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燕萍 通訊員 付志兵 陳世海 楊堯
恩施,因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宜人的氣候環境,被稱為“中國最美后花園”,是湖北省重要的生態屏障和資源寶庫。全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立足大生態,構建大交通,發展大旅游,打造大產業,圍繞“土、硒、茶、涼、綠”特色資源優勢,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斷繪就城鄉發展新畫卷。
恩施州住建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踔厲奮發、攻堅克難,統籌推進城鄉建設各項重點工作,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群山環繞的恩施,森林覆蓋率超過70%,綠色是其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靚麗底色;也因為大山的“牽絆”,恩施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基礎設施條件較為薄弱。
立足州情實際,遵循全州戰略規劃布局,恩施州住建局堅持寫好綠色發展這篇大文章,不斷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全面貫徹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鄉村,實現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作為全州首善之區,州城是全州的標桿和榜樣。在州委、州政府的領導下,恩施州住建局不斷強化州城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提升城市能級品質。2018年以來,州領導領銜實施州城重點建設項目70項,總投資近120億元。建成城市街頭公園12座、人行天橋3座,實施5條城區道路綠化美化項目,全面完成城區人行道路改造升級任務,6條城區主干道建成通車,基本形成“七縱六橫三環”的城市骨架。路通,則人通、物通、財通,進一步激發各類優勢資源活力。
恩施州在州城建標桿、出亮點的同時,堅持高質量建設縣城、高標準建設鄉鎮,著力實現全州均衡發展,讓更廣大的人民群眾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的紅利。
縣城是統籌區域經濟發展最直接、最有效的載體。近年來,恩施州大力實施縣城品質提升行動,補齊縣市城區配套設施短板,8縣市城市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穩定運行,污水管網建設改造和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成效明顯。僅2021年,全州就建成城市“口袋公園”11處,改造治理背街小巷8條,建成停車場21個,新增停車位4868個,全面完成2020年度138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基本完成2021年度174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惠及居民55313戶。

山水園林城
要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必須統籌推進鄉鎮建設。全州大力開展“擦亮小城鎮”活動,全力整治鄉集鎮亂搭亂建、“空中蜘蛛網”、占道經營等現象,全面修補公共設施,完善綜合配套,規范經營秩序。積極擴大鄉鎮生活污水管網覆蓋率,運用信息化手段,監測鄉鎮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運行維護。鄉鎮生活污水和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實現全覆蓋,村鄉垃圾治理成效明顯,利川蘇馬蕩、建始花坪、巴東野山關等一批特色小鎮加快發展。
在建強州城、建優縣城、建特鄉鎮的同時,恩施州住建局結合自身職能職責,加快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完成全州81萬戶農房安全隱患排查并建立檔案臺賬,改造實施年度動態新增低收入群體危房1363戶;成功申報恩施州成為全國首批傳統村落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市州,并編制出臺《恩施州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整體規劃》;完成農房圖集推廣應用,落實一村一匠,全力防范和遏制農村自建房質量安全事故發生。
“安居夢”是所有中國人共同的情結,也是“中國夢”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大局。
恩施州住建局一手織密住房保障網,托底筑基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壓艙石作用;一手堅持房住不炒基本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不斷完善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進一步圓人民群眾的安居夢。
多措并舉健全住房保障體系,保障低收入困難群體住有所居。2021年,全州棚改新開工846套,開工率100%,基本建成4197套,完成率129.1%。公租房分配入住24848套,分配入住率93.5%,高出全年目標任務3.5個百分點。發放住房租賃補貼1276戶,完成率118.4%。
牢牢把握房住不炒基本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出臺《恩施州商品房交付使用管理辦法》《恩施州車庫車位預(現)售合同》等文件,從源頭上有效減少新建商品房交付矛盾和車位車庫產權矛盾糾紛。同時,在市場下行的背景下,州領導高位推動房地產領域突出問題和矛盾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全力化解矛盾風險。

市民在親水走廊帶狀公園欣賞櫻花
以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實現城市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全覆蓋。目前,州本級及8縣市均已組建成立物業行業黨委,符合條件的物業服務企業黨組織覆蓋率達到應建盡建,全州937個城市住宅小區實現物業管理全覆蓋,組建成立業委會666個,成立自管組織203個,業委會及自管組織組建率達到92.7%。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果說基礎設施是保障發展的“水渠”,那么產業就是推動發展的“源頭活水”。只有產業興旺,發展的動能才能源源不竭。恩施州住建局超前謀劃、強化監管,建立健全制度體系,力促行業轉型升級,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不斷前行。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十四五”規劃,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恩施州住建局聚焦州委、州政府“立足大生態,構建大交通,發展大旅游,打造大產業”戰略布局,謀定而動,一批重大項目相繼開工建設,僅2022年恩施城區重點謀劃實施項目就達38項,總投資125億余元。以重點項目為引導,建筑業、建材業等相關產業迎來發展機遇期。
營商環境做好了就是競爭力,就是生產力。恩施州住建局在制度體系建設上出實招、干實事、求實效,全面深化政務服務改革,為企業發展添活力、增信心。
繼2019年在全州推行電子招標后,全面推行“評定分離”改革,細化全州招投標評分標準,弱化業績獎項對企業投標的資格要求,不斷增強建筑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積極性。目前,本地建筑企業承建項目個數占新開工項目的58%,相比前兩年,項目承接能力明顯提升。
持續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753”改革。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工作目標,進一步壓縮7類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縮小施工圖審查范圍,規范聯合驗收程序,積極推進“拿地即開工五證同發”與“建筑單體分階段驗收”兩項省級先行先試改革事項并順利通過省級驗收。
不斷優化供水供氣服務。在用水報裝“321”、用氣報裝“310”服務的基礎上,實行集中聯辦,企業、項目用水用氣實現“零見面”報裝,目前正在全州推行用水報裝“320”(報裝受理3個工作日、接駁通水2個環節、0材料)和用氣報裝“200”(報裝受理和接駁通氣2個環節,0材料,0跑腿)服務。
一手優化服務,另一手強化監管。恩施州住建局強化建筑市場“三包一掛”專項整治,強化標后監管力度,落實項目關鍵崗位人員到崗履職制度,加大執法查處力度,全力維護建筑市場秩序。
建筑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建材產業的轉型升級。作為落實建材產業鏈工作牽頭部門,恩施州住建局前期組建專班深入8縣市開展行業調研,分析全州建材行業存在的短板和問題,梳理出國家及省級層面對綠色建材行業的政策支持,建立重點謀劃項目信息庫,群策群力,有序推進招商引資工作,全力爭取項目早落地、早實施、早見效。
城市的環境秩序,是城市的“門面”,是城市品質的外在體現,也是城市居民評判城市治理水平的第一手標準,以及游客對于這個城市的第一印象。恩施州住建局不斷提升城市治理精細化水平,持續刷新城市“顏值”。
結合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持續開展“一把掃帚掃到底”專項行動,確保城區垃圾日產日清,恩施城區道路機掃率達到90%,其他縣市均達到80%以上,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城區三個灶頭及以上的餐飲服務單位油煙凈化設施安裝率達到100%,順利通過中央環保督察組檢查。
在市政設施方面,全力修復城市道路、人行道、公廁、廣場、井蓋、桿線等公共設施,完成州城跨江橋梁涂裝美化工程;持續開展“拆圍透綠、見縫插綠、裸土覆綠”,47家州市直單位拆圍透綠工程已全部收尾,城市的“綠色資產”正在變成市民游客的“生態福利”。

巡查清江河面、打撈河面漂浮物
國家級、省級“園林城市”是恩施州的“金字招牌”,恩施州住建系統持續推進城市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全州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85%,綠地率達36.8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6.04平方米,城市品質形象進一步提升。
環境秩序關乎城市“顏值”,那么安全就是城市發展的底線,沒有安全一切發展的成果都將歸零。恩施州住建局大力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嚴守安全紅線,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深入實施全州建設工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高位開展建筑施工“安全生產月”活動,嚴格落實汛期24小時值班值守和會議調度制度,強化施工現場過程監管,督促項目建設單位嚴格落實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和全員全過程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嚴格防范較大質量安全生產事故發生。
“6·13”十堰燃氣爆炸事故發生后,恩施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先后5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城鎮燃氣安全工作,在全省首推縣級領導包保燃氣場站與管線安全聯系責任制,省委省政府、省燃安委共交辦的697個問題已全部整改完畢。
與此同時,2015年以來全州統計上報的17座城市危橋,已進行全面整治并通過第三方專業檢測,全面消除安全隱患。
干凈整潔的街道上,人來車往井然有序;綠意盎然的公園里,人們愜意游賞;綠色引領的產業,煥發勃勃生機……在這幅美輪美奐的“仙居恩施”圖景里,恩施州住建系統將秉持初心、接續奮斗,為實現恩施綠色崛起、加快崛起、全面崛起貢獻應有力量。