為建筑工程造價提供相關依據[1]。本文根據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理論,對建筑工程各階段影響造價精準度的因素進行分析和分類,構建工程造價風險模型,實現工程造價管理。此外,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工程造價風險識別,將可能危害建筑工程的因素標識出來,將工程造價方法集中在改善危險因素中,因此在建筑工程造價方向上使用較多。
本文設計的識別方法,可以通過自由思考的方式,對高層建筑造價風險進行識別,這種識別方法的本質,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小組會議,其識別過程是通過建立一些特定的規則、方法和技巧,為高層建筑工程創造一個有利的識別環境[2]。本文設計的識別方法,可以提出自己的新想法,通過小組會議的方式,可以實現建筑工程的成本風險分析與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在該方法中,建筑工程造價識別首先選擇建筑領域的造價數據,進行綜合分類,經過多次迭代,使識別風險程度逐漸趨于一致,可以作為最終造價的依據[3]。此外,通過高層建筑的造價真實數據,來確定其他建筑工程的造價風險。并根據建筑工程造價風險的內部與外部條件,根據約束信息,完善建筑工程造價風險評估的相關經驗,幫助高層建筑的工程造價風險獲得更廣泛的識別能力。因此,本文設計的全生命周期高層建筑的造價風險識別方法,可以通過系統的、動態的方法來控制造價風險,減少建筑工程造價過程中出現的不確定性因素,避免影響到風險識別效果。有效地控制造價的各個階段,最終形成完整的造價風險識別[4]。
通過上述對建筑工程造價風險的初步評估,建筑工程造價風險應從多個角度和方向進行評估,最終形成對工程造價體系的全方位監控[5]。為實現對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造價風險因素的判斷,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收集工程信息,創建出建筑工程造價風險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造價風險模型
如圖1所示,本文利用層次構建法設計出此模型,將分析層進行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并根據造價的性質,將造價目標劃分為方案組件,對這些組件要素進行分類組合。最后,依據該層次結構,決定造價的總體目標。在目標層M中,通常只有一個目標[6]。假設在目標層中有n個元素,X=(x1,x2,x3…xn),上層有m個因子,下層有n個因子,構建出m×n因子的比較矩陣如下:成對比較矩陣;aij為第i個因子與第j個因子的比較結果;aji為第j個因子與第i個因子的比較結果;(aij)m×n為建筑工程造價;由此得出的比較尺度如表1所示。


比較尺度 表1
如表1所示,本文將風險模型用于工程造價一致性檢驗上。對比各個矩陣中的造價因子,計算一致性指標如下:

式(3)中,CI為一致性指標;λ為權重系數;當CI=0時,建筑工程造價有完全一致性指標;當CI接近于0時,建筑工程造價有滿意的一致性指標;CI越大,不一致指標越嚴重。由此得出的一致性指標如表2所示。

一致性指標 表2
如表2所示,此一致性指標可以用作建筑工程的造價計算,如果與實際造價一致,則可以應用此模型;如果與實際造價不同,則可以改進矩陣目標,使其與實際造價無限趨近[7]。
將以上模型用于工程造價審計中,可以加強高層建筑工程造價管理質量。因此本文制定出建筑工程造價審計模式,使建筑工程有一個合理的造價管理標準,采用先進的造價管理方法和優良的造價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工程造價的精準度,確保整個工程的質量。一般情況下,建筑單位會采用高估價的形式,為全面結算做準備。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這些固定價格可能也會降低,與實際價格不符。有的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長,可能會出現利用市場價格波動牟取不正當利潤的現象。因此在造價審計過程中,以全程跟蹤的形式,記錄各個材料的價格,防止出現紕漏,確保工程造價質量和建筑單位的經濟效益,保證工程造價審計的有效性。
本文以某市高層建筑為例,該高層建筑高度約120m,建筑范圍200m內無遮擋物,建筑方位北偏東30°。此工程建筑面積約68176.9m2,基地面積約為2946.56m2,地上建筑面積約為51077.5m2,地下面積約為 9099.4m2,建筑體型系數為0.22。此建筑為商務寫字樓,建筑結構以鋼筋混凝土框架為主,地上38層,地下2層,其中8-22層為標準層高,層高為4.60m。其鋼筋混凝土等級如表3所示。

鋼筋混凝土等級表 表3
如表3所示,此高層建筑部位包括基礎層、墊層、(基頂-33.170m)柱、墻、梁、板;(33.170m-41.870m)柱、墻、梁、板;(41.870m-61.870m)柱、墻、梁、板;(61.870m以上)柱、墻、梁、板;構造柱、過梁等。各個建筑部位的鋼筋混凝土等級不同,因此造價也不相同。除此之外,建筑工程造價還包括人工費、材料費、機械使用費、構件增值稅等直接費用;大型機械施工安全費、臨時租借設施費、二次搬運費、施工排水、降水費等措施費;管理人員工資、辦公費、保險費、稅金費等間接費用;將以上費用進行整理,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建筑工程造價費用。
將傳統造價方法與本文設計的造價方法對比,驗證本文設計的造價方法精準度,結果如表4所示。

精準度應用結果 表4
如表4所示,在實際造價均相同的條件下,傳統方法造價金額與實際造價金額相差±200元左右,總造價與實際總造價相差600元左右,精準度較差;而本文設計的方法,造價金額與實際造價金額相差±1.00元左右,總造價與實際總造價相差1.38元,精準度較高,符合本文研究目的。
近年來,無論是住宅樓還是辦公樓,需求量都在成倍增加,因此施工建筑現狀更加傾向于高層建筑方向,高層建筑的工程造價與低層建筑不同,增加了很多直接費用與間接費用,因此原本的造價方法不足以支持新的時代背景。本文基于此,提出在市場經濟下,全生命周期高層建筑工程造價方法,旨在改善工程造價精準度差的問題,為建筑工程的發展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